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堂--梁冬对话倪海厦7-如何学好中医

 Jeasonlilo1978 2020-12-23


01

想学中医怎么入手

    在过去几期内容里,请到倪海厦老师讲到了很多生命、身体、宇宙之间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以至于常常让自己感觉到一种精神飚车的快感,以及之后虚脱感。很想再让倪师给更充分的分享,所以在这期内容里,一起来分享个升级版的话题。

    倪师是“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指导教授。在此之前,主要讲了些很普遍的问题,包括中西药、中西医等等问题。其实这就引发了很多人的一个想法,假如自己真的很想学中医,那怎么去学中医会比较好?自然而然升发起来想学中医的想法。

    倪海厦老师就希望给已经在中医学院读的中医药大学生,还有些社会上喜欢中医药的人士,以及研究中医药的人士,都已经有基础的,给其一个建议。实际上在中国大陆相信有非常多的经方家倪师谦虚说自己只是一个小中医,从美国来的小中医。中国大陆很多民间中医或是正在中医药大学的比如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刘力红——刘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孔乐凯,还有赵本山是医生,还有南京中医药学院的黄煌教授,都是经方家,实际上倪师相信很多医学院的教授也属于研究经方的

    中医有五部经典,这在倪师过去出版的《人纪》讲的就是这五大经典,诸位想学中医的朋友在有空的时候,必须要多多读读经典,常常要阅读这五大经典五大经典就是倪师的《人纪》里就讲第一个是《针灸》;第二个是《神农本草经》;第三个是《黄帝内经》;第四个是《伤寒论》;第五个是《金匮》。

    学习中医,就一定要把五大经典熟读中国大陆很多包括大学都有开这种课,如果将来需要各中医药大学能够多开这些课,而把西医部分比如生理病理学、解剖学等课减少,而增加《黄帝内经》的课程,可以读得很深,逐章、每句、逐字地来研究《黄帝内经》。

    发起大家一到研究《黄帝内经》到底有什么作用,就是集思广益,相信中国大陆人才非常的多,聪明才智在倪师之上的人绝对是上万,倪师自谦是个很平凡的人。但倪师今天能够看得好很多病,自己认为是走对路,而走对路的原因,就是自己去精研五大经典。而这只是倪师的个人经历,假设有一大群体去这样子深入地研五大经典,那力量可不得了。所谓众志成城,三个臭皮匠(裨将)会抵过一个诸葛亮.

    因此大家除了上课时候听讲这五大经典,课余的时候同学讨论也在这五大经典里讨论,在集思广益之下,绝对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任何再难读的书,倪师相信都能够迎刃而解。更何况国内有非常多的教授,都是可以做大家典范的,都可以好好去研究五大经典

    如果所有中医都专门研究这五大经典,而且以这经典为主。如果要看得懂《伤寒》、《金匮》的话,必须先看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如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不懂不了解的话,那么是看不懂《伤寒》、《金匮》的。

    之所以张仲景当初可以把《伤寒》、《金匮》条辨、整理得非常详细,就因为其在汉朝,那时候没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朝的李时珍编写的。所以张仲景刚好看到的就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所以诸位要懂《伤寒》、懂《金匮》,必须要回头先去看《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如果读通了这两部,起步就是张仲景,然后张仲景过去做不到的,也就是《金匮》里说的“阴实则死”,张仲景做不到,但是现在就可以做到。因为现在有很多西医学的辅助,有很多同学一起集思广益,互联网的应用,绝对找得到张仲景聪明的人。

02

《人纪》讲从<针灸>入手

    刚才提到这五部经典分别是《针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从顺序上来说这五部经典都是倪师的出版的《人纪》系列讲座的部分,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个小时的课程。这五部经典入手是很有顺序的,入手中医的时候很重要就好像小孩子走第一步的时候是最重要,是迈左脚还是右脚,还有就是最后一步下车的时候很重要。人受伤比如车子开去旅行,一般都是快到家的才出问题。

    所以第一步很重要,倪师给的建议就是从《针灸》入手,而不是《黄帝内经》,因为针灸是一个容易学的内容,然后所有针灸理论就是按照《难经》里来的。针灸提到最多就是《难经》,整部《难经》根本就是针灸

    但是读现代的“针灸”不行,现代的“针灸”写的是现代病理学、生理学等都是按照西医名词来的。比如说胃溃疡扎什么穴道,什么脊椎炎扎什么穴位,这样子描述针灸的语言和方法都是不对。要按照古代中医,真的要去研读《难经》,从《难经》里再去看针灸,《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甲乙经》等等都是很好的针灸古书

    然后在学习针灸能力很强了以后,因为针灸的涵盖范围有十二经络,同时五脏五行五色五方位的所有东西,比如肝是青色的,肝主东方,心脏是火,心主南方,南方是火,主赤色等等这些内容,针灸里都讲的很详细

    十二经络本身是直接跟到脏腑有关系,比如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然而之间都有表里关系,比如肾和膀胱是互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是表和里,一个是阴,一个是阳,对应到两个经络里。所以脏和腑互为表里的时候,就有两条经络一阴一阳是互相扶持,互相生克,产生阴阳平衡状态。

    这就是身体的十二经络,学习中医必须要懂;同时经络走向也很重要,可以帮助辨证(辨症);还有穴道所处得“第次”,次第就是顺序;还有在穴道上面的压痛点,也可以协助诊断病出自哪里。如果对这十二经络很熟的话,那就能够非常了解人体内脏的互动关系。在还没有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就已经有基础的观念

    再讲讲刚提到的奇经八脉冲脉、帶脉、任脉、督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合为奇经八脉十二经就好像竹竿插在地上有十二根,可这十二根竹竿插成圆形的话,没有起来,竹竿是会倒,所以在十二经旁边一定要有圈圈,不管圈圈是用竹子框起来或用铁丝框起来。这些竹竿一定要有圈圈来围起来,象篱笆一样围起来,这样子才成为网状。就是要靠奇经八脉才有办法把十二经固定好。也就是说必需要有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混合,人体才能够成为一个整体

03

《神农本草经》

    刚才倪师讲如果要学医从五部经典开始,第一部讲先从《难经》学针灸开始,第二部学神农本草经

    在学《神农本草经》的时候,除了《神农本草经》里的注解要懂以外,看古书最好不要看现代人写的《本草纲目》《药典》等,上面的那些记录没有用。如果专记《药典》里的内容的话,比如《本草纲目》里有一百多味药提到可以治疗咳嗽。比如说枇杷液可以治疗咳嗽,胖大海也是治疗咳嗽,很多药都可以治疗咳嗽。如果一个咳嗽病人来了,是不是把治疗所有咳嗽药:连翘、银花通通放到一起都有70-80味药,这是乱枪打鸟。梁冬同学认为总能打到,以为能打到,实际上一个都打不到,因为真正一个咳嗽的成因,可能有寒热的问题。那要把寒热驱出来,又有表里的问题,有时候要解表,有的时候要攻里。那不能说咳嗽就是可以止咳化痰的通通就开进去,也没有寒、热、表、里的观念。有时候是寒咳,用的处方跟热咳用的处方不一样;病在造成的咳嗽,病在造成的咳嗽,处方也是不一样

    那如果没有这些观念的话,如何选取正确药物。所以先不要去读《伤寒》、《金匮》,要首先读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看其药性怎么写,要深深地体会到药的本性神农本草经中药的描述讲得很简单,比如这药是性寒的,药是寒性的,药是苦味的等等。要记得在读《神农本草经》之前,要明白:“甘淡渗利辛甘发散酸苦涌泻如何分阴阳。”知道酸苦涌泻,当记录药性时,写白芍是味酸,黄连是苦味,这样写药性就可以分出来,这些都是阴药。也就是说在《神农本草经》里是可以把阴阳药性分出来的。

    苦味的药知道入心,比如白芍是酸味,明明苦味是入心;因此开心脏的药,就会开到黄连不会开白芍了。但如果遇到病人同时脚是冷的,血没办法回到心脏里,才会要加位酸味的药,因为酸主收敛,这种情况就会把黄连跟白芍开在一起。

    所以当对药性很熟了以后,回头再去看《神农本草经》,一定要读其药性,里面写得很清楚。而且《神农本草经》提到的药物都是俯拾可得的,到处都有。因草药太便宜,反而可能影响到其价值。大家可能认为药太贱,就是这么便宜的药可以治病吗?当然有诸多的原因。

    关于《神农本草经》很久远神农氏传下来的,历代医家对其注释的版本都很多,倪师的个人想法应该要去看原文最好,因为真正原文是最经典的。所以诸位爱好中医者去读原文,意会真正能够玩味出来里面的药性以后,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现代很多朋友的古文底子实在是没有那么好,那么可以看只要市面上所有有关《神农本草经》的注解都可以去看看,因为每本注释一定有其长处在那,但最后还是要归到看原文上

    倪师很强调经典的原文,原文就是最好的经典之作没有办法增减一字的,增一个字进去也不对,拿掉一个字也不对,经典让大家都可以意会,能够体会,真正能够体会到其奥义药性,那样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04

《黄帝内经》

    第三个接下来就应该读《黄帝内经》了,当自己有了针灸基础,有了药物药性基础,这时候再去看《黄帝内经》,就会发觉到《黄帝内经》为什么讲寒热等等。光是看《黄帝内经》经典的内容,都看出是人的生理解剖学,病理学的时候,看起来其章节有很多文字,在这五本书中《黄帝内经》算是比较厚的,原文也是比较厚的,分为《灵枢》《素问》

    大家看《黄帝内经》一般来说都是看其文字,就是从文字上头找解释。倪师讲讲自己是怎么看《黄帝内经》的,当拿到《黄帝内经》书的时候,实际上倪师认为是在读一张图,其文字陈述的是一个图。当自己看这图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开始动,可以看到一个活活的人里面身体的运转方向

    所以诸位读《黄帝内经》的时候,看起来表面上是文字,读的是文字,实际上要把其当成图在读,就好像唐伯虎山水画,谁谁都画的很好,这样子进行读图。在读图的过程中,其解释就会很多冒出,比如看到一人画了个图,有人看到了会说:“这画家在画这幅图的时候,当时心情一定是很沮丧的。”或者说:“这画家在画这图的心情是很开朗的。”因为大家都是在读图,所以其臆想空间想像空间会比较大,可以视觉化。这时候自己可以仔细去领悟这幅图,当领悟出来后,这图就是自己的了。

    倪师自己非常非常佩服,这写下来《黄帝内经》的黄帝和歧伯间的对话。中国的经典之作真的是伟大,不是能用文字可以形容的,根本就是已经到了艺术的阶段,就是个美妙的图像,可以看得很清楚,其中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借由文字要建立一个全息图景,从这全息图里,把自己融入到图景中,去感受它。那如果没有针灸的基础,如果没有《神农本草经》的基础,看《黄帝内经》时根本就是在看字看无字天书一样,是看不懂的。

        然而当自己有针炙很好的基础,又有《神农本草经》基础的话,就可以把《黄帝内经》读得很透彻。实际上就不用再《伤寒》《金匮》,自己开出来的药方子就是桂枝汤,开出来的就是麻黄汤,完全可以到达这阶段了。所以当自己对《黄帝内经》非常了解后,再去看《伤寒论》、《金匮》一看就知道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子开方子

05

《伤寒论》

        学习中医从《难经》针灸入手开始,到《神农本草经》,再到《黄帝内经》,然后第四部就是《伤寒论》【延伸阅读郭生白说白<伤寒论>】。

    《伤寒论》在过去很多医家都批判说:张仲景针灸不是很好,但他又利用六经辨证。《伤寒论》第一篇就是太阳症,第二篇就是少阳症,第三篇就是阳明症,然后是太阴症、少阴症、厥阴症。认为说这样子编了以后,六经传经的话,比如太阳症没有好,就传少阳、传阳明,传太阴,传少阴,传厥阴,用六经来传遍就太笼统了。说是因为张仲景并不是很了解“六经”,因为有的时候生病并不是太阳,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病在阳明阳明经上面,那怎么可以用“经”来定论呢?足阳明胃经是在身体脚前面,而足太阳膀胱经在脚后背上面,也就是说一开始病就是脚前面痛脚后边没有痛。然后就是判断说张仲景错了,看这人病开始就是在阳明经上面,并不在太阳经上面。有的医家就用这来攻击张仲景,认为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太笼统了。仲景针灸不是很强,的确张仲景针灸不强,其针灸水平跟现代比起来,中国大陆很多针灸师都比张仲景要好。

        可是倪师自己认真研读了《伤寒》、《金匮》以后,想法就不是这样认为了。张仲景还必须要用太阳、少阳、阳明这个顺序来陈述疾病的传遍。这“太阳”不能仅仅说足太阳膀胱经,或者手太阳小肠经,而此“太阳”是主表,太阳能够晒到的地方统统可以认为属于太阳,只要出来跑一圈身上被太阳晒到的地方统统是属于太阳,而不是说只限于经络上的太阳经(足太阳膀胱或手太阳小肠经)。

        那太阳受病时,病在表。当表没有解掉以后,《伤寒论》就有了顺序,然后比如说太阳一开始有三个方子——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瘟病太阳中风是用桂枝汤来去风;太阳伤寒伤于寒的,是用麻黄汤;太阳温病是用葛根汤。如果解表的方法用得不对,没有用到经方来解表,用一般的方子,开些荆芥、防风等这种对身体来说是涮牙漱口的药,吃下去也不会冒汗,汗也流不出来,解不掉表,表证未解后病就会传

    当病一传往里传的时候,有两种可能在后面:第一个传到阳明经,阳明上面,这个阳明并不光是指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其实指的是,就是说这病进入阳明的时候,就是跑到肠胃里面去的时候,就呆在肠胃里面,不会再进入内脏最多最远的地方,就是到达阳明,即到达

    但另外一种病,可能就是西医讲的病毒,那这病毒如果是某种原因没有进入阳明,而跑到少阳里去了,少阳就不能把少阳仅仅定义成足少阳胆经或手少阳三焦经,少阳是属于介于门枢,就是在《黄帝内经》上讲的门关来关去的中间轴,门轴就是少阳,是主开合的。

    所以身体里有开合的地方,通通是归少阳管。比如内脏有开有合,腑有开有合,皮肤有开有合,肌肉也有开有合比如运动。脏腑会开合才能循环嘛,包括血管、管壁里有瓣膜开合。如果血管没有开合的话,血就会倒流的。【延伸阅读郭生白说白<伤寒论>

06

六经辨证概述

    刚才倪师讲到“六经辨症”的问题也讲到少阳的问题,【延伸阅读丙.国学堂--梁冬对话郭生白1-发现生命太美.丙.[《伤寒六经辨证》的统一]】而关于什么叫作六经,很多朋友虽然都听过,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倪师先讲好少阳,然后讲一下什么叫作六经,这是一个基础问题

    刚刚解释太阳首先得病,得病后没有治疗好,就有两种发展可能进入阳明或是少阳,一旦进入阳明就到此为止,病就不怎么发展了。所以常常听到病人有便秘,有时候便秘三四十年还是在便秘的,这不会死人的,因为进入阳明经了。在中医经方家的《伤寒论》里讲——阳明无死症,得了阳阴不会死的,没有死证的样子。

    另一个可能就是病毒进入少阳,进入少阳后在脏腑之间,在所有血管里一直游走,只要开合的地方都有它。如果在少阳没有合解,比如少阳合解的药是小柴胡汤,如果不知道用小柴胡汤,那病就会传到内脏去。首先进去就是足太阴脾经。在六经里当倪师讲太阴的时候,不见得就代表是足太阴脾经,或是手太阴肺经。一般温病家认为说病一进来就是,第一个就是温邪上肺,而经方家认为病一进来是在表,系统想法就不一样。当进入到太阴症时,就进入内脏了,内脏包括脾/肺都在内,这是代表内脏,不能说是在足太阴脾/手太阴肺的经络,而是在脾脏和肺脏上面了。

    病进入太阴脾脏可能影响到胃口不好,或是腹满/胀满,而那进入太阴肺里就会有咳嗽,或是气喘/胸满。如果这种现象都没有好,病就要更往里面走,走到少阴的时候,比如心和肾的交应。如果说少阴再没有办法治疗,就进入到厥阴,厥阴就是肝,足厥阴肝脏,还有个手厥阴就是心包。

    如果说病走到中医认为人体最里面肝脏。举个简单例子,比如现在C型肝炎实际上,在临床上倪师治疗的时候,一直治疗到:其症状会从劂阴的症状,跑到少阴的症状,再跑到太阴的症状,然后跑到少阳的症状,最后结束的时候,治疗还是用桂枝汤解决。所以倪师从临床上可以看到,C型肝炎实际上是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直往身体里面走,如果没有把它挡住,就会停留在肝脏里。注:这里只是讲的C肝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

    很多的肝炎真的是血液传染,肝炎会传染。当看到这“六经”的传遍,先假设张仲景是对的,这是科学家的态度。治学问要这样子,不能说自己不懂,自己讨厌中医,张仲景这混蛋怎么可以否定呢?假设张仲景是对的,回头看临床上,的确看到病就是从表往里走,不但往里走,而且如果治疗的方向是对的,按《伤寒论》处方来,病就会回头,本来是少阴症,结果吃了药后变成少阳症,少阳症后变成太阳症,那就好了。

    所以传遍经络的方向是来回的,不是只往里面走不会往回头走,除非用错药。为什么倪师赞成用《伤寒》《金匮》的经方?因为现在看起来,有经方可以阻断、阻止病再进。比如说病都到了少阴,赶快阻止;如果不阻止它,它就进入厥阴。病经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个阶段之后,所谓“六经”辨证经方,有开少阴症药,可是一般时方里就看不到少阴症的药。到了厥阴还是赶快动手,到了厥阴十之八九都是死症,都成了阴实(肿瘤)都是死症。手足燥劳者死,《伤寒论》里讲都是很多条辨都是哪些症状会死,其实已经讲变成阴实了。所以要在结病于太阳的话,如果一感冒就开始出手用太阳篇的药,也就是《伤寒论》里六经的辨证(症)里太阳篇的药。如果一开始在太阳就开始入手解掉的话,根本就不会有厥阴症出现,也就是说不会有阴实的现象出现。

    “百病风之始”即所有的病都开始来自。这时候再回头看《黄帝内经》讲的“百病风之始”讲还是对的。因为开始就是《伤寒论》讲的太阳症了,所以在太阳症的时候就要把病解决掉,它就不会遍传经

07

平常不得病,小毛病要及时治疗

    刚刚讲也是当看到这个病才知道开始时就是风寒感冒,如果以现在西医学角度来看,免疫系统很强的人,就不容易得打癌症。一般来说得了癌症就是免疫系统不行了,才会得癌症西医也是这样讲,可人的免疫系统如何增强呢?免疫系统查刚开始是感冒,结果中医经方针对感冒就把治好了,有时一剂,有时候六碗水煮两碗,第二碗都不要喝,因为第一碗喝完就好了,有时三-两个小时就好了,最长是隔夜就好了。就是这么快的效果,在这么快的恢复情况下,喝的药又不伤到正气。所谓药不伤正气,就是不会影响到身体抵抗力的问题,所以吃完中药后,不单单是感冒没了,自身抵抗力会增强很多。

    因此有感冒了,吃中药解表治疗感冒的人,根本就按照中医经方的理论范畴来看,是不会得癌症的。因为其抵抗力强的原因,不要说癌症,感冒都不会得的。

    梁冬同学就听说有些人是平常也不怎么得病,一得病就是癌症的呢?其实他平常是有病症的,自己不知道有病,其症状已经出现了,早就有症状了,但因为年轻或是事业心很旺盛,正在做事业,意志力强,人完全是靠意志的。意志非常地强盛,就一直在工作,一直在赚钱,其事业也非常的顺,然后家里非常和睦,就不会想到身体有病的问题。

    然而等到事业做到一个阶段以后,身体的病已经变得很恶劣了。有时候失眠,每天失眠不晓得是病,以为是工作太劳累了或是有太多事情困扰睡不着,或者有笔订单没有接到要如何去处理这问题,以为自己在担心这些事情而睡不着。人真是很奇妙的,所以诸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一定要记得讲的六大健康症状,这就可以提前预防很多事情的发生,因此每个人都要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状况。

08

六经辨证之太阳病

    刚才讲要读《伤寒》,梁冬同学想重新补一下课,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六经辨证”,六经是什么?跟身体上经络也是一个经,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倪师说这“六经辨证”不能用足太阳膀胱经或是手太阳小肠经,这里的太阳症的时候代表病在表病在表的时候有几种症状可以知道病在表,比如说无汗,全身肌肉酸痛,骨节酸痛,就是病在表。为什么要强调无汗?因为毛孔闭锁掉了,不能流汗,很多汗液走不出来,本应该走毛孔体表出来,但没办法出来结果汗回流,回流后毛孔收住了。等于是说毛孔不通了,水会滞留在身上肌肉上,这水本应该在身上循环的,结果这水因为表寒受到,感受到风寒,外受到寒,皮肤毛孔收住,造成这水在肌肉里没有办法正常地运行,就是肌肉酸痛了;如果水到了骨节,没法运行,骨节酸痛了。因此病人无汗、恶寒、怕冷,因为很多水没有办法汽化

    健康的状态下,水是汽化的,当水没办法汽化时,停在肌肉里变成寒水就是冷水,冷水在肌肉里、在关节上就是恶寒怕冷,这种就是表证。还有另一种表证,比如伤于寒的症状并不见得是一定在北方,在南方在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甚至在佛罗里达,在佛罗里达那么热的地方,倪师都看到病人会有恶寒的现象。倪师认为是一种传染性的感冒,感冒病毒会造成这症状,而不是因为当地气候造成这症状。

    刚才倪师讲到六经里的第一层,叫做太阳经,很多人都会以为是足太阳经膀胱经上,但其实讲的所谓太阳并不是指这两条太阳经,而是病的症状表证,是一个体系,只有这些症状列为表证

    刚刚讲的是太阳伤寒,接下去讲太阳中风太阳中风的症状是有汗,恶风。就是风吹到时会感觉到:风吹来太难过,想躲开风的感觉,就叫恶风。所谓有汗是说汗不是因为运动而流出来,而是会有一点点出汗的现象,这时候用桂枝汤,这种症状可能是另一种感冒病毒造成的现象。

    太阳篇有三大的表证,第三个就是太阳温病。很多南派温病派说伤寒家没有温病的方子,所以到南方温热的病治不。实际上错了,太阳温病张仲景有除温病的方子就是葛根汤。“后项强几几然”,为什么用葛根汤呢?例如小朋友最多冬天里在外面玩,或是夏天在外面玩,玩的时候跑得全身都是汗,这时候受到风寒,或是在流汗猛地跳到水里去,结果受到风寒,这小孩子在得到感冒的时候津液丧失的状态之下得到感冒。所以其身体里面温热,太热了要流汗,这时候得到感冒,就这感冒整个病是把所有水锁在项背的地方,那这时候用葛根汤来把水给蒸发掉。这些都是属于太阳表证的症状。

    总而言之,得出个结论:太阳表证就是说,在最表层出现的身体状况的,第一层防御系统,受到外部侵害了。这就是太阳病很正确。

09

六经辨证之阳明或少阳

    人体防御系统第二层,就是刚讨论过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进入阳明,一种是进入少阳。如果进入阳明的话,会引起肠胃不适,甚至会便秘,有的人会下痢,有的人胃口没有,有的人拉肚子。所以经方里承气汤,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有些泻心汤,五个泻心汤等经方都可以治疗肠胃的问题。就是病如果进到阳明的话,就没有死证,拉拉肚子就好了。这样肠胃的问题就很好治疗

    如果病进入少阳的话,比如全身开合的地方,比如刚前面讲了女人每一个月月经来,每个月到了以后,这奶水会进入到子宫里,子宫就会进行开合,打开来月经就从阴部就排出来,这就是一个开合。其实任何地方都有开合。当这病毒在表的时候,没有办法去治疗没时间或已经耽误了治疗时机,或是前面医生不晓得用那太阳表证药解表进一步就会跑到少阳里,此时病人产生的现象就是往来寒热,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而且兼带有恶心的现象。

    如果往来寒热忽冷忽热但是没有恶心,那病还是在太阳表证。那如果说有恶心的现象往来寒热的现象,这病就已经走到了少阳。为什么说恶心就表示到了少阳?因为刚才说太阳表证寒水如果停在表面上,肌肉能造成痛。当那病进入少阳的时候,这寒水就跑到三焦系统里面,三焦系统里面本来是非常热的水,而且有油脂在里面,而那寒水一进来,就顺着三焦跑,跑到肠胃最明显两肋这地方是最大三焦集会的地方。

    三焦就是身体里的淋巴系统,包括脏腑之间的肥油淋巴系统都属于三焦。两肋之间是很大的一个交汇地方,常常听脂肪肝的病人,因为这里脂肪很多,而难受。这里都是属于三焦,当寒水聚集到两肋中间的时候,寒水会把胃包住,会给胃压力胃的蠕动受到压阻,就吃不下东西,就会产生恶心

    所以从这地方一看,有恶心的现象,就知道病在少阳,而不仅仅是往来寒热。有太阳表证的时候,知道病在表,但病人体力很好,不会受到真正像出现麻黄汤证或是桂枝汤证,出现忽冷忽热,体力很好,一会赢了,排出汗来,就觉得热了;一会又输了,那病毒要侵回来,就觉得又冷了。那这个忽冷忽热表证的时候,可能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各加一半或是桂枝和麻黄各一寒比较多,热比较少时候是桂枝一麻黄二;或者桂枝麻黄各半汤,就看其寒证的多少而定。

    但是往来寒热的现象,只要进入少阳,一定会出现恶心的现象

10

六经辨证之太阴与少阴

    就是所谓的就是从太阳分配到少阳或者阳明,如果前面三个防御系统都没拦住,到第四道防御系统,就是进入内脏了。这时候就要很小心的处理了,对西医来说进入内脏时,刚开始进入脾(足太阴)、肺(手太阴)的时候,西医并不了解,没有办法查到,一定要等到厥阴的时候才把它查到。

    刚开始进入脾脏,可能胃口不好,或是常常咳嗽,平常没事就咳嗽,睡眠就会有点影响了,腹部主要是小腹部会比较大,那里面湿比较盛。这个时候病人,中医就已经开始治疗了。病人比较容易疲劳、倦怠,脾主四肢、主肌肉,以前可以步行、可以登山,现在觉得四肢肌肉比较容易累,变得比较懒了。这个时候呼吸比较不好,或是慢性咳嗽,中医就要开始动手治疗了。如果说在这时候动手经典处方很多。

    如果在太阴证没好的话,就进入少阴,少阴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但欲寐”。所谓“但欲寐”就是睡不够,一天睡了十二个小时起来还是很累,然后随时都想睡觉,这个最明显。有的人大便就延后了,会便秘,看少阴证的时候小便白的,因为里面是寒症,小便是白的。

    同样是便秘,但小便是黄的,所以小便是黄的,就知道是病在腹,就是在阳明症,所以中医写处方前要问病人小便,比如一个人便秘,不用摸其脉,就问:“你小便什么颜色?”答:“黄色、深黄色”。就知道是用承气汤,病在阳明阳明证就可以知道是肠胃津液干掉了,很热,所以小便黄的,津液没了,就好像汤煮过1小时和煮5个小时区别,汤的浓稠度就不一样。

    如果便秘,同时小便是白色的,就知道病在少阴少阴证就是,大肠也没有蠕动根本停在那边,东西累积在里面,根本没有动没有热能,所以小便出来,清白的。从小便的颜色就可以知道,到底是用少阴症的处方,还是用阳明症的处方,这时候就可以治疗病。所以一定要了解身体的结构,真的解剖学,然后就用《黄帝内经》才有办法开正确的处方

11

六经辨证之厥阴

    少阴之后就是厥阴,再深一步到了厥阴,此时寒热分明了。正常健康人一般常年感觉到头、面、身体是冷的,手脚是热的;但是进入厥阴的时候,会感觉到上热下冷。正常人是上面是寒的,下面是热的,而不正常的人是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冷的,不正常就是脚又冷,同时满脸暗疮。这就是厥阴证寒热很分明,这病就在厥阴

    所以如果病人的症状非常了解,医生辨证正确的话,诊断又怎么会出呢;如果诊断没有错误,中医师再从药性,这时候再回头看药,一看知道去热药最好药是石膏去寒药最好的是附子(炮)。把石膏附子放在一起,一般中医医生来说一个是一个是,两个是极端相反的,不行的。而经方不是这样想,一个是阳药,附子是阳药附子从田里拿出来的时候,切开来看里面跟水梨一样是白色的,所以附子石膏是可以用在一个处方里的,用附子和石膏用在一起,就是把白虎汤真武汤等就用在一起的时候,煮完六碗水煮到两碗。经方派医生就是希望石膏到肺上面去,上面把其热去掉;而附子把下面的寒去掉

    那具体是怎么去掉的呢?经方的想法思路是这样子的,而会不会那么听话,病人在喝药的时候,上面是热的,喝热汤下去一喝就想吐掉,因为热碰到热,药也不会那么听话的。因此医生就需要很技巧地告诉病人,煮完这汤药必须要等到很冷的时候再喝,汤药冷的时候病人拿起来喝的时候,上焦是热的,以为喝到是冷的,到了胃里去以后,发觉到里面有附子,结果石膏就往上走,附子就往下焦走,一次下去,寒热一起去掉。

    这真的像打仗一样,开处方真的是打仗,像是在谋略

12

《金匮要略》

    刚才倪师讲了《伤寒论》这本书,尤其针对六经辨证的内容讲解,最后再讲讲《金匮》。其实《金匮》是从《伤寒杂病论》里“杂病”那部分拿出来做的。梁同学又问《金匮》和《伤寒》有什么区别?就是“伤寒”“杂病”两种病又有什么不同?

    这问题问得非常好,如果看《伤寒论》的时候,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疾病的整体演变过程【延伸阅读郭生白的说白《伤寒论》】;而《金匮》所谓《杂病论》部分,就是得分开来讲病,就是分章节门别类的讲具体的病,比如这篇专门讨论心脏病,这篇专门讨论肺病,这篇专门讨论肾脏病,这篇专门讨论水肿,这篇专门讨论风湿关节炎等等,《金》就是把各种杂病分开来讲解了。

    因此刚讲的《伤寒论》是中医的整体观的,把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很有序列的过程,是非常有系统的。可见张仲景真的是“医圣”,先《伤寒论》整体化、系统化解决问题后,同时后面又有《金匮》就是《杂病》,所有的分门别类的统统列在里面。张仲景把其分章分节,后面有妇科妇人科,妇人科里又分成产前,不孕症,产后更年期怎么处理,产中即怀孕10个月怎么处理,怀孕中间要有恶心呕吐,妊娠怀孕的糖尿病,怀孕时小便不利等等情况,通通都有相对应的解决药方子。那么详细的东西,张仲景都能够整理出来,所以他就是名副其实“医圣”

    梁冬同学倪师讲的就觉得很有趣,但如果没有先通彻的了解《针灸》,没有透彻的了解《神农本草经》,没有透彻的了解《黄帝内经》,那么《伤寒》《金匮》就没有办法读通。所以倪师在《人纪》系列授课里,一开始先教的就是《针灸》,再来教《神农本草经》,然后就是《黄帝内经》,最后才是《伤寒》与《金匮》

    诸位莘莘学子,无论是各大中医教育学院读书的学生,还是社会上中医药爱好者,倪师都希望:如果要研究中医,就先研究针灸。针灸熟练了,再去就要按照《人纪》后面步骤来。不能说我就不要按倪师说的那样子学,自己就要先研究《伤寒》《金匮》,但是最后自己不会用药没有办法透彻地了解,甚至于是加减药量都会有问题。

13

推广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在中国大陆也千万不要只是来找倪海厦,倪师也没有建议要来《人纪》,中国民间/中医药大学里都有非常多的高手在,就像倪师素未谋面黄煌,就是很好的经方家;还有倪师很熟悉的刘力红教授;像孔乐凯都是经方大家。中国民间中医经方环境非常好,这次只是刚好有缘,比较运气好有机会跟梁冬在这对话,那真的是很荣幸的。

    但要知道倪海厦只是个经方家,千百个经方家里一员。各大中医学院一定有很多人才,因此大家应该集思广益,在中医药大学里读书的时候,应该是中医为主。刚讲了就知道为什么要讲中医为主,西医可以为辅

    比如说西医检查出来尿酸高不高,就知道其有没有痛风;而吃完中药以后,西医说可以检查,尿酸是不是变很低,到底吃了什么导致身体尿酸变那么低?这就通过西医来证明身体尿酸已经正常。对中医来说,也可以证明,去吃个火锅汤,喝完火锅汤,喝两碗还痛不痛?喝喝啤酒还痛不痛?以前喝火锅汤,喝了啤酒,很灵的20分钟马上就发痛风。现在再喝喝看,没有通风了说明那就好了。中医就不需要一定要去做尿酸检验,当然要去做个尿酸检验也可以。中西医结合应该就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梁冬同学知道倪师本来有个课程叫《人纪》,将近250个小时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小时,把学习中医,认识健康,整体打通。的确有点太快的精神飙车,不过没关系幸好现在有MP3,可以反复听/反复看,对于这事情是很有帮助的。梁冬同学觉得如果把倪师的这个小时的课程全部听懂了,基本上来说,可以打下非常好的中医基础,也是个中医入门的法则。

14

何为人体经络

    在节目结束之前,梁冬同学想问一个关于中医人体经络的话题,长久以来也没有讨论讲清楚什么是经络的问题。

    人体经络是这样的,可以拿桔子来类比,把桔子皮剥开,里面很多白白的一丝一丝的,叫做橘络;人身上要有经络,就好像桔子桔络一样。如果桔子没有桔络,其桔皮果肉之间缺乏了沟通性,所以只有了经有了络身体才能够运化

    举个例子比如说手太阴肺经大拇指上;手阳明大肠经在二拇指;中指上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都在小指。如果练过擒拿术或者练过中国武术,去抓一个人手的时候,利用大力量去抵御小力量,五个指头里大拇指的力量最强,小拇指的力量最弱。当用手去抓对方手的时候,用大拇指去抵抗其小拇指,可以用4个指头抓到其1个大拇指,这样子整个把手抓住,逃都逃不掉,这个就是擒拿。这是“田忌赛马”!

    倪师讲这个的原因是,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上面;手太阴肺经在大拇指上,肺本身就好像空气压缩机一样,例如在修车场里一般电动工具的力量跟气动工具的力量不一样,气动工具的力量非常强。人身上的是很大的呼吸器官,除了管呼吸外,其力量出来也是很大的。所以对应到手的五个指头上,大拇指的力量就是最强。如果没有手太阴肺经,没有这条,肺就是肺,大拇指就是大拇指,就失掉这功能。只要有了肺经,才能够把肺的力量运行到大拇指上去。

    所谓的就是经和经之间的联络员经和经之间是两条平行的,没有交结,如果没有“络”的交结就不能互相通信得不到讯息就没法沟通。五个手指头可以随意地这样子动作。现在科技再发达,也没有办法做出一只像人类这手腕里的手一样万能,现在都没有办法做出来。这说明才是超越科技,科技是不如人的。那手这样动或那样动,能够听从指挥,就是因为中间有“络”连到,才能够互相搭配互相合作完成动作。

    如果没有“络”的连接,五个指头各司各事,那么手就抓不住东西,也没有办法做事,没办法写字,甚至吃饭拿筷子都成问题。所谓联络联络,就是常常保持联络的,这个就经络的

15

如何发现经络

    梁冬同学有疑问了,很多人都说这经络是看不见的,也不像桔络,掰开上面有白白的一层,经络是看不见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实际上之所以看不见经络,是因为现代的生理解剖学是从尸体上去找去看的。西医的解剖学是死人上解剖的,人都死掉了,怎么能够看到水的汽化。所以经络只有在活人身上才能够被觉察到,可是活人身上真的是看不到,因为经络就是水气的道路,简称水气道,水的气道

    打坐练功夫的人会感觉到经络,会知道这会顺着经络在走,可以感觉得到。因为人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人心里也到了极静,已经没有七情六欲了,然后同时其耳朵已经听不到外界所有声音,极端完全的内视,从里面看,就可以感受得到经络

    所以认为最早知道经络的人,一定是武功很高的或者练打坐的人群。现在很多的练功夫、练气的人,也可以感受到经络存在,可以画出内脏经络的循行,就是因为其功夫底子很深。然后再把其记录下来,一代代传,历代都出很多大师,记录内容就很多。看实际上只是活人身上有经络,而解剖学是死人的,所以发现不了经络;只有生的人、活的人才可以看得清楚经络的存在。这就是两者不一致的地方

16

阿是穴是什么

    梁冬同学听闻传说中有个所谓的“阿是穴”,那这阿是穴又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阿是穴就最早从孙思邈开始才有这阿是穴的。现在很多医生就是,比如背痛感觉“阿是”就是找到“啊啊啊,是是是”,这里痛就扎这里,误解为这就是“阿是穴”的意思。那如果是个其他地方痛,这样压的时候病人都很多地方痛,一压病人就“啊啊啊,是是是”就叫阿是,就在这里扎针。针对背痛,如果是一个大区块都有背痛对应的话,在屁股上治疗背痛,屁股上面扎了三四十针,扎的好像刺猬一样。实际上阿是穴是要怎么取?

    比如说“腰背委中求”。在针灸里腰背的问题是“委中”为主,委中穴道在后腿的那腘窝里,就是膝盖的后面。如果说在委中以下,对应腰背以下。就是说腰背以下痛,在尾椎骨这地方的时候,其痛的位置不一样,在委中穴以下的地方去按压,当按到有痛点的时候,就代表背痛在这里可以治好。因此不一定要按照足太阳膀胱经的穴道或者肾经的穴道来扎,直接扎那痛点,就叫阿是穴。真正的阿是穴远取穴,并不是近取穴

    还有一种阿是穴,比如在耳朵上有中医专门的耳针,如果把耳朵倒过来看就像个小婴儿,耳垂的地方是婴儿的,其脊椎骨,两个腿,内脏等对应区。如果用个探针,要查病人心脏有没有问题,在耳朵的心脏区点,压的时候“啊啊啊”“是是是”,这个也叫阿是穴,代表病人的确心脏有问题。如果病人要确定有没有肾结石,在耳朵上肾的点上面按。或者是子宫肿瘤,卵巢肿瘤,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对应的阿是穴。在耳朵上的穴位上面按,病人如果有那个病的话,在那个对应穴道上面就会痛。就好像前面讲血癌是对应第六胸椎(灵台穴附近),红斑性狼疮是对应第五胸椎(神道穴附近),压到第五胸椎,压下去病人就:“啊啊啊”“是是是”,已经证明其是有红斑性狼疮;第六胸椎的时候“啊啊”“是是是”其是有血癌的

    倪师说其实阿是穴要广义的来看,而不是说压到哪里痛,就扎哪里,现在往往都狭义的这样子理解了。阿是穴用得最多,历史上就是孙思邈,就从孙思邈开始的。

    非常感谢倪师又给大家再一次醍醐灌顶,其实梁冬同学真的是觉得如果有朝一日有机会能够有一个大的课程,有很多的朋友可以各自向倪师提问题,然后倪师来统一解决问题,那一定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倪海厦老师也很希望能够拜会大陆各界中医界的人士。倪师相信大家都非常有心,把中医好好发扬起来,中国有非常多的经方家,其实真无所谓温病派和经方派,相信中医追求出发点都是善意的,都是要当个好医生

    只要是好的东西,就要去把其研究发扬得更好,相信现在做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发展更要靠大家同心协力群策群力才有办法。真正的把中医发展好。把中医发展好,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以后世世代代,万千中华炎炎黄子孙的得利,得利的是后代的子孙

     谢谢倪海厦老师,总共7期中医知识分享和学习

下期精彩节目开始发倪海厦老师的《人纪针灸篇---视频转文字推送

完稿于:己亥年 丙寅月 丁酉日



关注方法:国学文化太美”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文章分享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