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药里发现的中国最早文字!一服中药引发了重大历史发现

 风声之家 2020-12-27

沧海之瓠 今天

综合丨中国中医药报、河南省博物馆、长河落日圆读史

甲骨文:从中药里发现的中国最早文字

  2020年是甲骨文最早的发现者王懿荣殉难120周年。在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设有王懿荣先生铜塑雕像,在放置铜像的长桌上还有两包中药,一包是打开的,另一包仍呈包装形状。这其中就有一段从中药“龙骨”中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王懿荣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伺读(帝师)、入值南书房,三做国子监祭酒,“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有“太学师”之称。1899年,55岁的王懿荣因体弱多病,常与药为伴。当年夏天,王懿荣在查看家人为他新抓来的两服中药时,发现在一片龙骨上似有字符,另外几片龙骨上也有相似的字符。王懿荣“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长于金石研究,却并不认识这些字符,但他还是作出了此系商代文字的初步判断。

  为证实自己的判断,他拖着病体来到药店询问龙骨的出处,最后确认源自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商屯村一带。与此同时,来自山东的收藏家范寿轩(范维清)刚好拿着几片龙骨请其鉴定,范寿轩提供的龙骨体块更大更完整,字迹更清晰。根据这几片龙骨,王懿荣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就这样,“一包中草药打开了一个失传久矣的旷世之谜,证实了中国早期商王朝的存在。”因为甲骨文是从一包中药中发现的,所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在王懿荣铜塑雕像旁置放两包中药,以示其出处,形象又贴切。

  后来,王懿荣委托范寿轩来到小商屯村,前后三次从当地收集了1000多片带有字符的龙骨。王懿荣研究后认为,所谓龙骨其实是龟甲骨或大型动物之骨,上面的字符是商代占卜所用的记事文字,因为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王懿荣将其称为甲骨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王懿荣深感“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遂投井殉国。王懿荣去世后,其收集的1000多块甲骨被刘鹗所得。3年后,刘鹗将整理出的1058片甲骨编辑成《铁云藏龟》一书并刻印出版。该书为世界上最早著录研究甲骨文的书籍。

  龙骨到底有没有药用价值呢?事实上,确有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但此“龙骨”非彼“龙骨”,此龙骨其实是古生物化石,因这种化石难得,有人便以龟甲骨充之,而这种带有商代文字的龟甲“龙骨”,骨片磨成粉末状就成为“刀尖药”,涂抹在外伤口上也有一定止血消肿功效。由此看来,“龙骨”即后来的龟甲骨,当初被药铺或作坊作为药材使用并非没有道理,但其使用区域仅限于其出土之地安阳一带。后来,药贩见有利可图,便将其贩到京津冀一带谋利,为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创造了机会。

  经研究,甲骨文上主要记载的是卜筮、战争、祭祀与巫医等相关内容,确与中医药有一定关联。一包中草药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一片甲骨揭开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足以证明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服中药引发了重大历史发现,改写了中国汉字的发展史

1899年秋,清朝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服中药。

无意中,王懿荣看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画着一些符号。在这种据说是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人刻画的符号呢?

王懿荣仔细端详龙骨,觉得这些符号很像古代文字,但既不是大篆,也不是小篆。王懿荣思考片刻,派人赶到达仁堂,以一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带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继续搜购,共收集了1500多片。

王懿荣
龙骨到底有没有药用价值呢?事实上,确有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但此“龙骨”非彼“龙骨”,此龙骨其实是古生物化石,因这种化石难得,有人便以龟甲骨充之,而这种带有商代文字的龟甲“龙骨”,骨片磨成粉末状就成为“刀尖药”,涂抹在外伤口上也有一定止血消肿功效。由此看来,“龙骨”即后来的龟甲骨,当初被药铺或作坊作为药材使用并非没有道理,但其使用区域仅限于其出土之地安阳一带。后来,药贩见有利可图,便将其贩到京津冀一带谋利,为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创造了机会。
遗憾的是,王懿荣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八国联军逼近北京,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1900年7月,北京岌岌可危,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王懿荣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写了一首绝命词毅然服毒坠井而死,终年56岁。
王懿荣后来被誉为“甲骨文之父”。今天,在他的家乡山东烟台市有王懿荣纪念馆,以纪念他的功绩。
王懿荣的儿子为还债将甲骨转卖给了刘鹗。刘鹗还四处求购,总计获得甲骨5000多片,成为当时著名的甲骨收藏家。在学者罗振玉的帮助下,刘鹗于1903年11月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
图片
殷墟遗址
甲骨文马上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古董商人为了赚钱,对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直到1908年,罗振玉才得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于是他亲自前往安阳进行实地考察。1910年,罗振玉释读出了甲骨上10位商王的名谥,证实这些甲骨为殷商之遗物,并进一步推断小屯村正是古文献记载的殷墟遗址所在地。他先后搜集到约两万片甲骨,先后出版了《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续编),这两本书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基础。
图片
出土的甲骨文

        对甲骨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继罗振玉之后,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等都对甲骨进行了考释和研究。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并称“甲骨四堂”,罗振玉位列“四堂”之首。

甲骨文共发现了约4500个字,现今仍有约2000个字没有释读出来,无数学者在继续努力对甲骨文进行研究。

甲骨文的内容大多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人迷信,大事小事都要占卜,这些占卜有关于天气、农业收成、病痛、生子的,也有关于作战、祭祀等大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征讨羌姬前,商王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获大胜。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现在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共藏有35651片。和中国许多古代文物一样,甲骨流失到海外很多。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现存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30200多片,香港收藏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英、美、加拿大等国共收藏了26700多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