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痛,如何能根治?(走出健康误区)

 飞龙掌血老鬼 2020-12-31

胃痛,这是困扰大小老嫩的问题。小朋友一般不叫胃痛,叫“肚子痛”,其实也是这个理。过去,小朋友极个别除外,很少有慢性胃痛病。但现在生活质量的改变,垃圾食品占孩子饮食主导地位,慢性胃痛病越来越年轻化,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胃痛”这个病名是纯国产的,从西方进口入来的病名不叫“胃痛”,叫“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胃痛是一种病,是因为损伤了胃的功能结构而形成的一种疾病。

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了胃痛病的记载“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这已经很形象地说出了胃痛的症状及部位,并提出了“分型论治”的要求。几千年后的今天,大力鼓吹现代医学《病理科学论证》中,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的病理学概念也不过如此。中国文化和前人的智慧简直不可估量!

《医学真传》、《医学正传》中,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这些治疗胃痛病的方法,比现代临床医学早了1200多年的历史。并且现在的中医还一直在应用。中医认为,胃痛病的发生,是由于

外邪犯胃,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饮食伤胃,不良习惯的饮食,过饥或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不通则痛。

情志不畅,忧思郁怒,以致肝脾受损,肝失疏泄或肝气横逆;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胃气淤堵阻滞,不通则痛。

素体脾虚,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中阳不足,脾阳不运,中焦虚寒,寒凝收引,气机不畅,不通则痛。

现代医学将胃痛病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一般由“理化因素 ”和“生物因素”引起。

什么叫理化因素?如饮浓茶、浓咖啡、辛辣食物、烈酒、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等损伤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一些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抗生素(如头孢)、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不但会刺激胃黏膜造成损伤,还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而加重炎症。很多胃病患者,胃痛起来就往医院跑,在那个抗生素的年代,很多医生的脑细胞都变成了抗生素,胃病患者一来到,不管三七二十一,开的就是消炎药,谁知道舒服了一阵子,却要承受一辈子。我师傅说过,胃病只可以养不可以治,意思就是说,胃痛是养好的,不是治好的。吃消炎药治胃痛,只会越消越炎;另外就是吞服某些强腐蚀剂(如硝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也可导致急性腐蚀性胃炎。

什么叫生物因素 ?主要是各种致病菌及毒素,如沙门菌、大肠杆菌、嗜盐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和肉毒杆菌毒素等。进食受到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化脓菌如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血液或淋巴播散至胃壁,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胃炎。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90%的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导致的急性胃炎,通常都会演变成为慢性胃炎。而导致急性胃炎的还有全身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情绪剧烈波动等应激状态;胃内异物、胃结石、胃区放射治疗等等。

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还有免疫因素(血清中检测到壁细胞抗体)、化学因素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同时使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密切相关。胃痛病,说好治其实也不好治,几十年久治不愈的胃病现在也比比皆是。无非都是治疗不得发而已。我师傅说过,胃病只可以养,不可以治。也就是要根据胃痛出现的寒热虚实进行调理,而不是吃消炎药消炎。《类证治裁》中也说“胃痛当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这些古人已经把整个胃痛的过程和演变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在中医的长河中,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理论的完善,虽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细微之处并没少于现代医学。

中医治疗胃痛,可分为七个类型:

1、寒邪客胃: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法,用“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治疗。

2、饮食伤胃: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用“保和丸加减”治疗。

3、肝气犯胃: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4、湿热中阻: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用“清中汤加减”治疗。

5、瘀血停胃: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治疗。

6、胃阴亏耗: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

7、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我父母健在时,在院子里种了一种草药叫“红苋”,既可以做茶喝,又可以做菜吃,上下三村的人胃痛都去找我妈。红苋不入《药典》,但在《中华本草》、《药王莆》、《药王真经》里都有记载:“解肠肚毒,止红白痢”“胃痛久痢,当红苋长养”。后来我建议很多人用来泡茶和做菜吃,几十年的胃痛病竟不药而愈。中药的神奇有时也无法用现代数据可以论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