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年 • 美文 ‖ 街上又闻红薯香

 大地菲芳 2020-12-31


街上又闻红薯香

  文/沈癸酉


大雪季节,都市的街头巷尾又出现大爷大妈推着带轮的汽油桶改制的烤炉,开始卖烤红薯。闻着烤红薯那四溢的香味不禁让我馋涎欲滴。寒冬的夜里路过街头,见一个硕大的炉子里燃着红红的炭火,一股浓香从炉膛里飘了出来,我不禁驻足买了一个拿在手上,虽未入口却已觉得周身上下热乎乎的,此情此景怎不让我思念远方。

红薯又称山芋、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地瓜、甜薯、番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据相关资料介绍,红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是由云南、广东、福建三条路线进入中国。资料显示,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在菲律宾做生意多年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父子,见当地种有一种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其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而当年菲律宾还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殖民政府视甘薯为奇货,“严禁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谈迁的《枣林杂俎》等著作中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陆传播。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据记述,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此后几百年间,番薯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拯救亿万国人性命上贡献了不朽的力量。

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733年,番薯传到四川,1735年传至云南,1752年传至贵州。此后,番薯踪迹遍布西南。番薯是一种营养齐全而丰富的天然滋补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糖、磷、钙、钾、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8种氨基酸。据科学家分析,其蛋白质的含量超过大米的7倍;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胡萝卜的3.5倍;维生素A的含量是马铃薯的100倍;糖、钙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皆高出大米和面粉。每100g鲜薯块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29.5g,脂肪0.2g,磷20g,钙18g,铁0.4g。这些物质,对促进人的脑细胞和分泌激素的活性,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延缓智力衰退和机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日本卫生部已将其列为食疗的重要食品。明代,中国医学家李时珍将其列为“长寿食品”。红薯(番薯)中含有丰富而特殊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钾元素。其中维C能明显地增强人体对感冒等多种病毒的抵抗力,维E则能促进人的性欲、延缓衰老。钾元素能有效地防止高血压、中风和心血管病的发生。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薯块中含有一种不能从鸡、鸭、鱼肉类获得的胶原粘液蛋白,这种物质能保持人体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有效地防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中国古代医药学家对番薯治病的功效也早有论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番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金薯传习录》云:“能治痢疾、酒积热泻、湿热、小儿疳积”等多种疾病。生红薯块中的乳白色浆液,是通便、活血、抑制肌肉痉挛的良药;对治疗湿疹、蜈蚣咬伤、带状疱疹等疾病有特效。其方法是将生薯块捣烂、挤汁,涂于患处,数次可愈。

毛泽东同志非常爱吃红薯,他不但喜欢在米饭里掺入红薯吃,还喜欢吃烤红薯。他的厨师于存说:1962年至1976,他在给毛泽东当厨师的14年间,竟然没有给老人家做过顿像样的饭菜,这时候想起来,他心里相当难过。”其实,知情的人都知道,这并不能责怪于存,因为毛泽东主席的食谱向来很简单,用不着厨师们精烹细调。正常的情况下,毛泽东每餐四菜一汤,量也不是很多,并且经常只吃几块红薯就算一餐。毛泽东从小爱吃红薯,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阔别故乡32年后,回到韶山。在老宅的灶屋里,他告诉陪同人员说:过去这个灶底下还有个地窑,冬天可以储藏红薯。”由此可见红薯这东西在我们国家真可谓是上至伟人下至百姓人人喜爱的食物。而烤红薯更是一款“国民小吃”,小时候家里没空调,寒冬的时候,亲朋好友围坐一起烤火取暖,都会顺便烤上几个红薯,边吃边聊,这是许多人对老家的永恒记忆,特别是生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朋友们每个人一定都吃过不少的红薯,因为那时候物质相对匮乏,红薯是每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口粮,热腾腾的红薯出锅孩子们往往等不及放凉就会掰开咬上一口,红薯特有的板栗质感加上香甜口感,直到现在还令生长在这个年代的朋友们念念不忘。笔者小时候,每当过年前二、三个月,家里的长辈就会将红薯放在锅里煮透,取出后制成一张张比纸张略微厚些的红薯饼,洒上芝麻放在竹匾里晾至六、七成干,再用刀或者模具,切、压成条状、菱形、花卉、动物形状的红薯小饼,待继续晾干后收起。等到年末置办年货的时候,再把这些红薯小饼拿出放在锅里炒至金黄色,或请爆炒米的师傅加工成膨化的红薯干。现在想来,那种松脆异香的滋味犹在眼前……那时街头巷尾,大爷大妈们推着带轮的汽油桶改制的烤炉卖烤红薯那是时常可见的事情,如今物质条件丰富了,还有很多家庭会用微波炉、电烤箱等来烤制红薯,也有用料理机将红薯打成粉打成泥,制作更式各样的食品......

其实红薯的味道跟水土、品种有很大关系,好吃的红薯,不管是烤、煮、蒸亦或生吃都能让你的味蕾一下回到年少的时候。那到底什么红薯最好吃呢?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产自福建漳浦县六鳌半岛的蜜薯,以香、甜、糯、可口诱人著称,六鳌蜜薯与普通红薯的区别是:海边沙地种植吸收了海水中天然的盐离子,口感香甜糯软,是众多地瓜品种当中最甜的品种之一,也是人们最喜欢吃的老牌名薯。六鳌蜜薯也因此而得名。

烟薯25号,它是山东烟台农科院甘薯研究所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糖心,烤着吃的话特别香甜,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烤薯界的扛把子,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优良的品种,孕育出的烟薯25号自然好吃。烤熟的烟薯25号口感香甜、软糯,香气特别浓郁,吃上一口有停不下来的感觉。

记忆中小时候好吃的红薯都是栗子味的,喜欢吃板栗味红薯的朋友,你选陕西临潼的秦薯一定不会错,它吃起来粉而不干、甜而不腻、绵软香甜,真的是好吃到巅峰了。如果你掰开生的秦薯,会发现它的肉如板栗肉一样是橘黄色里泛着淡淡甜香。煮熟后这种红薯入口粉糯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筋,口感极为细腻,绵绵的、甜甜的,让人爱不释手。

另外,河南有一种,种在黄河滩种植的沙地红薯非常好吃,纯正的黄河滩高品质富硒蜜薯 ,在黄河滩千百年堆积的淤泥沙地中种植,采用黄河水灌溉,土质松软适宜,红薯向下扎根而生,薯体没有沟痕,品相红润、口感好、软糯香甜号称黄河滩沙地流蜜红薯”,用火稍微烤一会就“嗤嗤”冒油流蜜,香喷喷的热气直往鼻子里钻,咬上一口,烫得呲牙咧嘴也停不下嘴来,好吃到直让你吮手指。

最值的推广的是来自“天然温室”之称的云贵高原贵州紫云县种植出的紫云红心薯,这种红薯与水果玉米一样,是自然界的原生品种,口感甜而不腻,而且还有股淡淡的桂花香,其鲜嫩多汁,具有皮薄、红心、无渣、板栗味等特性。可生吃可煮食,其肉色橙黄至红心,肉质细嫩酥软,蒸熟后通体晶莹,香甜可口,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非常高,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抗癌食品。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偶尔尝尝紫云红薯还真别有一番滋味……



作者简介

沈宁(沈癸酉)籍贯杭州,九三学社社员。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癸酉论道》专栏作家、特邀艺术评论员。中国画院画家、书协会员、作协会员。中国淮海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餐饮协会美食家委员会执行主席、贵州安顺沈万三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贵安新区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南京曲学研究会理事。

请点击标题欣赏
沈癸酉先生的精彩文字


美食文化

1最爱蟹壳黄

2、月  饼

3、菊香蟹肥正食时

4、老饕的爱

5、一碗面一座城

6、杭帮菜与金陵小吃

7、略说清明前后的时令菜

8、可以吃的鲜花

9拼死吃河豚

10、浅谈“京苏大菜”的前世今生

11、鸭都谈鸭

12、美味水果度炎夏

13、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器具

14、美食话随园

15、浅谈秋季的时令蔬菜

16、蟹经

17、淮扬面点

18、年夜饭:中国人最重要的晚餐

19、春季谈笋

20、吃货之死

21、美食文化 ‖ 万三蹄的由来

22、地理▪美食 ‖ 马拉面的味道

23、美食美文 ‖ 严冬季节话火锅(新)


吃茶论道

1、

2、老玉

3、醉秋

4、蛐蛐

5、错过花

6、落花而生

7、秋雨呢喃

8、赞你永远

9、一念花开

10、最美光阴

11、从鹰的重生说起

12、法海为何不懂情

13、关键是你的心在不在

14、从奶奶的处世哲学谈起

15、梦萦千年花落西厢

16、心香 ‖ 木香花开


远方风景
1、扬州印象
2、常州情结
3、泉城说泉
4、传奇文学 ‖ 财神爷与黄果树
5、传奇文学 ‖ 井水不犯河水
6人文·地理 ‖ 建文帝与沈万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