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关于差异化教学的断想

 凌宗伟 2020-12-28


【异史氏曰】昨天转发了一篇文字,《15种教学方法的归纳》,加了个导语:做教师的应尽可能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地应对各种教学状况。有朋友问:“对分课堂你也认同?”我回,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劣。

最近一个阶段我总是主张老师们要有尊重差异的意识,在差异化教学理念下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将这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难怪有人提醒我不要总是引经据典了。

直接教学的基本方式不外乎讲授(包括演示)--练习--反馈(包括评价)的方式进行,然而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往往缺失多样化的有效的教学反馈评价方式。于是有效教学往往也就是一厢情愿的事了。强化训练与延长学习时间也就成了许多学校和老师的不二法门,即便是有这科学的甚至是时髦的教学理念的学校与老师们几乎也难逃脱如此魔咒。

要提升教学效率,就要将教学起点定位在学生的最佳发展区间,这最佳发展区对不同的人而言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所谓差异化,换个说法就是教学的个性化。也就是说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实际的教学中就如《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中所言:“教师可用多种方式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调整提问的水平和等待时间的长度,使教学水平多样化。在不同学生的身上花费不同的时间。通过在班级内部或班级之间分组……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通过选择班级组织方法,包括学习中心、教师或学习小组。”我以为这当中除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这一点对我们这些不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师而言是有些困难,其他方面只要我们愿意,是完全可以尝试的。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所谓教育是一种等待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换句话说,要践行差异化教育理念的前提就是对每一位学生都多一分耐心,多一点时间,但这多一点时间与延长学习时间却不是一回事,而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静待花开”。

差异化教学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不但要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更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那朋友对“对分课堂”的质疑恐怕是因为它机械地将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自学。但其主张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还是有可取的一面的。

实施差异化教学,必须建立在多样化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计划与方式的谋划上,因此课前对学情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施中依据学情调整策略则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