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后,阳气贵如油!推荐几个补阳法的方法给你

 寂寞的牧羊人 2020-12-27
一、冬至后,阳气贵如油!
迎来最危险的27天!

以冬至为起点,在此后的27天,即为我国传统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阳气珍贵如油,疾病最爱在此时扎堆,迎来最危险的27天

图片


这是因为,数九寒天,气温很低,人体的防御功能濒临最低点,妇科问题、心脑血管问题、骨关节问题、呼吸系统问题等高发...一定要注意守阳、补阳!

图片


那阳气有何作用呢?可抵御风寒湿等外邪,调节脏腑功能,让五脏六腑高效运作,防范冬病。所以冬至之后,阳气贵如油,十分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

二、阳气初生,最需呵护!

图片

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

也就是说,冬至之后,阴气慢慢开始消退,阳气登上舞台。不过要注意的事,初生的阳气等同于小火苗,最微弱也最脆弱,要成长为熊熊火焰,需要时间累积。

图片

阳气初生时,好比黑暗中的黎明,黎明时的光芒充满生机,但相对微弱,只有当它日上中天,阳光才能普照大地,驱散身体里的黑暗与寒冷。

我们对待初生阳气,要像农民培育幼苗一样,小心呵护、精心调养,捉虫除草,使其逐渐壮大。

随着时间推移。阳气逐渐充盈饱满,就会开始滋润血肉筋骨,强壮五脏六腑,发挥祛病延年益寿之功效。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办法让阳气快一点壮大呢?有!

三、教你3个补阳方法,不花1分钱!

三九天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闭藏潜伏。

此时应“去寒就温”,尤其抗寒能力较弱的老人与小孩,或体质虚弱者,冬至后需温补阳气,主动温补阳气的成长!

1、晒太阳:天然产品

古人认为,艾为地之阳,太阳为天之阳,万事万物均离不开太阳,冬天每天晒晒太阳,补阳效果很是不错,堪称天然的艾灸!

《黄帝内经》尤其强调人在冬天要“必待日光”,认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图片


冬天晒太阳,原生态且自然环保,是补阳祛寒的不二选择,当然,不可过度,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即可。

2、睡前睡后梳头:最简单的头疗!

图片


简简单单的梳头(手指或梳子都可),对于阳气的帮助超过很多人想象,因为人身上许多重要经络,都集中或经过脑部,梳头可以恰当的刺激头皮,有利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加速阳气增长,还能预防脱发。

按现代医学的说法是头皮中有许多神经末梢,通过梳头按压刺激可以增强记忆力,缓和头痛等。阳气不足的人睡前睡后梳头2~3分钟,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3、多敲胆经:助阳生发!

图片


冬至一阳升,是阳气生发的日子,借助节气的力量通经络。冬至前后,多敲胆经,手动帮助阳气更好的生发。

方法:找到大腿外侧裤缝的位置,手握空拳,稍稍用力,自上而下地敲10分钟,从大腿敲到膝盖,最好是在上午的阳光底下,敲至身体发热。胆主升阳,这个时候,敲敲胆经,帮助气血更好的萌发。

整个冬至节气都很适合敲胆经,冬天进补多,如果身体的经络不通,相当于身体里的河流不够顺畅,那么进补来很容易上火,多敲敲胆经,让经络畅通,吃进来的食物才会更好的变成气血。

——而不是「气有余便是火」的火气,扰乱身体。

此外,除了晒太阳、梳头、敲胆经这些补阳的好习惯,还可以借助艾火的纯阳之力和补气升阳的中药直接带入入身体里面,可以起到温经散寒、保元暖阳、行气活血、暖宫升阳、通经活血的作用。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灸疗方法——五帝太虚灸,以五帝中医特有的保元固本灸疗法。以祖传三十六味中药秘制而成的中药粉为主体,结合传统中医的走罐、推拿、艾灸。

▲点击观看五帝太虚灸视频

通过走罐、推拿的手法首先打开人体腰背部的督脉及内外膀胱经,迅速打通阳气运行的通道。进一步借助艾火的纯阳之力将中药补气升阳的药性直接带入背部阳经,使正阳之气和药物的进入身体里面,温经散寒、保元暖阳、行气活血、暖宫升阳、通经活血的作用,而且不用担心进补不当伤了脾胃,太虚灸是一种非常安全全面的保健疗法。

图片

三九天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用五帝太虚灸用于固本培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相当于是节假日“双薪”。做同样的事情,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

从今年开始做好三九灸,女人更健康、男人强壮、老人更长寿、孩子更聪明,这就是保养阳气的妙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