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教科文必须改革,为明天而战!

 爱世界遗产 2020-12-24

已成立75年、一直致力于推进科学合作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为自己的未来而战。


自2017年以来担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奥德蕾·阿祖莱表示,成员国应支持及其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图源:Chesno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诞生于二战结束之后的1945年11月16日。其创始者们相信,科学连同文化和教育可以帮助巩固国家间和平、保护人权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今年,联合国(UN)及教科文组织共同迎来了75岁的生日,总部位于巴黎的UNESCO将继续努力为其未来而战。

回顾过去的75年,成果丰硕。至今UNESCO 已经授予全球1121项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的称号;机构还建立起了一个由超过700个生物保护区(即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组成的国际性网络。同时,UNESCO坚持敦促各国信守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的承诺,并密切监视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威胁。

但是,在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大家庭中,UNESCO从未获得过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过去十年间,该机构一直致力于从资金危机中恢复元气。UNESCO提供的数据显示,机构在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支出11亿美元。但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获得UNESCO正式成员资格之后,美国与以色列当局为表抗议,相继停止了向UNESCO提供资金支持。受此影响,UNESCO在2012-2013年度的财政支出比往年下降了16%。尽管UNESCO在2018-2019年度的财政支出已经恢复到11亿美元的水平,但由于通货膨胀,机构的实际支出能力已经大大降低。如今,UNESCO需要通过转型来确保其能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继续生存。

当《自然》杂志与UNESCO现任和前任工作人员以及与UNESCO合作的研究人员展开对话时,感受到了他们对该机构的深厚感情以及对UNESCO过往成就的尊重。但同时,他们也为机构的未来表示担忧。UNESCO需要正视现状,并努力找寻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UNESCO及其历史沿革是一部以科学的力量促进知识与外交的教科书。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在冷战时期,UNESCO为世界各国打开了国际科学合作的大门,其作用在物理科学领域尤为明显。

1951年,UNESCO通过召开国际会议促成了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创立。自此,CERN从一个旨在凝聚欧洲物理学家的力量的项目迅速成长为一个可以支持全球科学家合作的国际化平台。时至今日,CERN一直践行着其对共享全球知识的承诺,并催生了一系列的技术衍生产品

由于当年各国并不愿意分享其所拥有的海洋数据,UNESCO在1961年主持召开了国际海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目前,该委员会仍然在国际层面推动着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此外,UNESCO还继续通过中东第一个同步加速器光源实验科学与应用国际科学研究中心(SESAME)来维系来自关系不友好国家的科学家间的交流。SESAME实验室自1999年启动至今,成就斐然,已经为医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工具,并成功的将所有成员国的科学家,尤其是来自伊朗和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土耳其的科学家凝聚在了一起。

1999年,UNESCO同国际科学理事会一起在布达佩斯举办了世界科学大会。大会的成果之一就是创立了世界上首批共享科学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平台之一,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科学》杂志与《自然》杂志通过这个平台,携手合作,向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分享其部分科研成果。

以上的一切,都发生在一个称谓中原本可能永远不会出现”S”[注:S指Science科学]的组织里。保护和促进教育与文化是UNESCO创立的初心。在顶级的科学家及科学媒体的帮助下,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们被成功说服了,他们相信,科学对于一个和平的世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以此为基础,UNESCO为世界科学的发展赢得了新的空间。

然而,尽管UNESCO已经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但其在与大国的相处中仍旧面临着种种困难,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该机构员工的工作执行能力。尤其当一些国家仅仅将成员国的身份看作是一扇“旋转门”,随心所欲的加入或离开UNESCO,全然不考虑停止资金支持会对机构的工作造成何种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曾两度退出UNESCO,英国和新加坡也曾放弃过成员国身份。但之后,三国都重新选择回归到UNESCO的怀抱。[注:1984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指教科文政治左倾和在财政上不负责任,因而退出。1985年英国和新加坡跟随美国宣布退出。英国在1997年重新加入,新加坡在2007年重新加入。2003年美国在时任总统乔治·布什领导下重新加入。2011年因教科文承认巴勒斯坦的地位,美国中止缴交会费。2017年美国和以色列相继宣布将退出。]

自1945年的伦敦会议以来,与会的UNESCO创始国一直将机构看作一扇“旋转门”  。图源:UNESCO

成员国停止资金支持时,UNESCO正在实施的项目将会受到影响。相应的,这些国家对UNESCO的承诺也将大打折扣。这迫使UNESCO总部的官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筹措资金的工作中去。花在其他紧急事务上的时间就这样被其他优先事项夺走了。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紧要任务,UNESCO不得不进行员工和管理结构的重组。这最终导致了机构变得太过松散。

2013年,UNESCO领导层提出了一项专门针对资金支持流失的建议。但该建议的提出有可能会使得UNESCO的传播与信息部门走向被废除的命运。最终,这项建议因成员国的普遍反对而未被实施。目前,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改革方向——她希望UNESCO专注于那些受到更多成员国支持的议题,并以此为基础,借助该机构作为文化守护者、道德指南针和思想实验室的优势,来消解部分UNESCO在工作中面对的政治压力。

为带头进行内部改革和程序变更,阿祖莱和她的团队已经发起了一项“战略转型”计划,但针对程序变更的部分仍在等待2021年年底成员国的投票。同时,她提升了五项工作的优先级:重建和复兴被摧毁的伊拉克城市摩苏尔;促进科学开放;加紧制定针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标准;针对教育的长远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后一项是UNESCO从长年针对原住民和本地知识进行的跨学科研究的经验中总结出的,也是一项迟来的,但却是迫切需要做的工作。UNESCO对1.5万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受访者针对威胁和平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提出,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是他们最关注的议题。这项调查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针对恢复UNESCO先前的科学使命这一议题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在当今这个地区冲突激化的世界中,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可以再次发挥其潜力,帮助社会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在中东,UNESCO可以帮助卡塔尔的科学家重新建立其与邻国的同仁之间的联系。目前,地区纠纷已经成为不同地区间研究人员保持合作的阻碍。受印度和巴基斯坦间冲突的影响,南亚的科学界已经成为地区间紧张关系的受害者。因此,UNESCO可以在该区域有更多建树,以科学为媒介重建国家间的联系。同时,由于欧盟间成员矛盾的加剧,UNESCO也应更多的关注欧洲的科学界,并为区域内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多支持。

UNESCO理应保持初心,通过科学为媒介将人们重新连接起来。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项工作是极其艰苦和困难的。这会是UNESCO在成立75年里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之一。世界的发展需要UNESCO这样的组织,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各国绝不应该低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潜能

本文译自科学期刊《自然》网站,原文标题《UNESCO must reform to stay relevant — and reconnect people through science》
https://www./articles/d41586-020-03311-3 

编辑:叶薇



更多推荐

UNESCO总干事就中韩“慰安妇的声音”申遗发声

2021年世界遗产日历发布

以色列沦为UNESCO文化武器的牺牲品?

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会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