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个人置身群体之中才能激活住在他内心深处的成长欲望

 育邻人 2020-12-27

将个人置身群体之中才能激活住在他内心深处的成长欲望

育邻梦

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孩子所结交的同伴将大概离注定TA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学习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同伴包括——

孩子是家长的影印件

积极上进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学习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和唯一的终身导师,父母对孩子人生性格、生活习性、学习习惯具有“筑牢基石”的作用。所以,人们常说“一位好家长胜过一百个好老师 ”。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人最大的人生意愿,也有且仅有父母能够从头到脚系统的对孩子施加影响教导,孩子所讲第一语言随父母、孩子的饮食习惯随父母、孩子的人生性格在父母教导下铸成。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爱提问只上过三个月小学就被老师判为智力有缺陷而被驱逐出校门,其后他在母亲的潜心教育下成为世界发明之王;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虽然实验工作繁忙,但她仍就挤出时间严格教育两个女儿,助力她们一个成为和母亲一样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成为音乐家和传记作家。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是每个人生命诞生之地,每个人也必定在父母的帮助和教导下成长为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必将深深影响子女人生的未来。CCTV那则感人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妈妈给奶奶洗脚,小小的儿子就能学着打盆水要给妈妈洗脚!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生活中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当今社会中唯一没有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的职业,但它确实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职业,自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作为父母,好坏并不以学历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寡来界定,界定父母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培养的孩子是否能够超越他们自身、成为为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老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现实生活中,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所以,父母期待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他们树立怎样的榜样

孩子的成长习惯源自家庭

勤奋好学的同窗

成长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永不落幕的“马拉松”,同种生命体与不同种生命体之间时刻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存在形态,人类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竞争,包括与自然竞争和与同伴竞争。

竞争环境更有助于学习成长,竞选班干部、学习成绩排名、日常表现点评、升学择优......有同伴一起彼此竞争着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激活孩子内心的成长欲望,而哪些没有竞争意识、远离竞争的人则最先被淘汰。但是,有且仅有差距不大的竞争才更利于共同促进,而那种有代际差别的竞争则起不到促进共同提升的作用,比如一个孩子和成年人无论比体力还是智力孩子都会处于下风而自感卑怯。所以,真实的学习生活同学之间相互较劲应该发生在每日功课之中,而不应该只看中最后的考试得分。

小学一年级课文:

《日月明》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花多香更浓、苗多林更茂、水多成江河......个人对知识智慧的学习同样存在“人多饭菜自然香”。生命就是一粒种子,必经历发芽、幼苗并逐步长成林中参天大树的漫长过程。人类生命历程之中最害怕的不是贫穷、疾病、危险,其实人类真正害怕的是孤独,孤独会让人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温暖、喜悦和悲伤皆无处倾诉......所以,我们看到孩子总是喜欢热闹、总想去到更大的世界,而今社会中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根本就是孩子缺少了儿时“青梅竹马”的童伴。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生活中每个孩子都天生聪明好学,他们在成长历程中都希望有机会能够展示自己、能够多向与自己“平等”的同伴儿请教。但是,今天绝大多数孩子除了学校的同学,就别无其他童年伙伴儿了。试想,一个人周围之人都是你的直管领导,而且还事事处处管控着你,你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呢?

每个在学习成长历程中都希望荣耀之时能够被认同、遇困难之时能得到无私的帮助、有才艺之时可与大家分享,而实现这些愿望最好的平台就是在同窗之间。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社交专家,将他们置身群体之中他们便很快能够找寻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儿。

和同伴一起学更有劲

机智勇敢的伙伴儿

谚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人类社会生活中能够成就大业者几乎都离不开亲人、朋友的“鼎力相助”。历史上大凡取得不世功勋之人都离不开“死党好友”倾力帮衬,比如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陵......

孩子课后舞蹈班、钢琴班、绘画班、棋艺班、作业托管班......当今,孩子几乎走出校园班级即刻又进入另一个培训班级,几乎所有在班级之中学习的孩子都被要求必须在特定范围内行事之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他们学分、学历或者证书。然而,这一切教育培训几乎与孩子自身的想象、创造、实践无关。所以,高才生“纸上谈兵”者众,而能够学以致用者则属“凤毛麟角”。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承贤启智”,它不仅仅要传授被社会所共知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更要在生活中引领孩子们“学以致用”将知识用于实践。然而,城镇化之后很多设施受限不利于孩子们实践所学知识。因此,让孩子们在一起分享他们各自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就成为最佳方式。因为,每个孩子在将自有知识技能分享给同伴之时将提升他们的综合成长能力,比如展示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自我完善所学知识体系的能力。

群体游戏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方式

人类是群居性高等级生命体,每个人都有成长向上的急切期盼,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独自奋发图强。因为,没有对比谁也不清楚自己是身居高位还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将个人置身群体之中才能激活住在他内心深处的成长欲望

将个人置身群体之中才能激活住在他内心深处的成长欲望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将个人置身群体之中才能激活住在他内心深处的成长欲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