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梨经典」中央红军过黔南患上怪病,刺梨根援救十万红军

 藍博灣 2020-12-24

中央红军漫漫长征途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

1935年3月底,中央红军遵照中央军革委关于南渡乌江执行新的机动作战指示,除红九军团在黔北牵制敌人外,全部南渡乌江。

在遵义会议后取得红军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说:“只要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意图,中央军革委决定采取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策略,以便完全摆脱敌人的包围圈。

于是,红军兵分两路,派出一支部队东渡清水江,向平越(今福泉)方向活动,装作东进湖南,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另一路经息烽、扎佐,集结于(贵阳)乌当白泥(百宜),开阳的羊场、高寨一带呈威逼贵阳之势。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

红军主力集结待命

4月7日,当各路国民党军队增援贵阳,特别是滇军孙渡纵队开往贵阳以东后,云南境内的军队主力大部份被调动,出现了毛泽东所预料的“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有利局面。中革军委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向云南进军。

同日,中革军委决定示形于东,意在西进的战略主导方针,中央决定红军一部由羊场、高寨与白泥等地,兵分数路由南明河下游的宋家渡、姜家渡、脚渡河、顺岩河乘船和搭浮桥进入龙里的牛场坝、洗马河、老巴江一带。

同日,红军另一部由老巴江进入贵定的半坡、新巴江等地佯作东进,红军主力集结待命。

红军主力集结待命

红军战士患上“怪病”

神奇刺梨根援救红军

当红军长征来到龙里北端的巴江一带,往进平坡,长寨等村庄,其中一部分的战士面色发黄,无精打采。一问才知道这些兄弟已经拉了两天肚子,听说可能染上了“霍乱”,而队伍里配带的药片早已用完了,心急如焚的红军战士找到村长蓝四公商量给红军治病的办法。

蓝四公综合大家意见,挖来“刺梨根”加上蛤蟆兜等几种草根熬“汤”。战士们小碗“药汤”下肚,蜡黄的脸上慢慢泛起了红晕,腹泻也被控制住了。两天后,战士们完全恢复了元气。

问起那药是什么,蓝四公表示那是刺梨根。刺梨根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主要功效为健胃、消食、止泻、涩精、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等,是民间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红军战士们一听,心中大喜,源于战乱到处奔波,小病缠身耐受常事,有了刺梨根这种功效甚广的“神药”,赢得这场战争指日可待!

战士们恢复元气后,战力大增。随后,中央红军各军团都收到了中央军委关于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南进”的命令,这是蒋介石所始料不及,其所设的“中心开花”计谋也付诸东流。

红军战士告别当地乡民

从那以后,刺梨根便作为“救命神药”一直珍藏在了红军战士的背包里。

图文:养生有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