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诗要做句法分析

 飓风居主人 2020-12-30

—以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为例

■王俊鸣

古诗的语言有别于散文,但也有一些基本规则。所以,它的语言是可以分析的。要真正读懂一首古诗,往往需要明晰的句法理解;而许多对古诗的误读都是缘于对句法的蒙昧。

且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为例。诗曰: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有两处涉及“是主语还是状语”的问题,而又都久被误读,具有典型的意义。

开篇第一句,“群山万壑”是做主语还是做状语?这似乎不成问题,因为历来的选家、注家都不曾从这样的角度提出过疑问。不过,同是把它看作主语,在理解上还是产生了分歧。

明代胡震亨认为:“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杜诗通》)——

—他说这样的起句应该用来描写英雄人物,用在王昭君这样女子的身上不合适。

他同时代的黄周星反驳道:“昔人或‘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唐诗快》)——

—他说胡震亨的说法太偏执了,美人并不比英雄差,所以用“群山万壑”这样的起句没有问题。

而质疑之声并不因黄周星的反驳而止息。到了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坚持说:“首句是极大好句,但施之于‘生长明妃’之上,则佛头加冠矣。故虽有佳句,失所则为疵纇(lèi,缺点、毛病)。”——

—他坚持说这样的起句虽为“佳句”,但用的不是地方(“失所”),就像给佛头戴上帽子一样。

不过,“钟灵毓秀而出佳人”之说在清代还

是占了上风:胡以梅《唐诗贯珠笺》:“起句虽赋

江山之景,然荆门、虎牙,收锁江势于秭归之下

流,犹言江山结束秀气,出此绝世佳人。”杨伦

《杜诗镜铨》:“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吴瞻泰

《杜诗提要》:“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

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

红颜,惊天动地。”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朱瀚曰:

“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

直到现在,专家学者们仍然传承着这样的

见解。廖仲安先生说:“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

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

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

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

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

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

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

不平凡。”“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

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为

什么不能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

来郑重地写呢?”(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

辞典》)

为了肯定“群山万壑”为主语(也许是不自

觉的),为了肯定起句的“郑重”,就不能不把王

昭君往“英雄”的行列里推,所谓“身行万里,冢

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这还不

够一个“英雄”的称号吗?但,问题是,杜甫此诗

是把王昭君当作英雄来写的吗?

关于王昭君的事迹,“盖其事杂出,无所考

备课·设计

文本研读/wbyd2012@http://www./doc/47e2b4c1dd88d0d233d46a5a.html

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