分享

甲.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天才成长手册.甲.[何谓天才]

 Jeasonlilo1978 2020-12-23

 天才与常人有哪些差异?天才实际上就保留了儿童的知觉方式。 如何获得内心的自由?要获得自由,就要足够小或者足够大,你能够把所有的东西让你随便穿越。   信息的本质是什么?而信息的方式就是能量聚合的方式,但是它可以消失。黑洞的本质又是什么?黑洞,是把一些陈旧的老衰的这个星球吸进去,变成能量流。黑洞就是一颗新太阳

    画外音:《国学堂》闪耀流火盛夏(2011),探索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发现内心深处的国学宝藏,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带您一起探秘中国式心灵秘境

01

何谓天才 

    前两期一直讲一个话题,就是张载所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可不是简单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几句鼓励的话,更重要的是如果从宇宙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就会理解它有很深的玄机。请李子勋老师跟我们讲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什么有一些人似乎能够延续了很多年前甚至更早以前的一些人的知识,中间好像是隔开的。到底天才保留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李子勋老师的观点,天才实际上就保留了儿童的知觉方式,因为儿童去看世界和感知世界 成年人有巨大的不同。不同就在于儿童生下来的时候不知道语言,不知道归纳,不知道分类学,不知道逻辑,不知道运算。儿童是按照生命系统直觉感知存在的,也就是说儿童是由一种朴实的,一种以个别为中心的方式去感觉世界,而不是以组织的方式或者叫分类的方式

    也就是说,儿童看任何东西都是个别,一对一的认识事物的。看任何东西,妈妈是妈妈,另外一个哪怕是很像妈妈的妹妹也跟妈妈巨大的不同,孩子会注意到差异。但由于人类开始分类以后,就学会了归纳,比如说这两个杯子,像梁老师喝的和李老师喝的杯子,那么成年人会不关心它的差异。但实际上,两个杯子之间哪怕是机器制造的也有很多的差别儿童就是关注这个差别的,他就知道这个差别在哪儿,但是成年人早就忘了,因为不关心

    这两个杯子,如果妈妈说这个是杯子,那么孩子就会认定这是个杯子,但是他不会把它(另一个不同的杯子)当成杯子。所以妈妈说:“去拿杯子”,哪怕叔叔在喝,他就会跑到叔叔哪儿说:“妈妈说要你的杯子”。妈妈说:“不,不不,儿子,我要那个杯子。”他就说:“妈妈,这是杯子,那(另一个不同的杯子)不是杯子。”这就是儿童的认知方式,他是以个别的方式来的。

    如果妈妈跟他讲,那也是杯子,他就很困惑,他说,这怎么会是杯子呢?这才是杯子呀,那个跟这个不是一样的东西呀!但我们说它们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在作为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呢,是在慢慢学习语言

    语言它是一个概念,它是抽象的一种概念。比如说大海成人并不关心大海是北部湾的,还是北戴河的。

    所以成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言语的学习过程中和对理性比如说逻辑,一加一等于二,运算过程中,实际上成人有巨大的退化。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能力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慢慢变到了一个所谓知识领域的通过抽象与分类方式的学习方法。这个时候再去看世界的时候,是通过抽象分类的方式去感知世界了,就不再用儿童的方式感知世界了。

    那么所有的天才,恰好就是其儿童知觉一直没有消失,一直保留在其内心的某个地方,虽然成长过程中都学习理性科学信息分类学,同时另一方面觉得是不同的东西,也就是说其保持了两种感知,既有儿童知觉的方式又有成年人的经过学习形成的认知方式

    对比一下成人和儿童记忆方面的差异,比如说成年人都是记一些概念文字,而小孩子都是照片(图片),都是图形,都是video视频,都是影像。所以儿童大脑储存的空间是需要很大的。

    比如说孩子认识apple(苹果),西方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研究:apple,A-P-P-L-E。如果只是说发声的时候,孩子实际上没有替代物,没有言语替代物的时候,孩子就想到是那个苹果。这个时候其内心想的是苹果,但不知道有文字,不知道概念,孩子就往往会好奇说“你说的是哪个苹果”?孩子只会记住盘子里有五个苹果,他会拿起来一个来问:“妈妈,你说的是这个吗?”

    所以这个时候儿童的思维是一个图形化的,是一个实体化的;而且这个时候,其心理感受会产生苹果香脆的感觉,会齐头并进的在儿童心里都冒出来。但是到了成年人,说到苹果的时候并不关心说的是哪种苹果,成年人是不回忆,也没有其他感受,这个时候苹果仅仅成了一个概念

    在神经心理学里面有一种测查叫图形测查。很早就发现,给一个成年人看五十个图片,然后再把五十幅图片中的二十幅混到其他图片里面,然后再给其看的时候,他是能记住的就说:“这个我看过,这个我也看过。”因为测的是成年人图形记忆力,但实际上是言语记忆,是这个图形代表的语言的记忆。所有图片都可以命名的,成年人很自然地记住是概念,不是图形本身,所以测出来的并不是图形记忆,还是文字记忆

    相对于来说,小孩的大脑要储存的东西要远多于成人的存储,要多得多,因为小孩儿没有言语指代,必须靠图形记忆。小孩子看周围世界记住的就是图形。为什么需要孩子更长地保留住这种儿童的认知呢?就希望他的整个大脑都在工作,就像是他初生的生命,需要很多的信息刺激

    因此,越是减少、减慢、减缓孩子的语言方式或者逻辑思维方式不要那么的学习,儿童的智力发展越是快速的,因为其是饱满的智力。然而现在过早的告诉孩子文字、逻辑、分类那些,由于生物学都是按照最节能的方式,孩子就会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记忆。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时候大量的神经、大量的脑细胞不工作了。反而可以说是浪费就浪费了。

    经常在讲就是说天才是什么呢?往往都是说话比较迟,运算比较差,然后在小学、中学去适应书本教育很困难,甚至像霍金到了大学都是一个很差的学生。因为他一直处在儿童的知觉,叫真实知觉里面;他很难被一个简单的分类替代的时候,他会产生一个复杂、混乱的状态,所以他在回答老师的题的时候就容易出错;他的知觉感觉一直很强烈地支配着他

待续.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子勋5..【胎教音乐否能提高音乐感受力】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