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的工业软件角色,软硬结合,天下我有

 无忧树能力圈 2020-12-23

汇川技术正从硬件到软件布局,也就是工业3.0到4.0的延伸,先看当前汇川硬件业务和当下状态。(本标的协作部分早些时间已经完成,本文是基于企业追踪的一些再延展。汇川技术ROE长期保持在15%-20%之间,结合行业特点,比较优秀。ROIC随业务扩张有逐年递减趋势且跟随ROE趋势,拓展期间ROIC容易失真,可不用多考虑。

 
汇川分业务板块与应用领域主要有:①通用自动化业务;②电梯电气大配套 业务;③新能源汽车业务;④工业机器人业务;⑤轨道交通业务。
 
下游呈高度分散特征。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区别,分为先进制造、高端制造、电液伺服、纺织四个SBU。其中先进制造主要包含锂电、光伏、半导体、LED、3C,偏向于新经济应用领域。高端制造主要包含空压机、起重、建材、冶金等传统工业方向,与宏观经济关联性较大。

主要业务

目前下游需求较大,导致汇川业绩增速较快,电梯业务有周期性,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及竣工节奏关联性高。电梯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提升,企业发展重心由制造为主向品牌运营和服务运营延伸。母公司以电梯一体机为主要产品,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市场份额会增加。
 
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高端应用市场,仍是外资品牌占据领先地位。汇川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外资品牌供应商,包括安川、三菱、松下、西门子、ABB、施耐德、台达等。2019年公司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处于前三名;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处于前五名。公司变频器、伺服系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巩固国内优势,向上突破是企业未来发展路径。从国产替代角度,越高端越困难,但是必须要走,这样也能加强国际分工中的话语权。当然所有东西都替代确实没必要,但建立让人无法打压的战略优势是必要的。这也是无忧树所认识的国产替代,从必要性、战略性上考虑,而非全部替换,这样才会与全面开放形成统一。
 
本年度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的增长与疫情有一定关系,防疫产业、新基建拉动一部分需求,海外供应链趋紧产生一些替换需求,部分增长的持续性待判断。但整个工业自动化目前也处在上行周期,一般能维持20-24个月,扣除疫情因素,也会有一定持续性。
 
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在TOP客户项目定点方面,电机、电控和电源等产品均取得一线主机厂平台项目定点;在市场销售方面,得益于之前定点车型项目SOP放量,特别是几家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销售放量,公司乘用车电机电控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取得快速增长;在产品开发方面,电源产品11KW多合一产品进入B样阶段,6.6kw多合一产品进入C样阶段,预计明年开始批量;混和动力电机及电控、高速发卡电机进入B样状态;第三代总成三合一产品完成B样开发,预计年底批量交付;第四代总成产品完成概念设计,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方面还在投入阶段,明年部分产品进行量产,但是否对毛利率有大的提升作用不太明确,可以继续跟踪。新能源汽车业务前期投入巨大,拖累公司盈利,据预测:随着规模效应提升,此块业务有望在2022-2023年度盈亏平衡。
 
下图看具体占比:

 

此图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比较重要,地产政策对于汇川电梯业务是有影响的,同时疫情期间受益于外资无法复工复产,导致这一两年业绩高增速,但能否持续是存疑的,工控业务也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在这个时点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布局工业软件 

在硬件方面汇川已经做的很出彩了,但在未来的工业4.0,软件、系统是王道,是核心大脑,假设一个人的躯体是硬件,它的大脑被国外所垄断,那么无论是在制造安全还是机器使用灵活度和效率上都会大打折扣,曾经出现过某个国家制造过程中,机器突然被另一个国家的网络攻破造成了安全危机,所以工业4.0不仅是对效率的提升,也是对信息安全制造安全的保障。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汇川也在积极布局工业软件。注:工业软件是近期无忧树的一个研究方向,过去是以自下而上方式通过零星案例来理解行业变化,现在是以自上而下方式梳理行业脉络,发现潜在机会。
 
12月10日,汇川技术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募集说明书,本次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0%,拟募资总额约为21.30亿元,并将主要用于收购子公司汇川控制49.00%的股权以增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本次发行完成后,朱兴明将直接持有4.58%股份,间接控制16.40%股份,合计控制20.97%股份,可以看出汇川已经在布局工业软件了。

 

现在做控制的基本都开始布局工业软件了。汇川技术在工业软件平台规划了三个方向:智能控制器软件平台、全集成自动化工程软件平台、数据中台。

汇川技术123
 
关于外部环境,汇川技术也表示:中国的供给侧变革,会让设备产线更高效;国产化趋势;新兴产业不断出现。
 
从产业方面观察,大的智能制造方面有一定成长性,内外因素都有,内因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外因是疫情过后,贸易摩擦导致企业更加重视内生竞争,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提升。
 
一方面是需求增加,一方面是新的盈利模式会出现,另一方面整体规模并不大。在规模不大基础上,壁垒不低,上端是互联网企业,中间是工业自动化企业。
 
公司乘用车业务在国内外客户拓展方面具备什么优势?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面向国内客户,聚焦资源投入到核心客户和价值项目中,依托快速响应能力和本土化服务,已经取得了一线主机厂多个车型的定点,部分定点实现批量销售;面向国际乘用车客户,公司一方面完成体系化平台建设且获得了体系准入资格;另一方面以电源产品为突破口,利用中国供应链与快速响应优势,在海外项目定点方面也取得了门槛突破。
 
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进展如何?公司回复,机器人业务主要围绕“核心部件+整机+视觉+工艺”经营策略,积极推进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部件的开发工 作。基于工业自动化业务对应的下游和客户,深度挖掘行业工艺,结合工业视觉产品的耦合,在3C、锂电、玩具等行业实现批量销售。今年前三季度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1.20亿元,同比增长70.63%,取得较快速增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