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烂皮袄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30

本文作者:高喜林



今天和大家说起的烂皮袄,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破烂皮袄,这个烂是指内蒙农村人的一种方言,它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指多余或随处可见的意思。因此这里说的烂皮袄,就是指过去内蒙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一种防寒保暖的衣服一一皮袄,被当地人俗称烂皮袄。

曾经的内蒙古大草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方,在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居住在农村的人家养个十只八只羊那是最少的,到了过个节日或是来了亲朋好友杀只羊是很平常的事,剩下的羊皮就闲置在那里了。

 

六七十年代的大草原,一进入冬天,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自然的风雪,也好像特别眷顾内蒙大草原,气温在零下20多到30多度都是正常的。在这寒冷的冰天雪地里,大多数人们还得正常在户外劳动,人们也没有好的防寒保暖衣服,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利用那些闲置下来的羊皮。做成了服装,穿在身上,也有的把羊皮做成褥子、被子铺上盖上,特别防寒保暖。

然而,现杀的羊皮是不能直接制成皮衣,它首先需要晾晒,把剥好的羊皮钉在墙上或放在洁净的地面上晾干,但不能暴晒。鲜皮干燥的最适温度为20-30℃。温度掌握的适当,细菌就不易繁殖,能达到防腐目的。接下来就是熟制的步骤,基本步骤为先检查皮张—浸泡—刮肉里—清洗—下缸—水闷—第二次刮肉里。就这样需要专业的皮匠,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炮制好一张羊皮。制作好的羊皮颜色呈乳白色,皮质柔软且富有弹性,它的背面还带着原来的羊毛,再经过毛毛匠制成皮袄、皮裤等。加工好的皮袄、皮裤都是羊毛在里,皮质在外,这样的皮袄皮裤被当地人也称作翻毛皮袄、翻毛皮裤,羊毛在里比较保暖,而皮质在外既好看又耐磨。这样的皮衣成为了当时男人们过冬比较时尚且保暖的最佳服装,人们戏称赛似貂。但有一样,皮衣不宜着水,一旦着水,皮质变硬不说,还会留下图案,影响美观。

那时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准备相亲的后生,为了好看问人借了一套新做的皮袄皮裤,准备第二天去女方家,结果晚上把这些皮衣放在了炕上被猫尿湿了,第二天没办法就那样穿上了,结果被风一吹,皮袄、皮裤上出现像地图一样的图案,快去女方家时图案更明显了,但又不能不去,结果去了别的都没毛病,唯有穿在身上带图案的皮袄、皮裤成了致命的缺点。在那时只凭媒人和第一印象就定终身的年代,外形是非常重要的,说的是个传说中的笑话。其实我们的形象问题不论什么时候,始终都很重要。

 

缎面皮袄

在那时的冬天,年轻媳妇们也流行穿皮袄,只不过选用的都是羊羔皮作为材料,这种羊皮羊毛较短,做好的衣服叫羔子皮皮袄,而男人们穿的皮袄都是用几张大羊皮做的,里面的羊毛也特别长,又宽大,而女人们的皮袄,一般都是短小精干。这种皮袄都是在做好的皮袄外面,又缝了一层布面,看上去和棉袄一样,但比棉袄更保暖,也是当时女人们比较时尚的服装。冬天出门搭配上一顶狐帽,几乎可以和现在女人们身上穿的貂皮大衣媲美,特别受当时农村女人们的青睐,尤其是没过门的媳妇们,结婚前那可是必须问男方家要的冬装。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过冬的穿戴追求的是既时尚又漂亮,原来内蒙人引以为傲的三宝之一烂皮袄,如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现在的羊皮,虽然不再制作成皮袄等制品,却不断地被人们深加工发扬光大,做成各式各样的皮草,如皮大衣、皮夹克、皮裤、皮鞋、皮带,甚至还有真皮沙发,汽车的真皮座椅,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无论男女穿在身上都会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由内而外折射出一种自信,看起来风度翩翩。同样是皮草,时代不同,制作的工序有别,得到的认可度不同,回报的利润也有天壤之别,由此还带动了大量仿制品的生产,使得后来的人们被这真真假假的东西,弄得眼花缭乱,难辨真假。

而现在作为皮草之都的乌兰察布市在皮毛原材料的深加工上还是稍显逊色。我们现在加工用的皮料,很多都是把自己杀了羊的羊皮卖给南方人,经过南方人深加工后,返回来的半成品,再由我们加工成各式各样的皮件销售。相信有一天我们也能把羊皮从原材料制成各种皮件,甚至玩得超过他们,到那时我们的乌兰察布市,就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皮草之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