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芝润斋 2021-01-01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早期胎体厚重,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中期胎体薄厚适中,晚期相对中期薄轻。釉面莹润光亮,胎釉结合紧密。这一时期往往同一件器,施两种釉,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在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康熙的底足种类比较多,有内直外斜式足、平切底、二层台底、双圈足、玉壁底、滚圆底足(泥鳅背)等。

一.内直外斜式足。底面足墙两面切削,呈内直外斜式足。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二.平切足。底足内外墙笔直,底缘平切。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三.二层台底足。底足呈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或微内敛,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四.双圈足。在器物厎足端面挖了一道沟槽,形成两个圈足,外圈足高于内圈足,圈足外墙着地,里墙悬空。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五.滚圆底足(泥鳅背)工匠将底足背皆削圆滑光润,像泥鳅背一样俗称“泥鳅背”。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六.玉璧底足。在圆形平底中心挖去一小片同心圆,形似玉璧,故名。底心内凹处有施釉与不施釉之分,施釉者只有圆环形地面露胎。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胎釉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