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是什么?相信爱情,相信婚姻

 巧大叔 2020-12-26

    “你期待结婚吗?”

  结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你和一个异性被一纸证件绑在一起,意味着你得到了一个合法化的“终身伴侣”。

  月老牵红线,撮合的是有缘人,让有缘人终成眷属,谈得是“纯欢乐”,两个人在一起时,彼此爱慕,相互多看对方一眼,便心跳加速,恨不得永远厮守在一起。

  女人见男人是精金良玉,云中白鹤,值得相随;男人见女人秀外慧中,楚楚动人,值得怜爱;二人把心“串一串”,串了一个“同心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二人由衷地感激上苍,让他们有缘相识相守,让他们在正确的时候相遇了;他们会由衷地感谢月老牵了红绳,让两个般配的人有了缘分。

  如果说爱情是非理性的,源于生理冲动,精神高度契合,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浪漫之爱;那么婚姻却是理性的,源于社会规范,为法律所规定,受伦理规范制约,是两个人的现实选择。

  婚姻常是一个蹩脚的发明,容易出现故障,且修补不好,男人女人为此伤透脑筋。

  在结婚之前,你觉得你们般配,你“情人眼里出西施”,“阎王不嫌鬼瘦“,看他很顺眼,于是你发誓要和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然而,等你步入婚姻的殿堂,和对方在一起久了,彼此的缺点暴露了,你越发觉得对方面目可憎,即便对方愿意给你钱花,你却看不到爱了。

  如《围城》中的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结婚前,方鸿渐觉得孙柔嘉不讨厌,便够了结婚的资本;步入婚姻的殿堂后,两个人经常发生口角之争,孙柔嘉的缺点也慢慢显露出来了,不禁感叹,“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何故如此呢?如美国作家约翰·巴里摩尔所说,“爱就是当你遇到一个美女和你发现那个美女长得像怪物之间的那段美好时光”,“围城”里的人,历经“三年之痛,七年之痒”,无疑早就度过了爱情的最美时光。

  不管两个当初如何相爱,亦不管当初两个人如何彼此不讨厌,觉得够了结婚的资本,便走进了婚姻的“围城”,发现生活就是一地鸡毛时,他们难免会感叹,“爱,去哪了呢?”他们总觉得,“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后来,你会发现,发乎自然的爱情,名正言顺了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婚姻自被发明起,就对夫妻二人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三媒六聘”,就是告诉你,“结婚不同儿戏”,有这个仪式,就是告诉你,结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要讲“婚姻道德”的,既然决定结婚,就意味着你要放弃一些自由,不可胡来;也意味着你要学会担起责任,善待伴侣。

  然而,人具有“多欲性”,一纸证书可以让两个人的婚姻合法化,却不能让其抗拒其他异性的吸引,遵守婚姻道德,彼此誓死不二,常是一种理想状态;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出轨率”让人对婚姻提出了质疑。

  于是,有人提出的“爱情契约”、“合约婚姻”,松一松婚姻的“枷锁”,降低“散伙的成本”,在彼此厌倦的轻松出城(婚姻的围城);让相爱的人,不至于爱得那么累,不必再遵循单一的婚姻道德,其婚姻契约体现的价值观是多元的。

  然而,做这样的尝试,是需要付出“试错成本”的,尤其是社会不允许你做这样的尝试,你做这样的尝试本身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不管是“合约婚姻”,还是“开放式婚姻”,往往不够稳定,一次偶然,两个人就在一起了,一次偶然,两个人便分开了,看上去潇洒,一再重复这样的生活;用情至深者,伤心;用情肤浅者,伤身。

  从某种意义上讲,婚姻是个悖论,你正说,反说,都能自圆其说,却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

  然而,人不仅具有“自然性”,也具有“社会性”,他不是孤立于世,其行为是受社会伦理规范制约的,对于结婚一事,是要慎重的;你若是把自由、快乐摆在第一位,把家庭、伴侣摆在后面;独身,也是一种被允许的选择。

  然而,你若是一旦选择了结婚,就得遵守婚姻道德,伦理规范,法条规定,要知道,结婚是理性的选择,不能任性,一味追求“非理性的自由”,如婚外寻欢,终会付出代价,天日昭昭,理当如此。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也就讲得有些“绝对”了;男女二人不是孤立于世的,其爱情是应该见光的,且该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以家庭的形式成为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二人的结合,于社会而言,婚姻是一个二人的“集合”,是一种社会组织,受社会伦理规范制约,往往具有“稳定性”。

  “你期待爱情吗?”

  诗人写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遇见“灵魂伴侣”,与其共度一生,戴上幸福的戒指,笑着步入婚姻的殿堂;爱如磐石,休戚与共,是不忘初心;“岁岁长相见”,相伴到老;爱,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爱情、婚姻,你不期待吗?

  你若是期待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爱情有了婚姻的加持,扎根现实的土壤,汲取“理性”的养分,爱情会开花,也会结出“善果”。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是很多夫妻的初心,很多人在婚后之所以过得不幸福,不快活,多半是把“初心”给忘了。

  如果满分100分,你给你的婚姻打多少分?在这段婚姻中,你贡献了多少分?伴侣贡献了多少分?

  至于具体数值,你心里有数,伴侣心里也有数,然而,夫妻之间矛盾,常是源于一个看似合理的限制性观念,如“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于是,在这段婚姻中,你会理所应当地要求对方贡献50分,这样才公平,才合理。

  之所以说这个观念具有限制性,是因为它是你思想的镣铐,束缚了你的手脚,你原本可以拿到100分,你却固执你要求伴侣奉献50分,于是,你对婚姻的付出是有保留的,你对伴侣的爱也是有所保留的;当伴侣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你便想着改造对方,或埋怨对方,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就接踵而至。

  夫妻之间,太计较,什么都算得清楚,吃不得亏,一吃亏就扮演“受害者”要公道,要补偿,或改造对方,或伤害对方;结果常会让人忘记初心,二人的感情也会慢慢变得平淡,婚姻常会出现难以修补的故障。

  《亲密关系》一书写道,“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人的事”,如果满分100分,你也该努力贡献100分,要知道,自己圆满了,你的婚姻才会圆满。

  在婚姻中,伴侣是一面“镜子”,你觉得伴侣“面目可憎”,“难以相处”,未尝不是一种“心理投射”,你从伴侣身上看到的,可能是“另一个自己”;坏的婚姻,会让人想着砸碎这面镜子,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另一半”;而好的婚姻,会让人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完全接受自己的“另一半”。

  如有些女人,在婚前遇见渣男,被男人骗过,男人背着她和别的异性越轨了,这给她留下了阴影;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她怕自己重蹈覆辙,于是她把丈夫看得很紧,生怕自己的婚姻会出现差错。

  在生活中,女人常疑神见鬼,捕风捉影,喜欢查岗,见到丈夫和异性微信聊天,就妄下定论,觉得男人“背叛”自己了,却又苦于没有证据,这让她内心难以平衡,每每她见到丈夫,都觉得丈夫“不靠谱”,面目可憎,不值得依靠,常会有意疏远丈夫,或对丈夫摆脸色,最后使得二人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张。

  其实,在没有证据前提下,女人没有妄下定论,没有肆意怀疑男人,而是多和男人保持心灵上的沟通,女人最后可能会发现“只是一场误会”,同时,女人若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敏感”与“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女人的婚姻生活质量自然也会慢慢提升。

结束语:

  爱情可待,婚姻可期。

  幸福是什么?相信爱情,相信婚姻。

  信仰爱情的人,会有好运;重视婚姻的人,会很幸福。

  信仰爱情的人,相信完美的爱情,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他会以至诚至纯之心去谈情去说爱;

  重视婚姻的人,重视自己的责任,虽遇坎途,却勉力为之,他会保持理智,完善自我,担起自己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