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收藏的普洱老茶,来闵莘茶城丁家茶铺寻找属于你想要的普洱。

 我是圭水 2021-01-02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收对了普洱茶不仅能使其升值,更重要普洱新茶与老茶对比着喝,更有品之乐趣,今天小编就带你寻访一下闵莘茶城丁家茶铺的老板丁国顺,他会从专业角度告诉大家,普洱茶收藏入门知识,和一些普洱收藏爱好者值得收藏的茶品。他把普洱茶比喻成一个孩子,收藏他就像是看他慢慢长大,3-5天就有一个变化。也正值新年茶友们可以来茶城挑选自己喜欢老茶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

       首先什么是普洱老茶?丁老板浅谈,普洱老茶,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琢,至于存放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存放5到10年的茶算旧茶,存放10至20年以上才能成为老茶。而普洱茶,新有新的滋味,老有老的陈韵,每个阶段都有其迷人之处。普洱新茶喝的是香气、汤色、口感、喉韵等感觉;普洱老茶,品的是时间、内涵等文化。

       一般找到一款老茶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干净仓储要好,完全是茶本质上的转换的老茶少之又少。说到仓储不得不提的是有南北方之分。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偏冷,加上冬天供暖的关系,更加干燥,且整体上汤水淡薄、刺激性重,大多数人都认为北方不适合存放普洱茶,原因是干!不利于茶的转换,南方储藏1年就相当于北方2年。再反观传统南方仓储,陈化相对北方要快,口感、香气在相同时间内转化都要比北方仓好,茶汤口感顺滑。

普洱老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真正的普洱老茶在外形上老茶茶叶一般都是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颜色很自然,闻起来会有陈年的味道;

2

香气方面,二三十年的普洱老茶,木香挂后且有收敛感,最多达到陈香和枣香味。据说八九十年的普洱老茶,也可以达到熟普的参香或沉香味,但这样的骨灰级老茶很少有人见过。

3

茶汤上干仓的普洱老茶汤色多呈淡琥珀色,存放时间越久颜色就越深,更老的能出现栗红色,且透明度高。而假老茶汤色呈现乌黑油亮,这通常是“新鲜老茶”,并非真老茶。

4

老茶叶底呈栗黄色或栗褐色,叶条清晰、顺畅。

5

口感上普洱老茶茶气已经淡了,但陈味正浓,能喝的出那种经时间陈化的味道。老茶经过几十年自然发酵,基本没有了酸、涩等杂味,口感爽滑甜蜜,喝后身轻心怡,越喝越好喝。


一款值得长期存放的普洱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原料是基础

判断一款茶是否值得收藏,首先需要了解茶品的原料来源,原料的好坏是决定制成茶叶品质好坏的基础。所以在选购茶品时,可以先通过产品的原料生长环境、产区来推测一款茶品的后期升值空间。




那怎样的茶叶原料才是好的呢好的普洱茶应生长在海拔高、湿度大、土壤质量好、日照足、降水量丰富等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这样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茶叶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的积累,由此以提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嫩度等品质。因此,优异的普洱茶产区所生产的茶叶,其内含物质更为丰富。



除了茶树的生长环境,也可以从茶叶产区、树种等方面进行整体考量。一些名气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山头所产的茶叶会具有“名山效应”,因此后期的升值认可度较高。而对于树种来说,在同等生长条件下,古树茶、大树茶则更具备存储转化价值。此类茶树芽叶肥壮重实,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口感滋味更饱满,为茶叶的存放转化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基础。

工艺是关键

适合长期存放的普洱茶,其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优质原料的选择,还需具备专业、成熟的制茶工艺。成熟的制茶工艺能都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普洱茶品质和价值。




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一个好的制茶工艺对茶叶的口感以及后期的存放有着极大的影响。好的工艺不仅可以保留茶叶自然的本味,也能很好的保留茶叶的活性,提升茶品的香气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同时让茶品的后期转化具备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贮存是提升

存储普洱茶,必不可少的就是良好的贮存环境,它是对其品饮效果的提升,也是对市场价值的保障。




普洱茶的贮藏需要合理的控制仓储环境的湿度、温度、环境中的优异菌群以及时间,以保证茶品可以进行正常的转化。一般来说,普洱茶要放置在干净、无杂异味、适度通风、生熟分开存储的环境中进行存贮。且在贮藏过程中,需要注意四季的温湿度变化,适时的对茶品进行监测查看,以确保茶品的正常转化。

以丁老板多年玩茶的经验,总结到易武茶比较值得收藏,老茶也值得买来品尝,因为其口感起伏不大,易武茶山是如今炙手可热的“名山头”,云南茶客喜欢将易武茶喻为女子,以此来突显易武茶之柔美。易武原名“曼撒”,《普洱府志》著于道光时期,光绪年间修编《普洱府志》时将古六大茶山中“曼撒”换成了易武。

想要更了解易武茶山,还要从其明朝末年到民国年间这段鲜为人知的简史说起。明朝末年,开始有外地人进入易武贩茶,雍正年间普洱府成立,易武便大量开垦种植茶园。至乾隆初期,普洱府对茶叶垄断经营放宽,茶商纷纷涌入易武开设茶庄,乾隆末年,易武已形成“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村寨”的茶叶交易格局。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茶叶加工中心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隐隐有了取代倚邦,成为古六大茶山之首之势。

清咸丰后期,杜文秀起义一度阻断滇藏商道路径,不过祸福相依,易武茶商被逼无奈,也因此开拓了香港和东南亚等多条国内外茶叶贸易路线。至光绪年间,易武成功取代了倚邦地位,也成为六大茶山最大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民国期间,国内硝烟四起,国外商人从中打压,易武茶叶销路四处受阻,普洱、思茅、易武、佛海四个地区,仅剩佛海还有茶叶销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