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任隆|秦封泥的属性论

 攸州刀郎 2020-12-26

秦封泥是中国印章实用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金石学研究的主要载体和对象。印章自春秋战国始,以最初的“封物”,到秦代大量开始“封书”,到汉代达到鼎盛,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和辉煌三个时期,魏晋后,由于纸张的出现,印章“封书”被“钤朱”替代,成为那个时代珍贵的文化遗存。印章是“源”,封泥是“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出土的、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秦封泥,具有“六大属性”,这是我二十五年来秦封泥专题研究中得出的最新结论。

第一属性,即“文书属性”,是首要属性。秦代制定的“文书封缄程式”,让秦代的官印,以实用和信用的“双重身份”,实施了艺术的再创造,这是历史性的启示与收获。因此说秦封泥是“秦代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是“秦代中央档案馆”。

第二属性,即“印章属性”,是本质属性。秦封泥完整地再现了秦印模式:即“田字格”或“日字格”;填补了秦印面世少的缺憾。尤其是凹陷的“阴文”,变成了凸起的“阳文”,以至之后直至今天各政府机构的“公章”,都是阳文印章,成为引领时代的艺术华章。

第三属性,即“文字属性”,是重要属性。封泥文字均再现的是那个年代的文字,如战国封泥,大多是金文;秦代封泥,是秦代小篆;汉代封泥,是汉代摹印篆。特别是秦封泥文字那种“左不见撇,右不见捺”、亭亭玉立、劲秀挺拔的风格,正是秦人雄心大志的真实写照。

第四属性,即“书法属性”,是重要属性。不同时代的印文,形成不同风格的书风,即就是相同的印文,由不同时代的不同工匠书写铸造,反映到封泥上也不一样。秦封泥文字的书法价值,不仅体现在结体上,更重要的是在神韵上,彰显出秦代工匠的艺术风采。

第五属性,即“历史属性”,是重要属性。一枚封泥,再现一位官职;一枚封泥,说明一段历史。有些是明证,有些是补充,有些填补了历史的诸多空白。如“雍丞之印”“栎阳丞印”“咸阳丞印”“废丘丞印”“上雒丞印”“商丞之印”“下邽丞印”“芷阳丞印”“丽山飤官”等等。

第六属性,即“地理属性”,是重要属性。在诸多的郡县秦封泥中,一枚封泥,有的既是县名,又是地名;有的既是古邑名,又是区域名。史籍中没有记载的,封泥中出现了,明证了一座古城的存在;地图上没有表示的,封泥中再现了,成为一个地方重要的证据。“旱丞之印”“底柱丞印”即是代表。

秦封泥的“印章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与我们印学研究关系最密切的。秦封泥其突出时代特征是官方正式颁定,出土于秦代皇宫,具有科学的考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字文明。二是再现了一个时代的官制设置情况;三是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印艺铸造水平。对此所做的探索与研究,对篆刻艺术的创新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秦封泥的本质属性是印章,如果没有印章的作用,丸泥,永远还是那块泥丸,丸的再多,丸的再好,也不具备历史、科学和艺术三大价值。正因为如此多的封泥“印章属性”的彰显,让秦封泥的研究,从最初的考古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现在已成为印学家、篆刻家的最爱,成为目前中国封泥学术交流的前沿课题,成为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关注的热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