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肯锡入职培训:让职场人一生受用的逻辑思考力

 慷慨uh2hmam01p 2020-12-31

来源:小熊座的20年

本文目录:
  • 前言
    • 逻辑思考过程
    • 批判性思考
    • 逻辑性展开
    • 创意思考法
  • 批判性思考:深入思考的核心
    1. 基本原则
      • 脱离“想当然”
      • 区分“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

      • 看事情不要流于表面
    2. 基本方法
      • 明确目的是什么
      • 明确思维模式框架
      • 不断发问
    3. 七个习惯
      • 对身边人讲话具体

      • 不要随波逐流
      • 联想其他
      • 冲动购物前的思考
      • 区分事实和意见
      • 尝试“苏格拉底
      • 不放任对话的模糊
  • 逻辑性展开:易于理解的表达
    1. 讲话的四个要素
      • 在说什么(主题、论点)
      • 想说什么(结论、内容)
      • 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证据)
      • 必须要做什么(行动)
    2. 金字塔结构
      • 步骤
      • 要点
      • 归纳 演绎
    3. 五个NG
      • “我个人来说”
      • “我不愿意”
      • “我知道”
      • “那我问问你”
      • “没关系”
  • 创意思考法:持有只属于自己的意见
    • 等价交换法
    • 头脑风暴
    • 六顶思考冒




1

前言

逻辑思考就是在保留过去的经验和见识的同时,保持单纯而不被束缚的心态,做有价值的输出。
提出方案和行动,让对方产生兴趣:“这个不错!是怎么做到的?”
在本书中,逻辑思考是指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来得出自己的想法)和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
逻辑思考的基本要点,就只是这两点。

从深刻的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最接近逻辑思考的本质。
“逻辑思考”相当于对思考进行烘焙,说起来其实不难。我们并不是什么学者,无论在商业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更清晰明确地传达给对方,得到对方“这主意不错”的称赞。这并不用写几百篇论文才能做到,也不需要花太长时间。
至于具体的思考过程,通过接下来的3个步骤,人人都能掌握。
Step1 亲自确认前提条件(这是真的吗?)
Step2 深入查证(……所以会这样)
Step3 持有属于自己的意见(这个不错)

重要的不是要掌握多少数据和方法,而是要有创造性、逻辑性地找到“现在眼前发生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 全盘观察现在眼前发生的问题
  • 锁定现状中真正的问题
  • 找出证据,证明锁定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
  • 设立解决问题的计划· 开始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

然而,只靠“逻辑性”是不行的,如果只凭“逻辑性”就会发生“虽然很正确,但进行得不顺利”的现象。
在工作中也会产生“虽然我感觉说得很对,但别人就是不理解”,这种像箭无法射中靶心一样,无法打动人心的情况。
这就是缺乏批判性思考(深刻洞察)的缘故。



2

批判性思考:深入思考的核心


1、基本原则
1)脱离“想当然”
从思考的角度来看,世间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就是“想得浅的人”和“想得深的人”。
想得浅的人,总是会觉得“这种事见怪不怪”“以前一直是这样的”,从而不作任何思考,很容易就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或“八成的人都赞成”,就随波逐流了。
这样可能会比较轻松,但是想得浅,就只会“被人推着走”,而不会推动别人。
如果想让事业或者人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个方向还要尽量获得更多人赞同的话,就必须要从思考的深度,即“批判性思考(深刻的洞察)”开始进行。


首先是自己有“灵感”或“直觉”,觉得“这就是问题所在”或者“这样做就可以了”,然后针对这些想法对自己提出疑问:“这是真的吗?所以呢?”
要养成经常质疑自己的习惯,认为“这是一个树干,只要用斧子切断就可以”的时候,要先想一下:“这是真的吗?还有什么遗漏的没有?”然后再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抓住了真正的问题。


2)区分“关联”和“因果”
确认前提的时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把原本没有太大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在很多情况下,前提和结果之间并没有特别大的关联。
【关联关系】=结果上有关,但并非直接的原因和结果
【因果关系】=结果上有关,而且有合理且直接的原因和结果关系

很多情况下,我们只凭借关联关系就认定问题的原因和结果,然后去想解决方案,最终结果自然“并不如意”。


3)不要流于表面
有些看起来是明摆着的事情,看起来逻辑上是非常正确,但需要动用头脑,发觉这其中潜在的“问题”,从而迈出批判性思考的一步。
无论看什么事情都不要流于表面。
所谓批判性思考,是在想当然的答案和思维方式基础上,再进一步往深挖掘的意思。


2、基本方法
1)明确目的是什么
要明确自己在做的事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
2)明确思维模式框架
如果自身存在思维定式,就不用再对每件事情逐一进行判断,感觉好像变轻松了,但实际上正相反,这会让你停留在思维定式中,无法产生新想法。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需要多加注意。
3)不断发问(所以呢?为什么呢?)
将表面的很多事实,用“然后又如何?so what? ”“为什么是这样?Why so? ”进行发问,挖掘事实,将其作为一个结构的问题来看待,就可以发现“什么是真正的问题”了。


3、锻炼批判性思考的7个习惯
1)对身边的人讲话更加“具体些”
日常生活中,可以避免像“随便带点喝的”这种“模糊”的说话方式,而是要意识到“然后要怎样”,用这种跟“批判性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可以锻炼“思考的力量”。


2)不要随波逐流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简单地随大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想想理由,说出确实的“根据”(特别是没有人问你的情况下),这样才能慢慢踏上批判性思考之路。


3)看新闻的时候联想到“其他事情”
对日常听到的新闻进行批判性思考,就可以发现新闻的背景、深意或其他的角度。


4)冲动购物之前要思考
“这个太便宜了,要不要买呢?”
这其中,商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或者出于各种理由才会打折,但对自己来说,这个是否真的要“买下”呢?
在冲动购买之前,应当先停下脚步,进行一下批判性思考。
原本就“真正需要”的东西,无论多少价格,都会马上买下来吧。偶尔经过打折的店面才会想到要买的东西,今后恐怕也不会去买。
这样想来,冲动购买的本质不是想要得到商品“本身”,而是想得到“买到便宜货”(虽然也是花了钱的)的满足感。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锚定效应”,说的是特定的信息和条件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影响之后的判断和行动。
在日常的购物行为中,也不要被打折价格迷惑,而要考虑自己真正的目的,思考“这真的是需要买的吗?”,从而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5)区分事实和意见
如果在跟人讲话的时候运用批判性思维,你就会发现那些听上去是“事实”的话,很多时候也不过是说话人的主观意见而已。
当然,在跟熟悉的人随便聊天的时候,哪怕把事实跟意见搞混,只要聊得很开心其实也无妨。
但是主动把事实跟意见分开来听的话,就可以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6)尝试当一下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对各种事物的“疑问”,在确认其本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
对于所有发言,不要放任不管,而是要找出某个“问题”。这种苏格拉底的方式,算是锻炼批判性思考的捷径。


7)不能放任对话的模糊
平时的对话,虽然逻辑不通,但居然都能沟通下去。
如果对这种模糊的话语放任不管,到了关键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进展不顺畅”的结果。




3

逻辑性展开:易于理解的表达


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深刻洞察,让对方理解你并且产生同感,事情才能进展顺利,工作才能有好的结果。
逻辑性展开能够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能让你想说的话更有说服力。
1、讲话的四个要素
学生和年轻的职场人,要特别注意“职场对话和普通对话在结构上的差异”。职场上所讲的话,基本要满足如下四个要素:
· 在说什么(主题·论点)
· 想说什么(结论·内容)
· 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证据)
· 必须要做的是什么(行动)

说话的大前提,是要把这些要素明确表达清楚。
逻辑上来说讲话没有表达清楚的理由:
①不知道在说什么,不明白说话的“主题”
②最终不知道最想说的“结论”是什么
③不明白说的话是基于什么样的事实和解释的“证据”
④然后,不明白到底想让对方做什么样的“行动”


2、简明易懂的逻辑性展开的3个要点
1)逻辑上是不是有漏洞(广度)
要确认自己想要表达的“事实和信息”是否有遗漏和重复,是不是只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和信息”。也就是说,要确认证据逻辑范围是否够广。
2)逻辑是否挖得够深(深度)
【作为论题的主题】【作为结论的关键信息】【作为证据的事实和信息】,分别都要进行深刻洞察,发掘出“so what?所以呢?”
3)逻辑是否讲得通(跳跃)
一眼看上去逻辑是通的,但还要经过深刻洞察发掘“原本是如何的呢”,来俯瞰逻辑的整体。
反复进行“然后又如何?sowhat?为什么是这样?Why so? ”来确认逻辑是否有所跳跃。


3、建立金字塔结构
1)步骤
Step1 决定课题明确【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思考。
Step2 考虑逻辑框架中课题,分组,对框架进行分析。
Step3 明确思考进行“so what(然后如何)? ”的深入思考,用信息明示出其意义。
Step4 明确证据进行“why so(为什么)? ”的思考,确认信息的证据。


2)检查
· 结论是否回答了课题
· 横向呈现MECE分析法的关系(没有遗漏和重复)
· 纵向呈现“然后呢?为什么?”的状态



4、演绎 归纳法
从何开始、如何思考比较好使用金字塔结构,使用让对方“易于理解”“有说服力”的表达方法是很重要的。
但一开始的【课题】和【信息】要从哪里开始思考比较好呢?
像这样在“思考法”的位置停住了之后,可以使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这两种思考工具:

1)想进行全新思考的时候
就某个问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但完全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这种时候演绎法就起了作用。
演绎法通过发现不同的【前提条件(大前提)】和【调研观察(小前提)】,得出的【结论行动】也完全不同,但如果善用其性质,就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


2)尝试归纳法
使用“归纳法”的思考跟“演绎法”一样,并不困难,在演讲等各种场合中都经常使用。【多个事实·情况】→【类似的调研观察】→【推论(结论)】



5、五个NG(not good)
1)“我个人来说”
表达个人的想法固然非常重要,但在职场上让对方接受,说出“这个不错”的时候,必须要附上客观的理由作为证据才可以。
有客观的理由作为证据时,我们也很容易表达为“我个人觉得没有问题”。
因此要用“从调查的结果看来是没有问题的”这种客观具体的话表达,这一点十分重要。


2)“我不愿意”
这句话能够确切向对方表达NO的意思,但是这跟小孩子撒娇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不说清楚为什么说不,对方是不会明白要怎么做的。
想这么说之前,首先要明确具体的问题,然后说出证据和自己想要的做法。


3)“我知道”
你要是真的“知道”那也没关系,但是你在不想同意对方说的话的时候(对方在说出正确言论的时候等),就会不自觉地说出这句话来吧?
“迟到是不对的。”“我知道。”
确实没有几个迟到的人觉得“迟到是对的”, “我知道”这句话放在这里看似也并无不妥,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要确认的是“今后的行动”。
所以应当说“我明白这个不好,下次会改正”才是比较恰当的说法。


4)“那我问问你”
没有接受对方说话的内容时,不回答对方的提问,而是反问说:“那我问问你”,这种情况也会有发生。
“项目成员还需要两个人。”“那我问问你,你知道我们团队现在很不好做吗?”这种情况下,至少要确认对方为什么需要追加成员才可以吧。
如果确认理由,可能会得到“离项目完工时间只剩一周了”的回答。
所以针对对方的问题,进行反论或者反问的做法,都是称不上有逻辑的。


5)“没关系”
这句话经常无意识地在很多情况下使用。
跟职场的前辈询问“现在碰一下?还是之后再说”,会得到“行啊,没关系”的答复。
究竟是说“不碰头也可以”呢,还是“要碰头的话,之后再说也行”呢,还是“我不想跟那个前辈碰头,所以算了”呢,真是完全不明白。
对方可能是因为“不想说出真心的想法”所以才说“没关系”,
但如果自己使用这么模糊的语言,就会离逻辑思考越来越远了。



4

创意思考法:持有只属于自己的意见


1、等价交换法
具体的思考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①设定对象主题
②找到可以跟对象进行等价交换(相同性质、作用的事物)的东西
③将等价物放在主题中,然后进行构思
④使用③的构思,放回原主题中进行思考



2、头脑风暴
尝试一个人做头脑风暴:
①设定合适问题(促进思考的新箱子)
②无论什么样的想法和点子,都不要予以批判,这样是不会得到结论的(禁止批判)
③哪怕是粗略的构想也请自由发挥(自由奔放)
④比起完成度和质量来说,更要重视数量(量大于质)⑤用想出的点子来进行下一步构思(发展性展开)



3、六顶思考帽
该方法顾名思义,戴着六顶帽子,每个都代表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通过成为自己以外的人,来自动打破自己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
①白帽【客观的思考】从数字、数据和可信的信息出发进行思考
②红帽【感性的思考】用感情、感觉和直觉进行思考
③黑帽【否定的思考】从课题、风险和损失等方面进行思考
④黄帽【肯定的思考】从价值和利益等方面进行思考
⑤绿帽【创造性思考】从创新的、之前未出现过的方面进行思考
⑥蓝帽【过程管理思考】从整体的可实现性进行思考



戴着某种颜色的帽子(实际上用各种颜色的卡片也可以)时,就只能用该颜色决定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
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考虑到自己平常没有想过的方面。
使用“六顶思考帽”,可以好几个人一起边换帽子的颜色边想主意,自己一个人做也没问题。
这样的思考和想法,会比你以为的更多,有机会的话尝试用这种方法考虑自己的课题。



5

全新的飞跃


Step1 自己认真确认前提(是真的吗?)
Step2 深入调查证据(……所以会这样)
Step3 得出属于自己的意见(这个不错哦)

用以上三个步骤进行逻辑思考即可解决问题。这样将“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思考”珠联璧合,就会让人说出“这个不错”的回答了。
只进行到“好想法”的阶段是不行的,跟大家一起做“想当然的正确工作方法”,会让自己随波逐流。
“批判性思考 逻辑”可以让人在职场上“吃得开”,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产生创造性的好点子。
总而言之,“真正的逻辑思考”,是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性思维,来将敏锐的“直觉”的正确性,进行逻辑的证明。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