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动作!医共体如何建、怎么共?终于有了答案

 hghhphf 2018-04-15

如何提高县域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就诊率?南雄市大胆尝试,探索建设全县域“医共体”。


记者 | 曹秋香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老百姓并不知道什么叫“医共体”,但是他们知道南雄的大小医院如今是“一家人”,通过双向转诊的良性机制,可以破除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他们也知道在自家门口看病费用低,报销比例大,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早在2017年6月,广东省政府出台打造医疗联合体的相关政策。韶关的试点确定为南雄,目的是建立医疗联合体或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县域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就诊率?作为广东省15个县域“医共体”试点之一,南雄市大胆尝试,探索建设全县域“医共体”。



补足短板,缓解基层就医难


看病难、难看病,这是一些偏远地方群众的无奈与感慨。


在南雄市辖区内,18个镇(街道)、户籍人口48万人中,有近半人口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受历史、自然和地理、经济等因素影响,当地医疗基础设施薄弱且资源分配不均衡。


目前,南雄仅有南雄市人民医院和南雄市中医院共两家二级甲等医院,全部位于市区内,经常人满为患。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基层群众就医难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谈到为什么采取这种改革方式时,南雄市卫计局局长邱万茹告诉记者,南雄市早在2015年就有医共体的构想,旨在高效利用全市检验、影像、信息、消毒供应、行政后勤、财务、人员等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市打造以南雄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第一医共体,以南雄市中医院、市妇计院为龙头的第二医共体,将18家卫生院(社区)分别纳入两个医共体内,人财物事统一管理,形成责任管理利益共同体,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在南雄市油山乡镇卫生院,记者看到,有不少患者坐在病房外的长凳输液、闲聊。油山卫生院院长林永刚说:“如今,我们背靠‘大树’,基层医院再也不愁没患者来看病了。”


林永刚所说的“大树”,指的是南雄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29日,南雄市人民医院油山分院正式挂牌成立,通过上级医院专家下沉、对口帮扶、共享资源,其医疗水平逐渐提升,不仅把家门口的患者留住了,还吸引了周边患者前来就医。


“离家近,花钱少,家门口就能得到市人民医院专家的诊治。不仅省去大医院高昂的住院费,还省了不少交通、住宿、陪护等附加费用。 ”一位患者家属告诉记者。


2018年1月,广东又启动了全省基层卫生填洼计划项目,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1.8万名“健康守门人”,补足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短板,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深化四不变六统一”,做实“共”字


大医院“牵手”基层医院,构建医共体,借助信息化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有好的医疗体验。在南雄市,过去一年里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


南雄市按照“一个深化、四个不变、六个统一”,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各医疗机构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财政补偿政策、政府投入方式不变,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信息管理、统一医保支付管理的原则,组建以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医师多点执业等目标的紧密型医共体。


目前,南雄市组建了两个医共体,以南雄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第一医共体和以南雄市中医院联合南雄市妇计院为龙头的第二医共体。


在南雄市,为让基层能留住更多患者,2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可谓不遗余力;让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下沉到基层,实现医共体之间人员流通;通过龙头单位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和开展轮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铸就“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以此实现南雄市90%的病人不出县的工作目标。


邱万茹认为,医改的核心是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因此分级诊疗也应从这一核心出发,让乡镇卫生院有实力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让患者自愿在基层看病。


“改革前,院长啥事都能管,看起来很有权,其实常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跑断了腿。现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凡是定下来的事,各部门迅速跟进,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南雄市人民医院院长叶春福说。



大小医院一家人,一个“锅”里吃饭


随着县域“医共体”的推进,南雄市建立了医共体人才池,基层医疗单位留不住人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据了解,南雄还将专门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和“医共体”管理中心,对全县域医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管理中心办公室设在南雄市卫计局。


“改革后,我和医院的责任更大了。除了忙于医院本身医疗服务的事,更要大力扶持医共体内的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叶春福说,“大小医院如今成为一家人,一个‘锅’里吃饭。只有夯实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使他们真正发挥‘守门人’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县级医院也才能真正腾出精力谋求更大发展。 ”


对于基层医院而言,以往由于大医院资源紧张,加上缺乏行政协调,要“上转”患者基本只能靠医生通过与相熟的专家联系,把病人送到上级医院就诊。建立医共体后,患者转诊将会流程化、规范化,更加顺畅。


如果说松散型医联体是“做朋友”的话,紧密型医联体则更像“一家人”。


“为了‘盘活’资源,我们重点建设医疗服务共同体,通过整合城乡医疗机构、区域信息平台和医疗服务资源,使大小医院成为‘一家人’。 ‘医共体’上联三甲、下联乡村,做到病人不动专家动,实现‘少付费、少跑路、治好病’目标。 ”作为这项改革的“执行人”,邱万茹在谈到“医共体”时如数家珍。


邱万茹强调,由于是“一家人”,所以大医院不再像过去那样从乡镇卫生院虹吸病人和医疗人才,而是自愿自觉、真心实意、想方设法(如市医院专家经常自觉到医共体内的卫生院坐诊)帮助乡镇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