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域医共体新样版:李兰娟坐诊的这家县医院,门诊量一年猛增40%

 zjshzq 2020-12-29

专家坐诊、六大区域医学中心带来的“虹吸效应”

如果把分级诊疗制度比喻成我国基本医疗制度的火车头,那么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火车的车轮,在漫长崎岖的医改道路中,需要以车轮为“抓手”一步步向终点趋近,最终带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近年来,自医联体被列入新医改重点举措后,各地医疗机构纷纷搭建医联体体制框架,目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个模式,分别为城市医疗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专科联盟和县域医共体。

位于山东省的邹城市人民医院便选择了第四种模式。自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后,该院步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

短短一年时间,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的上下联动,依靠专家协助及互联网医院的支撑,该院县域就诊率较往年提高10%以上,达到72.8%,为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极大便利。

建设六大医学中心,辐射能力凸显

2019年10月29日,邹城市人民医院成立了包含远程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临床病理、心电诊断和消毒供应在内的六大区域医学中心。

邹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郝凤成告诉“医学界”,六大中心建设以来运转良好,其基础在于医院信息化先行的发展思路。

“我们医院已实现与20多家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的无缝对接,通过LIS、PACS等系统,医疗信息可实现实时互通。例如影像中心节省了乡镇卫生院诊断医师的人力。只需一名技师操作,将CT、MRI等图像通过PACS系统传输至我们医院,医生便可以出具相应诊断报告。”郝凤成说。影像中心成立至今累计完成CT检查12万余人次,MRI检查接近4万人次,强化检查五千人次。

除了信息化系统外,邹城市人民医院还搭建了一套物流系统,用来运输多种物资及样本。例如到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除血常规外如需其他检测,其血液、体液等标本可通过物流车运输至医学检验中心,医生批量检测后,病理报告将通过信息系统传输至乡镇卫生院。目前区域检验中心处理的标本量共计一万余例。

此外郝凤成还观察到,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理念依然陈旧,不少医院仍使用老式的高压锅消毒。自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后,乡镇医院需要的剖腹产包等物资,均由邹城市人民医院规范消毒后,通过密闭的物流车下发。乡镇卫生院的院感质量随之提升。

远程医学会诊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对各乡镇卫生院在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等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仅2020年2月,该院远程会诊就达309例。

医院专门为六大区域医学中心的运转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畅通联系方式,确定专人负责,并制定了组织架构图、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工作群微信截图

太平镇卫生院向邹城市人民医院上转一位贫血老年女性患者

三大院士坐诊,“患者跑”变为“专家跑”

2019年1月,邹城市人民医院与树兰医疗管理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李兰娟、郑树森、刘良三位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全力打造一批重点专科、建设多个名医工作室。

合作帮扶模式不仅让当地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而且使医院本身的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曾先后多次来到邹城市人民医院,携手参与义诊、开办四次院士讲堂,还就如何科学高效地发展医院重点学科作了点评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今年1月和3月,李兰娟两次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为邹城市人民医院开展疫情防治培训讲座,为医院“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疫情监测夯实了基础。

郝凤成清晰记得,乡镇卫生院曾经有一位肝癌患者,被很多国家级、省级医院判了死刑,只得采取姑息疗法。邹城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把患者病历传给了我国肝胆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在组织专家团队研判患者病情后,郑树森认为患者可以积极治疗。他带领团队仅花费3个多小时就为患者成功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郝凤成

除了上述病例外,郑树森团队还在邹城市人民医院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开展“疑难胰腺炎手术”、“复杂肝脏肿瘤手术”等高难度手术。

郑树森院士参与手术直播

郝凤成坦言,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初期,当地患者对引进优质的专家资源将信将疑。后来由院士带领团队到当地坐诊、手术,让居民不出县域就可以接触到大专家。“老百姓觉得,得了病到北京上海求医还得排队,交通住宿都很麻烦,现在却可以请到国内顶尖专家一对一治疗,便慢慢信任我们了。”

树兰医疗管理集团还为邹城市人民医院引入山东省级学会各分支机构主委、副主委等高端人才,成为邹城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坐诊带教,带领邹城市人民医院的检验、病理、肝胆、感染、心内、妇产、神经内科、肿瘤、儿科等各重点学科快速发展。

在专家手把手带教下,医院手术实现多项首创。从前不敢尝试的胸椎管狭窄手术、肿瘤微创治疗、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需要多学科合作会诊的高难度手术,目前均可顺利完成。

截止2020年10月份,树兰医疗派出的总计52位医疗专家546余人次,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到三级医院”的就医新模式。从“患者跑”变成“专家跑”,减少患者外出就诊,减少了奔波、住宿、等待等问题,减少了患者的多余的费用,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邹城市人民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扭转目前医疗资源配置的“倒金字塔”结构。县级医院从常见病、慢病和多发性疾病的预防,向健康促进、健康体检、疾病筛查、病人首诊和上转、慢病管理等方向转变。

“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我们在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都要达到一个高度,真正服务于周边老百姓,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医保资金。在未来,我们还会明确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探索医联体建设的新可能。”郝凤成说。

专家简介

邹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郝凤成

郝凤成,男,1972年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邹城市香城镇人,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医院环境监测与运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协会医疗服务分会副会长。

来源:医学界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