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熙载夜宴图》(附高清大图)

 泊木沐 2020-12-29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7.9cm 横69cm。《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知识点

名称:《韩熙载夜宴图》

类别:绢本设色画

年代: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送人临摹本)

作者:顾闳中

文物现状: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物描述:《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第一段:琵琶独奏

第二段:六幺独舞

第三段:宴间小憩

第四段:管乐合奏

第五段:宾客酬应

推荐理由: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绘画。

本篇文章2519字

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真实生动描绘

南唐贵族官僚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说到工笔画,

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当中最需要画家细心、

精心的一种绘画表现方式。

在中国的古代,工笔画常常表现花鸟,

而绘制人物的作品是相对来说较少的。

而在这较少的人物工笔作品当中,

《韩熙载夜宴图》

绝对称得上是传神经典之作。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绘画。原迹已失,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详尽地记录了上流社会的家宴盛况,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有重要地位。

今天,苏杭爷和大家一起来探底中国史上最有名的享乐图《韩熙载夜宴图》的前世今生。

01

画外的戏:故事背景

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

李煜

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矩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

顾闳中

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韩府的画师,没见到什么乱臣贼子,放眼望去全是美女,成群的歌伎、舞伎、乐伎,琵琶声、萧笛声、鼓声、牙板声、笑声、嬉闹声,更是此起彼伏。看得眼花的顾闳中才反应过来:这哪是谋反呀,明明是嫖娼!

韩熙载

一无所获的顾闳中,最后还是发挥自己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将夜宴的每个细节默记在心,回去挥笔作画,交了差。李煜看过成画后,觉得韩氏只是贪图享乐毫无谋逆之心,便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而这幅“间谍”所作之画,凭借惊人绘技和传奇故事一同流传了下来,甚至跻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02

画里的戏:故事主题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壹|琵琶独奏

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奏琵琶的场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经过一场动荡,画家着重表现地则是弹奏已经开始,全场空气凝注的一瞬间。

此段出现的人物繁多,场景复杂,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戴着高高的头巾之人便是主人公韩熙载,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紫薇郎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这些人物都确有记载。

贰|六幺独舞

描绘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揭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韩熙载右手举起鼓捶,使人感觉仿佛这二捶敲下去就能听见鼓的声音似的。郎粲侧身斜靠在椅子上,一边可以照顾到韩击鼓,一边可以欣赏王屋山的舞技。画中还有一位青年在打板,应是韩熙载的门生舒雅。

在这一场景里,明显发现添加了一位新面孔,有一个和尚参加了夜宴,是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他拱手伸着手指,谦卑的低着头,好像感觉和尚出现在这种场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眼看着“施主”击鼓而不看舞伎,再看旁边为韩熙载打着节拍鼓掌的人,恰恰与和尚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叁|宴间小憩

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此时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个女子扛着往里走,随后还跟着一位端着杯盘的女子。两位女子好像还在对今晚的宴会津津乐道,更加烘托出了轻松的氛围。红烛已经点燃,床帖拉开,被子堆叠,枕头也已放好,以便随时可以躺下休息。

此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古代宋人宴会的场景,他们遮窗夜饮,载歌载舞,累了就歇一会儿,常常忘记了昼夜的变化。

肆|管乐合奏

这个场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五个奏乐人横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动态,虽同列一排,但也没有感到整齐统一的滞板。

旁边一名打板男子坐姿端正,与富有变化的吹奏管乐的女伎们又形成一对比。

伍|宾客酬应

这一段描绘的是宴会结束,韩熙载送客,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还在谈笑的情景。

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说“不”字。

综观这幅画卷,整个宴会沉浸在在纸醉金迷的夜宴行乐中,暗示着韩熙载以失望定终身,而这种落寞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一张图,秒懂《韩熙载夜宴图》

画面的情节一直围绕中心人物韩熙载一步步展开,从倾听演奏,到亲自击鼓,欣赏独舞,直到宴会结束,各个场合都是双眉紧整,心事重重,与欢快的夜宴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由于画家与韩熙载同样了解南唐的处境,理解主人公大势已去的苦衷,于是站在韩熙载的角度描绘了他在夜宴的背景下沉郁寡欢的神态,细化了主人公在当时复杂的形态下做着激烈的心理斗争,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03

传奇经历:张大千弃宅换画

关于这幅暗藏玄机的夜宴图,它随后的身世也十分传奇。

随着南唐覆灭,李煜被宋朝俘虏,夜宴图也随诸多珍宝成了宋朝的战利品。宋代摹本在南宋时曾被内府收藏,流传至清代雍乾时期再次被收入宫禁之中。

清朝时,这幅画被名将年羹尧所得,还特意题了跋,被抄家后,夜宴图流进了皇宫,成了乾隆爷的掌上宝,并在上面题字盖章。

清王朝土崩瓦解,溥仪被逐出故宫时将其携出,二战结束后又流入民间。

后来,1945年抗战结束,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本来听说有新楼盘开盘,带着500两黄金上京城王府井买豪宅,听说有人以500两黄金出售《韩熙载夜宴图》,爱画如命是张大千,豪宅可以再买,好画难觅,他二话不说,挪了买房的脚买了这幅画。

他还专为《夜宴图》刻了一枚印章,文曰“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加盖在图卷上。

1951年,张大千先生准备移居海外,怕国宝再次流失在国外,特派密友通知了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政府,希望这幅名画能够留在中国。

最后《韩熙载夜宴图》以开价2万美元的低价,转让给他的一位朋友,他为什么舍得低价割爱呢?这个谜底直到张大千逝世后才被披露出来。

原来,张大千是怕自己寓居海外,万一国宝流失,自己将成千古罪人!于是他决定将画以低价转让的方式留在大陆。最后,这幅国宝经周总理特批,收回北京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江南人,南唐中主时任翰林待诏,后主时任画院待诏,长于人物,尤擅仕女,多画宫廷贵族生活。擅写神情意态,与周文钜齐名,继承唐代周昉而更趋纤细的线条,受后主李煜的书法影响,喜用颤动的“战笔”线条表现衣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