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

 覌海潮843 2020-12-30

        {据古人类学的研究,(注:不知那位大师,是洋大师、还是土大师,还是混血大师,*跪着说中国考古历史*)人类是由腊玛古猿进化而来的。在相当于地质学上第三纪的中期,腊玛古猿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直立行走后,他们终于从只能使用自然工具发展到了会自己制造工具,于是古猿变成了人。这些最初的工具标志着人类物质文化的产生。}  
        二十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云南开远县小龙潭的第三纪褐煤层中和禄丰县石灰坝煤场的同一地层中发掘出了腊玛古猿的化石,时间距今约800万年。                                            

        这说明我国不仅是人类的起源地址之一,是人类最早的物质文化产生地址一。 
    目前为止,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已发现了三四百处,遍及北京、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山西芮城西侯度(距今180万年)、云南元谋上那蚌(距今170万年)和河北阳原小长梁。此外,陕西蓝田的公王岭和陈家窝,山西芮城的匼河,河南三门峡的水沟和金兴沟,北京周口店第一地址(即北京人遗址),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和本溪庙后山,以及湖北郧县梅铺龙骨洞,大冶石龙头,贵州黔西观音洞等也都是旧石器早期的人类遗址。
        旧石器中期的遗址主要有山西襄汾的丁村,河南灵宝的孟村,山西阳高许家窑,辽宁喀左鸽子洞和海城仙人洞,以及贵州桐梓岩灰洞等处。 
        旧石器晚期重要遗存,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遗址和萨拉乌苏河沿岸遗址(即河套人遗址),山西朔县峙峪遗址,河南安阳小南海洞穴遗址,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和四川汉源富林镇的石器制作场遗址,以及四川铜梁张二唐遗址,贵州义兴猫猫洞遗址,普定穿洞遗址,柳江通天岩遗址等。
        距今大约12000—13000年以前,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石器仍以打制为主,同时也出现了磨制石器,在部分地区还发展了细石器。属于此时期的遗址(黄河流域),山东沂源凤凰岭,河南许昌灵井,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和青海共和拉乙亥等处。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成为人类所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出现,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并掌握了制陶和纺织技术。这时期,我国各地区的不同自然环境对物质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显著,也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旱地农业区,以长江流域为主的稻作农业区,和北部以及青海、内蒙、新疆高原的寒冷地带的渔猎采集区三大经济文化区,以及许多不同的地方性文化传统,使我国远古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目前我国发现了7000多处。其中属于早期的,在华南地区主要有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青塘等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的7500-6000年左右。黄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较晚阶段的遗存,它们是分布在豫中的裴李岗文化、分布在冀南和豫北的磁山文化和关中的老官台文化、陇东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山东的北辛文化等,存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至5000年。长江流域下游杭州湾、太湖流域存在着河姆渡文化,时间约在公元前5000至4000年。内蒙东部和辽西的兴隆窪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至5000年左右,稍晚的有辽河下游的新乐下层文化,时间约在公元前4800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是分布较广、延续时间较长的一个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陕西省关中一带、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陕县庙底沟、芮城西王村、洛阳王湾下层、郑州大河村下层等,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4000-3500年。
        马家窑文化是继    仰韶文化    之后在黄河上游支流洮河、大夏河一带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文化遗存,它把仰韶文化突起的彩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主要遗址有临洮马家窑、兰州青岗岔、广河地巴坪、永昌鸳鸯池、乐都柳湾等,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3000至2000年   ( 这一时期需补充2019年8月份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彩陶上画有河图洛书,并画有易褂中六十四褂之噬合褂图,世为悍见,碳十四测定距今一万一千—八千五百年;)(在2019年评的考古十大发现中又增了黑龙江省饶河、)
        大汶口文化分布在山东中、南部及苏北、淮北、豫东一带,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铜石并用时期过渡的一个文化遗存,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300至2400年。主要遗址有泰安大汶口、曲阜西夏侯、邳县大墩子、胶县三里河等。
在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等。大溪文化文化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川东、湖南西北、湖北西南一带,主要遗址有巫山大溪、宜都红花套、秭归朝天咀、枝江关庙山,年代大约为公元前4000至3500年。
        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境内,北到河南南部、西到四川巫山、湖南澧县一带也发现其踪迹。主要遗址有郧县青龙泉、京山屈家岭、毛家岭、宜都红花套、枝江关庙山等,约在公元前3000左右。 
        马家浜文化分布在长江下游杭州湾一带,主要遗址有浙江桐乡罗家角、嘉兴马家浜、吴兴邱城、江苏吴县草鞋山、上海青浦崧泽,约为公元前4700至39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草原和辽河上游支流及燕山南北分布着一个发达原始遗存——红山文化。文化内涵中有不少的细石器和彩陶,盛行偶像崇拜。遗址有赤峰红山后、水泉、蜘蛛山、喀左东山咀、建平牛河梁、阜新胡头沟,时间大约和仰韶文化相同。
        新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是铜石并用时期。此时期,生产工具仍以石器工具为主,出现了小型的铜质生产工具和装饰品。这时期最发达、分布区域最广的是龙山文化,文化内涵以灰陶黑陶并于其上装饰压印的绳纹、篮纹、方格纹为特征,遗存分布东到山东沿海、南至湖北、西到渭水流域、北到内蒙境内。龙山文化最典型的是分布在山东境内的龙山文化,磨光黑陶和蛋壳陶表明制陶业高度发展。主要遗址有历城县城子崖、胶县三里河、诸城呈子、日照东海峪等。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至4000年。 
        齐家文化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甘、宁、青一带的一种铜石并用时期原始遗存。主要遗址有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和政齐家坪、永靖大何庄、秦魏家、青海贵南尕马台等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
        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下游的太湖流域苏南浙北一带分布着原始稻作农业区。主要遗址有浙江余杭良渚镇、吴兴钱山漾、余杭反山瑶山、江苏吴县草鞋山、武进寺墩等,公元前300至2200年。 
        新石器末期,华南地区有两个原始遗存。一类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分布在河流两岸台地、山岗上的台地遗址;一类是以采食软体贝类和捕鱼为主的贝丘遗址。台地遗址如广东曲江    马坝石峡、广西隆安大龙潭、钦州独料、江西修水跑马岭等,年代约在公元前2600至2000年。贝丘遗址典型的有台湾高雄凤鼻头、台南牛稠子、福建闽侯昙石山、广东潮安陈桥、增城金兰寺、广西东兴马兰头、南宁豹子头等,年代为公元前13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