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零壹贰012 2020-12-24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反穿皮袄的老人。程英铁摄影

入冬时节,长白山麓松花湖畔的关东老民居博物馆中的老人们,就民俗学家古今明先生提出的“反穿皮袄毛朝外之怪,围着火盆,展开了热烈讨论。这是山里一群国宝级的老人家,有老闯关东者开山爷,有满族老猎人赵老爷子,有世代生活在张广才岭下的捕貂神金老爷子,有烧炭师傅李老爷子,有木帮老把头孙老爷子,还有挖人参的放山老把头王老爷子。这群老人家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了83岁,要讲老东北的关东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那叫一个透彻。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程英铁油画

★“反穿皮袄毛朝外”何以为怪

民俗学家古今明先生提出问题:“反穿皮袄毛朝外”,为何会成为关东一怪?

博物馆的老馆长“开山爷”首先说道:过去,进入北方地域,尤其是进入山海关以外的那些闯关东的人,常常会看到关东的猎人、渔人、赶车人、爬犁伙子、木帮,甚至很多街头商贩、打零工的人都喜欢反穿着皮袄——让皮袄上各式各样的兽毛暴露在外面。这就让来自关内的人看了大觉奇怪,因此,将东北人喜欢把皮袄的毛朝外穿的习俗,总结为合辙押韵的关东一怪——“关东人实在怪,反穿皮袄毛朝外”。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反穿皮袄的漂亮女孩。

开山爷说,古先生你方才问“反穿皮袄毛朝外”为什么什么被称之为“怪”?那我告诉你:事出寻常则为怪。因为世代生活在山海关以内的人,只有家庭富裕的人家,才能够让老人穿上皮袄,以保暖身体。而这些皮袄无论是狐狸皮还是羊羔皮、兔皮,都要在皮子的外头罩上一层面子——普通中等人家罩上布面。富裕人家才能罩上绸缎面。大家注意,关内所有的皮袄都是毛朝里穿。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毛的外头再吊一层绸缎里子,以保护毛。这是习惯,也是习俗。尤其是对于南方人来说,皮毛珍贵,所以必须吊上面子加以保护,还能让皮袄显得富贵而美观。所以,东北人把皮衣的毛裸露在外面穿,不是事出寻常了吗?超出人们的寻常的认知,就必然被人们认为“怪”!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反穿皮袄毛朝外的赶车人。手机拍摄宣传图片

★把皮袄毛朝外穿,首先是保护皮袄

世居张广才岭都的巴拉后人(满族)“捕貂神”金老爷子说旧社会的东北落后,用你们文化人的话说是生产力低下,那时候很多老关东土著譬如满族、鄂伦春、额温克、达斡尔、赫哲等少数民族的人,基本以兽皮和鱼皮为衣。这些民族虽然以狩猎为生,但毕竟靠弓箭等工具狩猎并不容易,所以狩猎所得的动物皮毛能够制成衣服的并不多,以好的兽皮制作衣服的就更不多。所以,人们在穿戴兽皮衣服的时候也倍加爱惜。比方说猎人和伐木工以及靠力气卖苦力的人,他们的身体经常接触树林、木头、石头等东西,难免会磨磨蹭蹭地让这些尖锐粗糙的东西,把自己的毛皮衣服的皮质层挂坏了,撕坏了或者磨坏了。因而他们就想出了把皮衣的带毛一面朝外裸露着穿的办法。东北的野兽的兽毛比较厚实、光滑,即便是树枝和荆棘也不容易刮坏它。至于石头、木头之类粗糙的东西,更是不能把柔软的毛发磨掉、磨坏,这样外面的毛发就有效地保护了皮袄的皮子,延长了它的穿戴寿命。也就是说,用带毛的“面子”保护了皮层这个“里子”。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反穿皮袄毛朝外的阿拉斯加人。

★把皮袄毛朝外穿,是东北猎人狩猎的需要

满族老猎人赵老爷子说:反穿皮袄毛朝外,也是为了狩猎的需要。咱东北的少数民族猎人以狩猎为生,需要一年四季钻山入林地围猎野兽。在山林中,猎人在寻找野兽打,而野兽也在躲避猎人的追踪。为了有效的狩猎,打到更多的野兽,猎人们就想出了“反穿皮袄毛朝外”的怪招儿。冬季漫天大雪,到处是林海雪原,一片白茫茫的。如果人们把皮袄反过来穿,就容易蒙蔽野兽。如果你穿的是羊皮袄,那么羊皮的毛多是白色的,反穿着毛朝外和白雪的颜色差不多,特别容易在雪地里隐蔽和潜伏狩猎。如果猎人穿的是狐皮、貉皮、狗皮、狼皮皮袄,那么这些毛皮的样色都是苍灰色的,也容易与树干、枯草、岩石的颜色混到一起。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鄂伦春猎人

再说,反穿着毛朝外的皮袄的猎人,即便被野兽发现了,也会被误认为是野兽而放松警惕。毕竟野生动物最害怕的是人。所以在它发愣辨别时,可能猎人的弓响了箭发了,或者是手中的猎枪响了,等它想明白时可能就丧命了。而山林中的百兽之王老虎和豹子,毕竟少之又少。它们不用像怕人那样提心吊胆。赵老爷子还说,鄂伦春人就喜欢反穿皮衣,戴着狍头帽,吹着树叶口笛,学着狍子和梅花鹿、马鹿等动物的求偶叫声,诱骗同类到来,然后捕杀。满族人则喜欢反穿着羊皮袄潜伏在野兽必经的兽道旁,打埋伏。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吉林驾鹰的猎人。

★把皮袄毛朝外穿,是为了防止虱子咬

木帮老把头孙老爷子说年轻人不要认为我下边说的故事恶心,那是好日子把你们惯的!其实,老关东人把皮袄反穿毛朝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防止虱子咬。虱子,你们没见过吧?那是一种比蚊子还可怕的叫人非常讨厌的寄生虫,据我那博士孙子说,全世界的人类身上都寄生过虱子。在中国,凡是四五十岁的人,对于身上生过虱子的苦恼一点儿都不会忘记,对于虱子的讨厌之心人人都有。虱子,大如芝麻粒,寄生在人的衣服缝隙和人体的毛发里,繁殖能力很强,母虱子大约每天都要在衣服的缝隙和人体的毛发丛中产卵,产出的虱子蛋像个书上的句号那么大点儿,白色的,名叫虮子。虮子几天就会变成小虱子,然后又积极加入叮吸人血的虱子大军中,让你日夜瘙痒,不得安宁。人穿的皮袄的毛丛正好是是虱子们最喜欢产卵的“丛林”。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反穿皮袄的东北赶车人。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挖人参的放山老把头王老爷子说:如果把皮袄反过来穿,皮袄的毛接触不到人的皮肤,那么躲藏在里面的虱子也就很难再直接附到人的肉体上叮咬。还有呀,咱东北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也会把虱子冻僵。

烧木炭的李老爷子说:过去从山里回家后把皮袄往木柈障子上一挂,冻他一宿,用力一抖搂,那冻僵的虱子就会噼里啪啦地掉到雪地里冻死。如果把冻了一宿的皮袄拿到屋里的火盆上一抖搂,就会听到掉进火盆中的虱子被烧得噼噼啪啪的响。现在无论城市乡村的孩子,再也不受虱子的叮咬折磨了。你们说,这不是托改革开放的福吗?

年龄最高的“开山爷”说:现在掉到福窝里的年轻人们不要不相信,过去,连皇帝爷也逃不过虱子的叮咬呢。不是有老话说——皇帝身上的虱子,也是双眼皮、名称御虱子嘛!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吉林市黄鹰屯的鹰把式。

★把皮袄毛朝外穿,是为了防热防雨

满族老猎人赵老爷子说把皮袄的毛朝着里面穿,冬天格外暖和,但是如果天气热了,譬如暖春、夏天、初秋等季节气温高时,人穿着毛朝里的皮袄就会闷热难当,令人烦躁。所以,老关东人在没有棉布衣服的时候,只能靠毛皮遮羞护体。这时候把毛皮衣服反过来穿,而把皮质层靠着皮肤穿,就会感觉凉爽多了。另外,夏季反穿着皮袄毛朝外,确实能起到太阳晒不透的作用。因为皮衣的毛丛厚,既能吸收一部分辐射热,还能抵挡太阳的光线。还有,碰到下雨天,反穿着皮袄,雨水就会顺着毛淌下去,雨水一般淋不透皮衣。但是如果皮质朝外遇到雨淋就麻烦了。皮子见雨就湿,一旦湿透,就会跑硝。咱老关东人熟制的皮子都是用芒硝或者明矾熟制的,贴身穿着又白又柔软,可是一旦被雨水湿透了,跑了硝,就会变硬,穿到身上就会硬撅撅地磨的慌。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反穿皮袄毛朝外抬木头的木帮杠力伙子。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在远古,皮袄的毛朝外穿,是正穿,毛朝里才是反穿

民俗学家古今明先生出语惊人,他说,老关东“反穿皮袄毛朝外”的穿法,和上古的战国时代的人穿法相同。那时候的人也是“反穿皮袄毛朝外”。如果是把皮质朝外,则成了“怪事”了。他说中国有个古代成语,叫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说皮子都没有了,毛就没什么地方可附了。此语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的《新序.杂事》。这里有个故事说,战国时期的霸主之一的魏文侯出游时,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背着草。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袄背着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这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难道你不知道把皮子磨坏了,那毛就没有地方依附了吗?”——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人正常穿法,是把皮毛一面放在外面穿的。而把带毛的一面放到里面穿,才是“反穿”了呢!就如现在的东北女人穿的貂皮衣,都是毛朝外。这很有战国时期的范儿。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吉林市昌邑区许多反穿皮袄毛朝外的鹰把式参加冰雪节。

作者简介:作家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职称,曾在长白山区从事教育工作20年,后从事林区新闻工作和文化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集、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题材的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地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1000多篇。)

“反穿皮袄毛朝外”仅仅是老关东人爱惜皮袄吗?其实别有隐情

反穿皮袄的木帮人。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