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思明居士 2020-12-30

#中国传统服饰##元朝#

【元 · 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 · 隐逸图 · 壁画】

规格:壁画之一、之二 纵52厘米*横98厘米

壁画之三 纵52厘米*横78厘米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

1986年7月,山西大同齿轮厂工作人员在该厂托儿所院内施工时,发现一座元墓,此墓位于大同西城门西北方向约二里处。墓室毁坏严重,墓顶大半坍塌,墓南向,方向179°。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指北针方向刻度表

该墓为单室砖砌,平面近方形;墓内壁面用2毫米厚的泥制白灰覆抹后上绘壁画,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墓中的这组《隐逸图》。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元朝 · 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隐逸图》壁画之一

《隐逸图》壁画之一位于墓室东壁北侧,在画面右侧绘有两座小山涧,中间一条山路通向画面左侧的一座小石桥,桥下枯藤垂吊,桥旁还有一棵拂柳。在这条山路上,有一主一仆两人朝着小桥方向奔去,主人骑驴急驰,头戴软脚幞头,身着长袍,腰间束带;其左手执缰,右手挥鞭,身体向后转去似在招呼其身后的仆人。仆人头梳髻丫,身着对襟衫子,腰间束带,下着长裤,肩上扛一枝带花树枝小跑追赶着主人。 在画面远处,隐约可以看到一高峻而绵延的大山,还有一行大雁往山外飞去。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元朝 · 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隐逸图》壁画之一局部

主人所戴的软脚幞头,是幞头的一种,亦称“垂脚幞头”,最开始是用四方形皂帛作巾,至北周武帝时将方帕上裁出四脚,并将其接长,形如阔带;裹发时将巾帕覆于头顶,后两脚自下而上,系结于额,然后前两脚包过额,绕至颅后,缚结下垂,过颈及肩,故名“软脚幞头”。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元朝 · 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隐逸图》壁画之二

《隐逸图》壁画之二位于墓室北壁西侧,画面左侧绘有几座高山,两条湍流从山上盘旋而下,天空中一行大雁经过。画面右侧有几座小山;在两群山之间有一平台,其上,一棵苍柏耸向天空,天空中一轮明月,几朵祥云绕月,月中玉兔执杵捣药。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元朝 · 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隐逸图》壁画之二局部

柏树下立一小童,但由于壁画有些脱落因此看不清其身形和衣着;树的左边,绘有一方桌,桌上放有樽勺与盘盏;树的右边绘有一方形四角攒尖顶、角柱垫高的茅屋,茅屋右边,站着一手拄苍藤长杖,头戴儒巾,穿大袖长袍的弯腰老翁,老翁右边的绝壁边缘立有一四脚曲弯的高腿几,几上置有盆景,几下放一盆花草。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元朝 · 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隐逸图》壁画之三

《隐逸图》壁画之三位于墓室北壁东侧,在画面左边绘有一壁山石,山壁旁边的一棵劲松下,有一座茅屋;画面右侧是用栅栏围起的一汪池水,池中荷花吐艳,有一只鹅在水中逍遥;池旁的几棵桃李生机盎然,在池水与茅屋之间,绘有主仆二人,主人头戴浩然巾,身穿大袖宽缘边道袍,脚穿翘头履,手持长柄鹅毛扇站在池边作赏花状;其身后,站一小童,双手执一丁字杖,梳丫髻,着宽袖长袍,下着裤,脚穿平头鞋。远处,还绘一座嶙峋的山峦,山间有两条湍流蜿蜒而下。

元朝 · 大同元墓壁画中的传统服饰

元朝 · 大同市齿轮厂1号元墓《隐逸图》壁画之三局部

这组壁画描绘出了墓主人恬淡的隐逸生活,也可以说是表达了墓主人垂暮之年希望避开尘世、隐居山林的愿望,整体感觉颇有魏晋之风。同时,该墓壁画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元代民族分化政策背景下,一些深受儒学思想熏陶的传统士族阶级的遁世心理。

PS:本篇微博中的元墓信息来源于大同市博物馆在《文物季刊》1993年第2期发表的“大同元代壁画墓”简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