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给别人留有余地,多鼓励少批评,恪守“勤敬”之风

 亦然花开 2020-12-25


曾国藩十分注重反省自己,不管是对弟弟们,还是在官场上,或者是对自己的儿子。

也正是因为时常反省,使他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对待他人,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他的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1 常存休戚一体之念

1858年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曾国藩听闻六弟曾国华三河败亡,悲恸填膺,数日减食,作《母弟温甫哀词》,并派人到三河寻找曾国华的尸体。

大年三十,本应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曾国藩却高兴不起来,想到上一年在家中和六弟曾国华发生的一些小摩擦,内心懊悔不已。

于是提笔写给儿子曾纪泽一封信,说道:“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则老辈内外必器爱尔,后辈兄弟姊妹必以尔为榜样,日处口亲,愈久愈敬。”

他告诉儿子,在叔祖和各位叔父、叔母面前要多尽敬爱之心。平常做事的时候,要谨记全家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万不可怀有相互歧视之心。这样家中老辈、内外亲戚必然会器重、喜爱你,后辈的兄弟姐妹们也必以你为榜样,对你更加亲近尊敬。

有句话说:“在道路狭窄的时候,给对方留出一些地方。遇到美味佳肴的时候,不可以一个人独享,也要给别人留下一些。”

意思是说,要给别人留有一定余地,不能一个人把所有好事都包揽了。这一观点在为人处世中极其重要,也是与大家处理好关系、保持和睦团结的方法。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灌输的也是这个道理。


02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曾国藩在湘军发展壮大之后,多次率军出省作战,而且连续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武汉。皇上颁发谕旨,赏他三品顶戴,又命其暂时兼任湖北巡抚。

功名之地,虎踞龙盘,定然光明惨烈,或有风雨交罄,电闪雷鸣,各种势力亦盘根错节。况且风云集会,多方力量旁逸斜出,历史烟云弥漫眼前,人心居于高古而行归于现实,事物生发不息而顷刻覆灭,非能人无法安居。曾国藩深知这一道理。

他在家书中对弟弟们说:“官场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待的地方,为兄作为在籍的官员,招募士勇,修造战船,成就了这一番功业,使名声震动一时。人的好名思想,哪个不一样?我有美名,别人总有得到不好名声的,对比之下,又怎不难为情呢?为兄只有谦虚谨慎,时刻警惕自己。”

曾国藩深知,身居官场,除了自身要谨言慎行,家人也须要低调处事。于是写信教导诸弟,一定要教育子侄遵守“勤敬”二字,不要因为家里有人当官就在生活上安逸、作风上放纵。“功名之地,自古难居。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骄佚”二字,正是败家之道,希望弟弟们时刻留心。

曾国藩的处境、身份、地位令人称羡,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则是他免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03 对士绅贵在奖励

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军营给九弟曾国荃写信,教导他对绅士名流贵在奖励,切勿指责。

任用士绅不像任用官吏,他们既没有担当国家大事的责任,又会有逃避责任的念头,谁能挺身出来为国家着想?

因此,对于这些士绅,要重点用好言好语来夸奖,给他们粮饷作为抚恤,如果见到一个友善的,那么就使劲地赞誉他一番;见到不友善的,也千万要忍着不要吐露出一个字的不快。

久而久之,通过友善者的劝说,不友善的人也会受到潜移默化,态度发生转变。

九弟在办事之初就揭士绅们的短处,并且认为周梧冈的阅历之精明是值得深深佩服的,这就十分不符合启用士绅的基本方法,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些毛病,慎之又慎。


0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语》说:你听说别人罪过的实情后,应该哀之怜之,而不应该庆幸自己获得了真相。这也就是《尚书》上说的,法官落实了罪证,应该起哀怜之心。

其实,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缺点过失呢?

有人小气贪财,有人情多好色,有人懒惰,有人马虎,有人浮躁,有人懦弱……平时生活得好好的,可是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就会走错一步,做下错事。

有的人知道了别人的过失,取作谈笑,幸灾乐祸;而有些人则不同,他们心里仿佛被揪了一把,说:“噢,这人做了这件错事,可怜可惜!”似责备,似同情,似理解,又似自伤自警。

两种态度,两种人格,相形之下,高低立刻就显现了出来。

如果有人犯了过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乱骂,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态度漠不关心,放任不管;如果所犯的错不好直接批评,可以借其他事情来暗示让他改正;如果没办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拿出耐心等待时机再提醒劝告。

所以,面对错误,一定要循循善诱,就好像春天温暖的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要像温暖的气流一样能使冻得如石块的冰完全融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