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刘力红老师线上直播|两位大师的隔空“相会”

 298ava 2020-12-28


认识了五行,我们的生活就不一样了

可能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没有学五行针灸,而是学了黄帝内针。黄帝内针的一个特质是:它的操作原则能够比较快速被领悟、而且能服务很多人。而五行针灸不一样。通过一次一次地深入,我感受到这两个针法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经常讲“深广”,黄帝内针在“广”上有它的特质,而五行针灸是在“深”上有它的特质,两者合起来就是深广。但深里又有广,广里又有深。

所谓“深里有广”,是说“五行”这样一个理念是所有人都需要去认识的,因为认识了五行之后,我们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就能够更好地过好这个人生。从这个角度来说,五行针灸有它非常广的一面,其“深”这一面就不用说了,大家一定是有感受的。

实际上我学习内针以后,反过来再去体会五行针灸,我就更觉得在这个时代,五行针灸跟黄帝内针一样地弥足珍贵。这是一门非常当机的学问,因为在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脚步太快,以致我们的内心跟不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很多很多人内心上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回忆我这几十年走过的路,我自己常常说,肯定有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处于抑郁的状态,你们也未必能够幸免,只不过是有没有戴“抑郁”这个帽子或者轻重而已。

而五行针灸这样一门学问,确确实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这块问题,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一门针法。

学习一门针法,需要我们的专注

那么这么好的针法,为什么我没有敢学习?因为我觉得这样一门针法,特别需要我们的专注。可供我们选择的东西太多了,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有所收获,有感受,有体会,那就必须一门深入。只有你整个身心、整个事业都在五行里面了,你才可能某一天贯通。

刚开始很热闹很新奇,但是真正要想在这门学问里受益,“深入”是一个太重要的条件。那么怎么样深入?

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传承,因为不认识传承很可能就会走弯路,最终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传承有文字传承这个路径,但文字显然是不够的,不然大家就不用来上课了。那么更重要的传承形式就是口耳的传承,而口耳传承只是表面,其实还有一个心——口传心授嘛!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传承,要想得到这个传承,还是要下功夫。

我认为直接传承在中国文化里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传承。真正入门没有,可能最后就是看你触碰到这个直接传承没有,领会到没有。

虽然大家都看了文字,接受了口耳的传承,为什么十年之后就看出分别了?其实不用十年,三年五年之后,很多人肯定就改行去搞其他的了,还有一些人就可能会添油加醋地加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进来。

朱熹有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文化最关键的关键就是:我们能走到哪一步,取决于你跟这个直接传承,用东北话来说就是接上茬没有?

接上茬了就是源头活水,就生生不息;如果没有接上茬,你想走得深远长远,那是办不到的。因为一时的兴趣或者方方面面的机遇,我们也许可以坚持三五年,但不一定几十年。想做到老而弥坚、老而弥新是不可能的。

择善而固执之

中国文化讲传承,最根本的传承是直接传承。大家会问:直接传承在哪?我也不好说,接上茬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接上茬?这是没办法期许的,但是我们可以为接上茬去努力,去做准备。这就是《中庸》里面讲的,需要诚!

《中庸》讲:“诚则明矣!”什么是明?就是接上茬,接上茬才有可能明,才有可能真正地明,不接上茬的那个明不叫明。那怎么样做到诚?《中庸》给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径,就是“择善而固执之也”。

“固执”这个词不好听,我们经常讲这个人太固执了,说你都不听,但是在《中庸》里,“固执”是太美太美的词。

所谓“固执”就是比坚守还要坚守。我经常讲,固执就是要生死相许,到生死关头都还不放弃,这个叫固执。对善就要有这样一个持守的心。

昨天“十九大”开场就讲“不忘初心”,我们也是一样。如果说我们来上一个课程叫善;回去以后始终都不忘记这个初心,这就叫择善;往后我们再艰难(不是你生活过不过得下去的艰难)仍然生死相许,性命关头都不放弃,这个就叫固执。这样你一定能够进入到“诚”的状态。“诚则明”,这个直接传承就一定不会错过,这就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好像总能够遇到好东西。实际上遇到好东西不叫机遇,这个时代资讯那么发达,这不是一件难事,固执才是最难的事情。

我经常回忆我过去跟过的师父,很多人都羡慕我,说刘力红你怎么有那么好的运气,跟那么好的师父。

我说,实际上运气都是平等的。我的运气不在于我遇到那么好的师父,而在于我能够跟下去,这个是更不容易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