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入心梗的“魔鬼时段”,高危人群要重视二级预防

 常乐书苑 2020-12-26

心梗的发生与环境、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其中季节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心梗发生的关键,每年的12月份至来年的2月份是心梗发生的高峰期,也有人将其称为心梗的“魔鬼时段”。

进入心梗的“魔鬼时段”,高危人群要重视二级预防

冬季的早晨更危险

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黏度增加,冠脉血管阻力增加,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特别是在冬季的早晨,由于生物钟效应,在刚睡醒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液中各种激素浓度上升,生理代谢活动增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一旦斑块破裂从血管壁脱落,就会阻塞心脏血管,老人在冬季要避免晨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心梗虽然危险,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心梗高危人群,如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少运动和酗酒等人群,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心梗的高危人群。有研究发现,患者即使单独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吸烟这3项中任何1项危险因素,心梗的风险也会增加3倍,如同时具有3项危险因素者,心梗的风险则会上升至11倍之多。此类人群应提高警惕,重视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分两步

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二级预防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遵医嘱规律服药,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这是预防心梗的基础。

有的老人随随便便就停药,或者不按时服药,就非常容易发生心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虽然不能改善症状,但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斑块发生破裂,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已有冠心病的老人应养成随身带药的习惯。

进入心梗的“魔鬼时段”,高危人群要重视二级预防

第二步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超过90%的心梗常有发作诱因,多在剧烈活动、劳累、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饱食、突然受凉、便秘、吸烟或饮酒后发生,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可预防大多数心梗的发生。

另外,“猫冬”无助于心梗的预防,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使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对心肌的血供。室外寒冷,不宜早上外出锻炼,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进行锻炼。

熟悉心梗发生时的症状

有的心梗有典型的胸痛症状,有的则会出现其他不典型症状,只有熟悉了解这些症状,才会在心梗发生时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就医。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是2小时,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多数患者都能化险为夷。

大多数人都知道“心梗会胸口疼”,这也是心梗典型的一种症状,患者往往会有诱因,然后感觉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部分高龄老人或糖尿病患者无剧烈胸痛感觉,或由于心肌下壁缺血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甚至放射至肩膀、左臂、颈部、牙齿,休息和服用速效扩血管药物也不能缓解,往往会持续超过30分钟。

进入心梗的“魔鬼时段”,高危人群要重视二级预防

有的心梗症状轻微,但也有迹可循,如运动时出现眩晕,或突然呼吸急促、伴有心慌及胸闷,有的患者则会表现为无法解释的疲倦、虚弱。另外,不同于以往运动冒热汗,心梗患者往往会冒冷汗。

发现心梗如何自救

老人如果怀疑自己发生了心梗,应保持镇定的情绪,家人或救助者更不要惊慌,不要慌乱搬动病人、背负或搀扶病人勉强行走去医院,这都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梗的范围扩大。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如果独自一人在家时,应把门打开,方便医生施救,并给家人打电话。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或在有依靠的地方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体位变动,适当做缓慢的深呼吸可以帮助降低心率(5秒一次为宜,不要太快),如有条件应及时吸氧。

平时应将病历、医保卡和既往的心脏病资料收集在一起,放在一个取用方便的地方,同时要告诉家人存放地点。病历本中最好贴一张直系亲属的联系卡,写上联系电话和姓名、过敏史及主要的病情,用药情况最好也写上,为急救争取充分的时间。

进入心梗的“魔鬼时段”,高危人群要重视二级预防

很多老人都知道心梗时要赶紧服用一些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或丹参滴丸、阿司匹林等。需要注意的是,服药前最好量一下患者的血压,如果血压太低,可能是急性下壁的心肌梗死,这种心梗非常容易出现低血压和心率慢这两种情况,而硝酸甘油是扩血管的药物,它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不但起不到急救效果,反而会“雪上加霜”。另外,如果胸痛是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呈撕裂样剧痛,一开始即达到顶峰),此时则会出现高血压,如果盲目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造成严重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