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这家36年的老字号开分店了!排队才能吃上的美食,火了四代人!

 新西安乱弹 2020-12-24

主编乱弹妞:两枚少女心爆棚的“女汉子”,爱吃会耍又可爱,卖得了萌,犯得了二,自诩追得上陈伟霆,嫁得了...当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洒金桥,一条不打眼的老巷子,仅能容下两辆车勉强交错通过。两边的老字号却是一家接着一家,老西安说起来,那是如数家珍。

36年前,这里还不是网红美食街,但说到在西安吃小炒,十个有八个都要来这里吃上一碗刘信小炒。

这家店始于1982年,招牌换了好几次,服务员换了好几拨,但是味道没变,口碑依旧,而且今年它终于搬出了回坊,开了分店。

“36年如一日,老手艺没丢

刘信小炒搬出回坊,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世代沿袭一个手艺、继承一家店对于回坊上的人而言几乎是墨守成规的,刘信的改变来之不易。

刘信牛羊肉小炒泡馍(高新大都荟店)

他们摒弃了以往只专注美食的路子,开始把环境和服务也拉了上来,过去我们总说回坊就只能吃饭,其他的别指望,但是高新的刘信小炒不仅味道没变,还把这些年忽略的东西补了上来。

刘信小炒高新店已经开业两个月了,不论是点评还是朋友圈里的吃家子都统一给了新店5分好评,他们说“这次真的是环境好、服务好、味道也好,还加量不加价!”

沿着定位走过来,正赶上饭点,一拨又一拨的人往店里走,门口的小广场都坐满了人。

到店才发现果然如传闻的一样,环境服务都上来了,但是基本还是坊上的价格,有的品类加价也仅在5元以内。

门口的招牌不再是牌匾了,新样式的logo反而找回了初心,最醒目的两个字取自苏轼那首“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这羊羹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羊肉泡馍。

再往里走就更有意思了,各种小细节都是惊喜,一楼的全开放式厨房让食客吃得更放心,那种门口摆个炉子的粗暴做饭法没有了。

二楼是有大大的落地窗,还有回族传统纹样装饰的墙壁,创新的同时还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让人眼前一亮。

周五的饭点,上下两层都坐满了,跟别人拼桌才点了餐,这里点餐不用看收银员的眼色,坐下就有服务生过来招呼,点好了就有人把馍端过来。

一份招牌普通生肉小炒加个鸡蛋,28元,比坊上贵5块,但冲着环境和服务,值了,接着就开始了长达10分钟的掰馍(小哥哥还帮我掰了大半碗,这个服务我都不敢信是坊上出来的)

馍要捏着掰

把散开的馍压紧实炒出来口感更筋

等个十来分钟饭就上来了,还是坊上的配方!还是坊上的味道!还是妞心里最爱的那一口!亲测手艺么嘛达!

会吃的人都是拿筷子顺着碗边吸溜着吃的

(拿勺子的别说是我兄弟……

实在的大肉块!

香辣的鸡蛋!

沾满肉汤汤的粉丝!

隔壁桌的羊肉泡馍也还是那个味儿,吃饭的大叔以为我在拍视频,对着镜头说了好几句“这家真的好吃,味道真地道!”

吃完再来一碗肉汤,鲜!

所有的碗、料碟都换了统一的样式

开业两个月,附近的居民都找过来,以前离洒金桥太远,现在美味触手可及,还可以点外卖。

“店可以老,但不可以不创新”

开了36年,刘信从过去的苍蝇馆子到现在的新派潮店。但不变的是从始而终的手艺。

老师傅连切肉都要盯着

洒金桥作为一条美食街,封闭了很久,很多人在这里扎根以后就无法走出来,老一辈的手艺人太在乎味道和口碑,渐渐地反而不敢做更多尝试,所以这里再怎么脏乱差还是不乏食客,但新一代的坊上人知道,这样做生意总归是不行的。

洒金桥店从来不乏食客,图源网络

最开始的刘信因为每天更新食材,一口别家无法复制的鲜味成了洒金桥泡馍店的佼佼者,现在手艺没变,但地理位置、环境的限制让这里没办法有更多的服务,好在它愿意走出来。

“搬出来也有人反对,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做不好呢,新店还是直营,店里老师傅坐镇,味道一点也没有变,这么多年还是每天早上现熬汤,味道不会变,但是服务、环境也不能少。”经营高新店的大儿子说。

在店里拍照的时候食客很热情,有一家人慕名吃过几次就爱上了这个味道,拍照的时候自觉的竖起了大拇指,这里的好味道根本不需要摆拍。

大儿子要开新样式的店,刘老爷子其实很犹豫,36年了,“刘信”这个品牌也才算稳定下来,但是服务确实也是坊上的硬伤,考虑良久才有了现在的高新店。

每一碗都有老师傅把控味道

现在刘信分店开在了高新大都荟,摆脱了苍蝇馆子环境尴尬的问题,而且作为一家以味道取胜的老店,它从来没有停下来,不论是食材还是服务都是精益求精。

老爷子创业,儿子守业,后辈们在继承老字号的同时不断的做改良,这样的传承才更有意义。

今日份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