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一种不常见的感冒——乌梅丸证

 孙撄宁 2020-12-31

【医案1】
患者女,60岁。盛夏时节。主诉腹泻不止。心中剧痛,饮食不下,乏力无法下床,有时发热,手脚发麻。患者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腔梗病史。以乌梅丸做汤服。愈。

【医案2】

患者女,74岁盛夏时节。多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病史。主诉反复异常发热。平时体温35度多,发病则升至37度。心中像火烧,手脚发麻,便秘。恶闻食臭,勉强吃一顿饭。家里人无法,给牛奶补充体力。得牛奶很快发作。试之屡验。经当地医院两周抗炎治疗无效。以乌梅丸做汤服。愈。


【按语】

这两个患者主诉症状都是以前没有的。突然获得,并伴随发热,这是外感病的特征。不欲食,为阴病。三阴病中,以心中疼热为特征的,只有厥阴病。

那么厥阴病治心胸间邪热,以黄连为君药。引水以济火,以乌梅为君药。治不欲食之脏寒,以附子,蜀椒为臣。厥阴以发热为贵,热多则病退,厥利多则病进。故以当归,细辛祛寒透热。所以直以乌梅丸原方与之即效如桴鼓之应。

多年以来,很多医家纠结于乌梅丸治蛔虫,致千古良方几于无用武之地。其实在当年的饮食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下,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笔者的记忆中,80年代的我国,蛔虫还是十分普遍。当时吃苏联引进的宝塔糖,孩子们都很兴奋的炫耀自己打下多少条虫的战绩。所以有蛔虫不是关键,吐蛔才是关键。因为肠道温度太低,蛔虫喜温恶寒,跑到上面去才会被吐出。伤寒论原文讲,乌梅丸并主久利。为什么?原因是长期腹泻津液亡失,阳气无所附,上而为火,结在心胸间。而阴脏寒冷自不待言。此与外感厥阴病的病机殊途同归。

这两个案例,其实还有许多值得琢磨的地方。比如两个患者都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还有发病都在盛夏时节,这也未必是巧合。至于一腹泻一便秘,反而比较容易明白。热结较深则腹泻,热结较浅则便秘,而脏寒则同。

谨选辑此二医案,以明我中医并非玄学,而是致力于理法方药深究探求中。我辈虽人微言轻,无挡车撼树之力,然心诚志坚,有移山填海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