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合一,人体与节气

 循天园 2020-12-26
       人体与天文合一的关系,是华夏文化日常生活的立足点。天人合一本是及其平凡的。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都可以在曼妙的日子里体验这曼妙哲学的美。新的一年里,与天文同步,曼妙在时光的温柔里。

       五音之气如何与天地人感应呢?

       天气二十四,地气二十四,人气二十四。感应天地人的就是律吕谐波的共振。二十四在天应二十四节气,在地应二十四山向,在日应二十四小时,在人身应二十四节脊椎、二十四肋骨和二十四经脉。

       从人体解剖学得知,颈椎骨七块,胸椎骨十二块、腰椎骨五块,合起来共二十四块,它正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状态。

       冬至一阳生,数据从这里开始。因此,宇宙就有法则了。 二十四节气、方向、脊椎、穴位对应图:

 [转载]天人合一,人体与节气

       十二经脉脏腑又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呢?

       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人体二十四经脉不但在一年里与节气相应,而且在一天也与十二个时辰相应而有旺时和衰时。

  十二经络 十二脏腑 二十四节气
  足厥阴肝经 肝脏 惊蛰 春分
  足少阳胆经 胆腑 清明 谷雨
  手厥阴心包络 立夏 小满
  手少阴心经 心脏 芒种 夏至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腑 小暑 大暑
  足太阴脾经 脾脏 立秋 处暑
  足阳明胃经 胃腑 白露 秋分
  手太阴肺经 肺脏 寒露 霜降
  手阳明大肠经 肠腑 立冬 小雪
  足少阴肾经 肾脏 大雪 冬至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腑 小寒 大寒
  手少阳三焦经 立春 雨水

       节气时刻,天地交泰的一瞬间,这时我们进入“坐忘”态后,自有一种妙意。脊柱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人体椎骨是从上向下数,而节气则是由下往上数。

       行者方法论:在节气前15分钟,采取任何姿势练功均可,放松入静进入气功态。内视该节气所对应的椎骨。广采宇宙之气,从身体八万四千毛窍吸入体内,进入该椎骨处。有内视功能的人可以看到该椎骨突然发很亮的白光(这时假如睁目,看时间正好是该节气时间,相差正负2分钟左右,但是我们最好不要看表,只安心),1分钟左右后白亮光消失。继续广吸天外之气,15分钟后收。
 
[转载]天人合一,人体与节气

       脊柱与节气和疾病有哪些对应关系呢?

       第一颈椎——大雪。头、耳、鼻、喉、脸、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
       第二颈椎——小雪、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直肠炎
       第三颈椎——立冬、咽、颊、肩、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
       第四颈椎——霜降、颈部肌肉、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
       第五颈椎——寒露、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第六颈椎——秋分、甲状腺、手腕肌、大拇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第七颈椎——白露、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指酸麻痛

       胸椎十二节

       第一胸椎——处暑、心脏、气管、食道、前臂、心脏病、气管炎、气喘、手腕痛、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
       第二胸椎——立秋、心脏、气管、食道、背肌、食道炎、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血压、心跳不规律
       第三胸椎——大暑、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
       第四胸椎——小暑、肺、食道、乳房、乳房炎、慢性胃症
       第五胸椎——夏至、肝、胆、胃、脾、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面疱
       第六胸椎——芒种、胰、胃、胆、肝炎、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
       第七胸椎——小满、肾、胰、十二指肠、胃溃疡、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
       第八胸椎——立夏、肝、胃、胰、肾、小肠、小肠炎、头痛、便秘、风湿
       第九胸椎——谷雨、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
       第十胸椎——清明、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
       第十一胸椎——春分、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
       第十二胸椎——惊蛰、肾、大肠、淋巴、输尿管、膀胱、膀胱炎、不孕、生殖器疾病、风湿关节炎、输尿管炎

       腰椎五节

       第一腰椎——雨水、大肠、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气
       第二腰椎——立春、第二腰椎 卵巢、输卵管、肾、膀胱、外阴、大腿内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炎、小产、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
       第三腰椎——大寒、第三腰椎 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
       第四腰椎——小寒、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
       第五腰椎——冬至、子宫、膀胱、直肠、足、膀胱障碍、小腿至足踝酸麻痛、痔疮、尿酸

       荐椎与骶椎

       荐椎——直肠、肛门、大腿后侧、前列腺、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
       骶椎——直肠、肛门、痔疮、搔痒症、肛门炎、直肠炎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最简单,最平凡,最至道,最平民的文化基因,也是传统中医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体与宇宙天体的运行互相感应,信息相通,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紧密联系。节令交替的一瞬间虽然时间很短,但足可以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人们巧妙地利用这一时段养生保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普通人具体操作方法是:

       1、在每个节气来前15分钟开始静坐,意念集中于脊柱上所对应的椎体(穴位),时间共半小时左右;

        2、每个节气交替之时,在对应脊椎(穴位)上艾灸10~20分钟;

       3、从每个节气的前三天开始,每天在脊柱上所对应部位用“劳宫穴”或“手指头”按揉10~20分钟,或在手部脊柱反射区所对应的部位上点按,每天1~2次,连做6天。

       4、体弱或患病者在节令交替之时,可“艾灸”肚脐半小时左右,对增强体质,恢复健康很有益处。

       上述方法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当然,我们还应知道人体脊椎与二十四节气变化的关系,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体与宇宙、大自然相应的奥秘,并结合应用到医学、生理、心理、天文、地理、哲学等各个科学门类之中。

       新时代下大家逐渐达成的生命健康共识有那些呢?

       人体健康运行两大要素:一、足够的气血;二、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足够的气血靠:合适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人要保持一定的饥饿/饥渴的状态,才是对身体有利的。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所谓:虚则灵。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比如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本来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也。

       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贪食/贪胜/贪得/贪逸,皆足以致病。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凝神定气,物我两忘。

       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

       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一切身、心法,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