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故事|书生遇观音庙就磕头,不仅得了媳妇,战乱还和家人团聚

 天下白兔 2020-12-26

胡大成是湖南人,他的母亲一直信佛,胡大成早年在私塾里跟着老师读书,母亲吩咐他每次路过观音庙时,都进去磕几个头。

有次胡大成进了观音庙,看到了一个小姑娘,领着一个小男孩在庙里游戏,那小姑娘头发刚刚盖住脖子,容颜姿态娟秀美好,胡大成问了那小姑娘的名字,当时胡大成十四岁,便对着小姑娘心生爱慕,于是询问了小姑娘的家世,小姑娘笑着说:“我家住在观音庙的西边,我是焦画工的女儿,名叫菱角,你问这些想干什么?”

胡大成又问她有没有婆家,小姑娘红着脸说没有婆家,胡大成说:“我给你做丈夫好不好?”小姑娘羞答答的说:“我自己不能做主。”但却睁着两只清亮的眼睛,瞅着胡大成,心里好像很高兴胡大成给自己求婚。

胡大成给观音像磕完头以后就走出了庙门,菱角追了出来,远远地告诉他:“那崔尔成是我父亲的好朋友,你去求他做媒,一定能成功。”说完这句话就脸红的跑了,胡大成看着她的背影,应了一声好。

想到小姑娘聪明多情,内心对她更加爱慕,胡大成回到家以后,就将这事儿告诉了母亲,并说自己想要娶那小姑娘,母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常害怕违背他的心愿,于是就跑去求崔尔成做媒。

焦画工因为只有这一个女儿,所以索要聘礼很高,本身也不太愿意答应这门亲事,崔尔成介绍胡大成,说他是书香门第,很有才华,焦画工和崔尔成是多年的好友,耐不住软磨硬泡,于是答应了亲事。不久之后,胡大成便和菱角结了亲,二人婚后过得很和睦。

当时胡大成有个伯父年纪很大了,又没有儿子,被委任在湖北的一个县里当学官,伯母去世,母亲便打发胡大成前去奔丧,胡大成去了好几个月,才处理完丧事,可此时伯父又因病去世,他为伯父的事情又奔波逗留了好久,准备回家时,匪军占据了湖北,家里的音讯完全断绝了,他迫于匪患,只能四处躲藏,孤单一人,不知道该去哪里。

就这样辗转了好几年,胡大成最后寄住在一个村子给人做些活计,勉强为生。当时村子里来了一个40多岁的老太太,在村里转来转去的,太阳已经偏西了,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别人问她情况,老太太说自己和家人离散,无家可归,想要出卖自己。有人询问她的身价,她却说:“我不屑于给人当奴仆,也不愿意给人做老婆,只有把我当作母亲,我才跟随他,而且不计较自己的身价。”

周围的人都笑她荒唐,胡大长也跑看。发现那老太太的眉目之间和自己母亲颇为相像,又想到如今自己流落他乡,不知何时能和家人团聚,心中悲痛。

考虑自己孤单一人,没有人给自己缝补做饭,于是便把老太太请回家中,以儿子的礼节相待。老太太很高兴,每天给胡大成做饭,编鞋,辛苦为他操劳,就像母亲待儿子一样。每当胡大臣违背她的意志,老太太就责备她,但胡大成稍微有点头疼脑热,老太太就体贴入微的照顾,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天,老太太忽然对胡大成说:“这地方很太平,也没什么忧虑的事情,如今你长大成人,虽然漂泊在外地,但婚姻大事也不能荒废,这几天就给你说个媳妇儿。”胡大臣听了老太太说的话,流着眼泪说:“儿子有媳妇儿,只是因为匪患相隔南北两地,不能相聚。”老太太说:“天下大乱,人间的事情早已翻天覆地,你怎能守着那个不知何时能见的妻子呢?还是要早做打算。”

胡大成哭着说:“先不说那结发的婚约能不能违背,可我们四处漂泊,远离家乡,谁愿意把娇生惯养的女儿,嫁给一个脚下没根,漂泊不定的流浪汉呢?”老太太没说话,只是给他置办了门帘、被子、枕头等结婚用品,准备得很是齐全,也不知道她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弄来的。

这天太阳落山,老太太给胡大成说:“你晚上点上灯烛,坐在家里,也不要睡觉,我去看看新娘子来了没有。”说完就出门了。胡大成按照老太太的吩咐等在家里,可是三更过后,老太太还是没回来,他心里很疑惑。

过了不一会儿,就听见门外喧哗,出去一看,只见一个女子坐在院子里,头发乱糟糟的,在那抽噎的哭泣着,胡大成很惊讶的问她是谁,那女子也不说话,只是不断的哭,哭了很长时间,才抬头说道:“你把我娶来也不是你的幸福,我只有一死了之罢了。”

胡大成大吃一惊,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寻死觅活,那女子说道:“我小时候就把自己许配给了胡大成,可如今他音信全无,父母硬要把我嫁到你家,我一直不同意,即使他们把我的身体送到你家,但我的意志是不能够强夺的。”

胡大成听完之后哭着说:“我就是胡大成,你是菱角吗?”女子收住眼泪吃了一惊,不信他是,二人进了屋里就着灯光仔细看,惊讶的说道:“我不是做梦吧。”于是转悲为喜,互诉离别苦难。

胡大成这才从菱角嘴里得知:原来他走后,家乡就遭遇了战乱,湖南境内盗匪横行,地皮就像被蝗虫啃过的一样,什么东西也没有了。焦画工携家带口逃到了长沙,当初胡大成为了伯父奔丧,很久没有回来,母亲只好把菱角送回了他家里。

焦画工当时想把菱角嫁给他人,但是菱角死活不愿意,焦画工没有听从女儿的意愿,硬是把她嫁给了一个周生,并且收了人家周生的聘礼,但奈何兵乱中不能举行婚礼,于是选定今天晚上,准备送到周家,菱角流着眼泪,不洗脸也不梳头,家人没办法,硬把她塞进车里,可菱角走到了半路上,一个失足掉下了车,马车夫粗心,根本没有发现。

菱角以为自己能逃脱,在原地看着马车走远,这时突然四个人抬了一顶轿子,说是周家迎接新娘,把他搀进了轿子,抬起来就走。菱角只觉得那轿子就像飞一样,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这里,刚下来就有个老太太把她拽到了院子里,给她说:“这是你丈夫的家里,你进去就行了,不要伤心哭泣,你婆婆早晚也会过来。”说完就离开了院子。

胡大成听完菱角说的话,才知道那老太太应该是个神仙,于是夫妻二人便安心日子,还在家里烧起了高香,共同祈祷母亲也能够重新团聚。

当时因为兵荒马乱,胡大成的母亲和同村的一个妇女逃进了深山,藏在了一个山谷中。这天晚上,大家吵嚷着说强盗来了,慌乱中有个童子牵来一匹马,交给了胡大成的母亲,他的母亲匆忙之间也没有详细询问,便扶着童子的肩头跨上了马背,骏马轻捷而迅速的奔驰着,眨眼之间便来到了村子里,童子将她扶下来,指着一个门户说:“这里可以住人。”母亲刚要开口向他道谢,回头却看到那匹马和童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母亲准备敲开门,门却豁然开了,有人出来问她是谁,令她奇怪的是,这声音很熟悉,仔细一看,正是胡大成,母子相逢。抱头痛哭,媳妇也惊讶的爬了起来,全家宽心又安慰,大家都怀疑那老太太是观音大士,可谁也不能确定。

从此以后,一家三口远离兵荒马乱,就在村子里过起了日子。

暮有话说

战争让让百姓的家园毁于一旦,亲人不能相聚,可胡大成本心善良,在流落他乡时,收留了一个老太太,并且将她当作自己的母亲,也正是因他的善心,最后重新让自己得以团聚。

也许在我们看来,是胡大成的善良感动了天上的神仙,这才让他和家人重新团聚,可如果当初没有遇到这老太太,胡大成可能最后的结果,也只是一个人在他乡孤苦伶仃的死去。

蒲松龄看似在写一个美满的故事,可是去除其中美好的一面,你会发现,他想要诉说的正是当时那个战乱时期,兵匪横行,平民无家可归的场景。

也许在作者看来,胡大成远离家乡,最后在异国他乡一个人孤苦伶仃,才是当时大多数百姓的真情实状。而这些百姓每个人都期盼着有一个老神仙,能够帮助他们和家人团圆,可这神仙何时能降临呢?

原著:《聊斋志异》《菱角》

改编:暮有文化

对于本本,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