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德堡的“堡”

 九门胡同 2021-01-01

以次篇的历史汇总及城堡做为海德堡游记的结束。

海德堡的城堡,与海德堡的历史有很密切的关系,肯定要上去看看的。因为怕路不熟,本来想从谷物市场坐缆车上去,没想到缆车站里面人很多,怎么买票我也看不懂。干脆还是开车上去吧,而且车停在车库也是要钱的。


因为定位不对,车一下开过了,到了王座山(Königstuhl),意思是国王的宝座。海德堡最高的山(567.8米)。这是山上的电信塔(Fernmeldeturm),建于1958年,用于广播和通讯。


这座是海德堡的电视发射塔(Fernsehturm),最初建造是个水塔,后来将水塔改成观景台,现在因安全原因已经关闭。

王座山也是当地人户外徒步的地方,这是几条路线图和高度差。


山顶没什么,除了两座发射塔外,就这么一个旧房子,好像还在施工。1633年,瑞典军曾在山上架设大炮,轰击下面的城堡。


城堡位于王座山半山腰上。几分钟车程,开到城堡时,已经过了18点,停车场不收费了,收费机的投币口自动就封死了。这个花园是17世纪弗里德里克五世修建的花园遗迹。

做为海德堡的结束篇,还是把海德堡的历史和城堡的历史合在一起,简单罗列一下吧。

约公元前5世纪,这里曾有凯尔特人居住,瑞士人的祖先赫尔维西亚人(凯尔特人的分支)就曾在这里建立过定居点还留下防御城墙的遗迹。

公元前一世纪,日耳曼人的分支苏维汇人来到这里,赶走了凯尔特人。

公元一世纪的提比略时期,罗马军为了在莱茵河右岸建立缓冲区,占领了这里,修建要塞以防御附近的日耳曼(苏维汇)人。

大约在公元80-90年间,罗马军在内卡河上建了第一座木桥(现在老桥的位置),公元200年,又将木桥换成了石桥。

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内外危机,日耳曼人的阿勒曼尼和法兰克部落不断冲击莱茵防线,即使到了戴克里先时代,也没能阻止日耳曼人,罗马帝国基本就放弃了莱茵河防线。罗马人撤走后的4-5世纪,阿勒曼尼人是这里的主人。

6世纪,墨洛温王朝的法兰克人赶走了阿勒曼尼人占据了这里。此后的几百年,这里虽被基督教化(属于沃尔姆斯教区),但并未发展为城市。

海德堡首次被记载的名字,始于1196年,当时叫Heidelberch,海德堡的第一座教堂彼得教堂也是那个时期建造的。

海德堡发展为城市,大致始于12-13世纪。1156年,腓特烈一世(大帝,红胡子巴巴罗萨)封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康拉德为普法尔茨伯爵(Count Palatine),他们哥俩的父亲是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霍亨斯陶芬家族)。1214年,做为伯爵的住所,海德堡城堡开始建设,城堡下的城市也逐渐兴起。起初伯爵并没有固定的居所,大概从1250年代起后的五百年,海德堡一直做为普法尔茨伯爵(选候)的住所。

1284年,罗马人建桥的一千多年后,内卡河上再次建起了大桥。新大学内的“女巫塔”就是这个时期建的工事。

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的“黄金诏书”,正式确认了莱茵-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地位。

1386年,普法尔茨选帝侯鲁普雷希特一世(Ruprecht I)下令成立了海德堡大学。由于大学的建立,城市人口迅速扩张(大学人员超过了城市居民),城市边界扩展到了今天俾斯麦广场的位置,长期居住在海德堡的犹太人被驱逐。

1400年,选帝侯鲁普雷希特三世被选为德意志国王,为了与国王的称号相配,他将他的宫殿扩建,基本形成了今天城堡的规模。原来的教区教堂彼得教堂也被重建的圣灵教堂所取代。他的墓是圣灵教堂内唯一未被破坏的选候墓。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对海德堡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随着选帝侯的更替,海德堡也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不断转换。1563年,马丁路德曾到过海德堡进行过辩论。弗里德里克三世(1559-1576)甚至还采用了更为严苛的加尔文新教。

1610年,弗里德里克五世(Friedrich V,1596-1632,也称腓特烈五世)为了让他的英国王后伊丽莎白.斯图亚特(英王詹姆士一世唯一的女儿)高兴,对城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修建了巨大的花园(今仍可见)。但不久三十年战争爆发,工程没有完成。这位弗里德里克五世想做新教世界的领袖,被人拥戴去了波西米亚当国王(之前发生了著名的掷出窗外事件),结果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战役被哈布斯堡皇帝的军队打败(1620年),逃亡荷兰海牙(因只做了一个冬天的国王,获冬王外号)。1622年,天主教的西班牙军队又打到普法尔茨,占领了海德堡,大学被解散,图书馆藏书被送去了罗马,献给了教皇(虽然日后归还了一部分,但很多留在了梵蒂冈)。选候的资格和领地也被皇帝斐迪南二世转给了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

值得一提的是,弗里德里克有个女儿,后来嫁到了汉诺威,日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安妮女王无后,乔治一世从德国去英国接任英国国王,开始了汉诺威王朝(直到今日),这位弗里德里克五世相当于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祖先。

1633年,瑞典军曾短期占领了海德堡,恢复了新教,但很快皇帝的天主教军又夺了回去。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使天主教和新教地位平等。逃亡荷兰的弗里德里克和英国公主的儿子卡尔一世.路德维希(后来去了英国,亲历了他舅舅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砍头)回到海德堡继续做普法尔茨选帝侯,但这个选帝侯的政治地位已经是最低的了,排名第八(七大选候扩充)。

1652年,被巴伐利亚解散的海德堡大学也恢复了。

卡尔一世.路德维希把他的女儿嫁给了法王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这本是出于一种政治算计。但没想到1685年,他的儿子卡尔二世死后无嗣,路易十四提出由奥尔良公爵继承普法尔茨的权利,遭到德意志拒绝。这给了路易十四进犯德意志一个借口。结果欧洲各国为了遏制法国称霸欧洲的图谋,结成同盟,引发了历时九年的大同盟战争(1688-1697,也称普法尔茨继承战争)。战争期间,法国军队两次进军海德堡,第一次1688年,第二次的1693年,法军对海德堡实施了大规模的破坏,城市和城堡都基本被烧毁,海德堡城内只有那座骑士之家旅馆逃过了一劫,保留了下来。

战争结束后,海德堡开始了全面重建,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很多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都是那一时期的。

由于选候的宫殿(城堡)被毁严重,新的选候约翰.威廉就不再打算住在海德堡了,而是去了杜塞尔多夫。后来的选候又将政治中心迁往了曼海姆,海德堡的政治地位基本消失了。

18世纪中,普法尔茨兼巴伐利亚选帝侯卡尔.西奥多(Karl Theodor,1724-1799)决定修复这座有历史意义的城堡,并准备作为他的夏宫。但在1764年遭雷击后,工程就停下来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城堡基本就停留在那个时代。但1788年由他建造的大桥则一直留到了今天,也就是那座老桥。卡尔.西奥多的雕像也伫立在桥头。

19世纪初,海德堡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中心。由于大学的存在,出版和印刷也成为海德堡重要的行业,海德堡印刷机至今都是世界最有名的印刷机品牌,当然,不要忘了美因茨人古腾堡。

二战中,海德堡也非常幸运地躲过了盟军的轰炸,算是个奇迹。据说可能与美军计划战后将海德堡做为军事指挥部有关。


城堡的围墙。

坍塌的塔楼


这是城堡的大门,始建于1528年。


城堡内部,我们到的有点晚,室内的展厅基本都关闭了,我们也只是简单看看,没有研究。

右手边的这栋建筑始于15世纪,是选帝侯及德意志国王鲁普雷希特三世的住所,鲁普雷希特堡(Ruprechtsbau),是城堡现存最老的建筑。正是鲁普雷希特三世建造了圣灵教堂。


这个钟是坏的。


这栋建筑叫弗里德里克堡(Friedrichsbau),由选帝侯弗里德里克四世(Friedrich IV,1574-1610)建于1601-07年间。他创建了曼海姆城市。他的儿子就是逃去荷兰的弗里德里克五世。现在的建筑在1890-1900年间被重新修复过,里面是博物馆。外立面上的人物雕像都是他们家族的祖先。

这位是弗里德里克四世的父亲,路德维希六世(1583年卒)。

这位是约翰.卡西米尔(1592年卒),弗里德里克四世的叔叔兼摄政。

这座是奥托海因里希堡(Ottheinrichsbau),以建造者普法尔茨选帝侯奥托海因里希(就是奥托-亨利)名字命名的宫殿,据说是德国领土上第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建筑。

奥托亨利是位开明的君主,他将新教引入普法尔茨,并开办图书馆,鼓励医生研究解剖。1559年,奥托亨利死后没有儿子,由家族旁支弗里德里克三世继承。


宫殿外里面上很多雕像,不是家族的祖先,而是圣经以及神话传说上战斗力强的人物。比如赫拉克勒斯、约书亚、参孙和大卫等。




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

这个小门穿过去,就是大平台。


从这个大平台,可以看海德堡的全景。


弗里德里克堡的另一面。

城堡的外墙。


从城堡俯瞰整个海德堡老城区。

内卡河上的老桥

老桥


圣灵教堂,我们刚刚从钟楼的平台看过这边的城堡。


教堂的屋顶

耶稣会教堂

准备离开城堡,离开海德堡。


城堡的平面图。

这是从山下的教堂看到的城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