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兆军: 漫谈“文宝坻”

 倚月临风 2020-12-27

     长期以来,京东大地流传着“文宝坻、武蓟县”的说法。这是说宝坻崇文、蓟县尚武。

“文宝坻”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重要标志成为宝坻人文兴盛的美誉。但是“文宝坻”到底何人所说、何时所说,历史文献却没有记载。

或许,“文宝坻”的说法来自民间,而不是官方。

民间的说法来源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外县人对宝坻美誉。例如蓟县人对宝坻人说,你们宝坻真是“文宝坻”啊!二是宝坻人对家乡的自誉。例如宝坻人对蓟县人说,我县可是堂堂的“文宝坻”呢!

无论是他人美誉还是骄傲的自誉都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宝坻肯定在“文”方面有优势、有特点、能拿得出手。

那么“文宝坻”到底是指那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解释。

从广义上看,“文宝坻”是指历代宝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宝坻人民创造、积累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就是说宝坻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作的一切文明成果。它表现为多元化、多样性:遗址文化、盐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辽金文化、佛教文化、科举文化、家族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因素都影响了当地的民间文化和民俗。

以上文化现象从宏观上,构成“文宝坻”。

从狭义上看,“文宝坻”应该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能够津津乐道耳熟能详。这样一来,“文”的范围就特指某一方面,比如文学、书法、艺术、科举等。元代的雕塑大师刘元、清代的诗人王煐都属于此类。

王煐、李光庭等文化名人能不能撑起“文宝坻”呢?如果从这方面看,宝坻是不是一定能明显区别于武清、蓟县、宁河等县?

笔者认为,从文学艺术看,只能说这是构成“文宝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文宝坻”区别周围县的最大优势。

那么,“文宝坻”区别周围县的最大优势又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科举考试!

明清社会,科举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覆盖要远远超过单个文化名人。而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宝坻的科举水平恰恰很高,完全可以形成重量级的文化现象。清朝宝坻进士数量是明朝的三倍。作为一个科举大县,科举上的成功很可能被宝坻百姓津津乐道。最主要的是它能很好的和周围县区分。

有清一代,顺天府的整体科举实力在全国都是领先的。顺天府是指明清朝两代北京地区,顺天府的辖区在清初多有变化,乾隆八年(1743)开始固定了下来,共领五州十九县。即通、蓟、涿、霸、昌平五州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混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根据李鸿章主编《畿辅通志》、《光绪顺天府志》等官方文献统计,目前发现宝坻有进士53人(不包括武进士)排在顺天府第4位,名列前茅。

              明清时期顺天府各州县进士人数统计表

区域

区域

大兴

114

420

永清

14

12

宛平

59

258

密云

6

9

通州

37

73

良乡

6

7

宝坻

18

53

东安

24

7

文安

19       

41

香河

9

5

武清

8

28

蓟州

32

3

涿州

37

24

房山

4

2

霸州

33

23

三河

21

2

宁河

0

21

保定

2

2

昌平

16

20

平谷

15

1

大城

9

15

顺义

9

0

固安

31

14

怀柔

5

0

 其中大兴、宛平遥遥领先为第一梯队,两县进士总数为678名,在整个清朝就是四分天下有其一。宝坻与之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有一个现象要给予重视。顺天府为朝中权贵聚集之地,而在京官员又经常把自己子弟的户籍放在大兴、宛平两县,以便贵族子弟应考。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大兴、宛平两县的科举盛况!

如果将大兴、宛平、通州作为个案处理,宝坻则排第1名。不作个案处理,宝坻则排第4名,成绩仍然靠前。

与周围县相比,宝坻几乎是武清的2倍、宁河的2.5倍、香河的11倍、蓟县的18倍。

所以就科举来看,“文宝坻”之称实至名归。因为科举影响深远持久,宝坻百姓对此可能很自豪,外县可能很羡慕。这就构成了“文宝坻”的基础。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