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业难,不能全怪大学生!

 轶工坊 2020-12-26

前几日,某地人社部门积极寻求就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前三季度,有超过10万名大学生获得并落实了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有大幅度提升。

新闻中提到“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也就是说,就业市场存在“供求失衡”,有的专业人才过剩,社会提供岗位不够;有的专业人才缺失,社会有需求,却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与社会脱轨,有些毕业生知识水平高,但无用武之地,很是可惜。

如某市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提供了超过400个就业岗位,而超过1/5的岗位因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被取消,一边是部分岗位有大量的大学生挤破头去考这“编制”,另一边却没有合适的人选而取消不少岗位。

有记者采访了部分大学生,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就业焦虑。有一位某211高校大四学生,专业成绩排在班级前列,还是优秀学生干部,但她对自己所在的专业信心不够。她说,上届学长就告诫过她们,多考一些技能证书,不然很难找到工作,不过,可她潜心攻读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证”。前段时间,自己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发现跟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不多,少数公司提供了相关岗位,但基本都是些“初创”公司,发展前景不明确。也不是她一个人如此,整个专业的就业形势都不太好,同学们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个“二本”学院的“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却很快找到了“东家”。他在一次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大型企业招聘翻译人员,岗位正好与自己的专业对口,递上简历之后,很快就接到面试通知,双方一拍即合,公司给的待遇也不错,正着手签订合同。

其实,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这种改变是非常迅速和敏感的,由于体制等各种原因,大学很难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于是,大学培养出的某些“人才”就有可能是当前社会“不需要的人”。若高校能认真研究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细微变化并能做出快速反应,才能使人才供给切合市场需求。

所以说,就业困难,不能全怪大学生!但在这“供求失衡”的现状下,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呢?

尽早规划未来就业方向

因为现实的就业压力,不少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分析“市场行情”,考虑所学专业是否契合社会需求。当然,四年时间,市场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作为人才“供应方”的我们,也要根据就业和市场变化信息,尽快、尽早地做出适当调整。

有一位大二的学生,社会学专业,利用周末时间,在某企业兼职,他深知社会专业涉及面广,如果能预先了解市场,然后选准一个就业方向,夯实相关专业技能,应该能尽快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准备干什么,然后做出对应的调整、改进,这样的话,找工作就不会盲目。

尽量提升学历层次

每年有几万名博士生、几十万名硕士生和几百万名本专科生被推入社会,从公开数据上看,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同时工作待遇越好。专科生如果在就业不理想的状况下,努力通过“专升本”考试获取全日制本科学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在社会上,“全日制”就是一种身份认同,有跟没有区别很大。本科毕业生可以去考研,读研三年时间,可以给你更多的时间思考人生。硕士研究生最好继续读博士,因为博士跟硕士这两个学历的含金量决然不同。

当然,实现这种目标,不是想达到就能达到的,必须付出汗水、坚韧不拔,方能成功。

可耐的大学生们,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了吗?

扫码关注,有更精彩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