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分享,如何准确定位髋关节?

 疼痛康复研究 2021-01-02

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精准的体表定位,可以帮助高效诊断和治疗疾病。

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对于诊疗至关重要,但要完全掌握十分困难。

髋与腹股沟区的特征和功能

腰—骨盆—髋是由髋关节、骨盆和腰椎组成的重要功能单元。腰—骨盆—髋区和整个下肢的结构一样,遵循双足运动原理。双足运动原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就是支撑与运动。

首先,腰—骨盆—髋是连接下肢与躯干的重要区域。与连接上肢与躯干的胸锁关节相比,骶髂关节更大、更坚硬。

由于骶髂关节面凹凸不平,骶骨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这使得骶髂关节的结构与稳定性相对比较复杂。

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微小活动可以缓冲地面反作用于身体的震荡。震荡不是只在骨盆被吸收,而是在下肢的各个节段均被吸收。

下肢与脊柱之间的复杂联系也会使髋关节的运动直接传递给脊柱。骨盆的运动或高于骨盆以上的运动也会影响腰—骨盆—髋区的各个组成的部分。

这在髋关节伸展时较为显著。正常髋关节伸展角度为10度~15度,髋关节伸展会迅速传递至骨盆(主要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并通过骨盆传递至下腰椎。

髋关节触诊

大转子

大转子是髋关节外侧重要的定位标记,也是股骨近端唯一可以直接触诊的体表结构。

部分起于骨盆的臀肌止于大转子,延长了其作用力臂。通过大转子的触诊可以确定股骨的几何结构。

大转子通常位于外侧,在臀沟起点处与骶骨尖大约在同一水平,位于髂嵴下方约一横掌。

通过触诊确定大转子的位置,垂直施加适当的压力,感受阻力并确定大转子的前缘、后缘和上缘。

如果用拇指和示指固定大转子的前缘和后缘,可以很清楚地确定大转子的宽度。继续触诊大转子的表面,可以检查该处的肌肉附着点与滑囊。

股骨颈前倾角的测量

前倾角决定了髋关节的内旋程度,前倾角越大,髋关节的内旋能力越强——保持软组织(关节囊和肌肉)正常弹性。

快速手法测量前倾角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大转子运动到最外侧点时估算和测量前倾角的大小。这种测量方法的精确性很高。

这种测量方法与手术中测量的前倾角大小平均误差只有4度,测量者自身误差约为5度。

治疗师将患者髋关节置于中立位,屈曲膝关节,另一只手的手掌于大转子表面沿着髋部外侧进行触诊。

向外侧推小腿使髋关节产生内旋,想象着大转子在髋关节内旋的过程中围绕股骨头呈现一个弧形的运动轨迹。

持续触摸大转子,直到感觉大转子运动至最外侧缘时停止髋关节内旋。

此时股骨颈位于额状面并可以确定前倾角的大小。

坐骨结节

坐骨体和坐骨支中间的骨性突起叫做坐骨结节。坐骨结节只有在坐位下传递身体的重量。骨盆垂直位时,坐骨结节的长轴是从内下方朝方外上方。

坐骨结节的内侧缘是骶结节韧带的起点,外侧缘是股方肌的起点。背侧呈椭圆形,可以分成四等分,大腿后侧肌群止于坐骨结节上半部,内下侧是臀大肌的坐骨滑囊和大收肌止点。

触诊手指从大转子的后部落入转子周窝,约两指宽,与结节内侧缘相邻。

在这个间隙中,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走行与结节边缘接近,此处可能会遭受病理性摩擦。

股后肌群

目的在于触及肌肉的边缘及附着点。膝关节抗阻屈曲时股后肌群收缩,触诊肌腹清晰可辩。

肌腹

在肌肉保持收缩或节律性收缩放松时边缘很容易被触及。可以看到大腿后侧肌肉不是顺着股骨走行,而是成一个角度由远及近、由外向内朝向坐骨结节。

股四头肌的股外侧头构成了大腿后肌群尤其是股二头肌的外缘。这令人惊奇,因为我们往往直观认为股外侧肌大部分位于大腿前侧。

肌腱的起点

肌肉的边缘在近端很容易触及。肌肉汇合成一个共同的头,因此不易一个个分离开。

共同的肌腱起止点被发现更多是在坐骨结节两侧。肌腱本身可以通过大拇指和示指触诊与周围软组织区分开来。

外侧股三角

以下结构组成大腿外侧股三角的边界:

  • 缝匠肌外侧缘

  • 阔筋膜张肌前缘。

这个结构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三角,而是类似一个箭头形状,上部形成一个锐利的角。

这个三角没有第三条边。髂前上棘是最重要的骨结构,位于箭头处。

缝匠肌

缝匠肌是用来定位的中间肌肉。它呈对角线跨越大腿且分离外侧股三角和内侧股三角。肌肉没有活动时很难发现这些肌肉的边缘。

因此,为了使肌肉界限清楚,也为了在大腿中部触及缝匠肌,触诊时需要嘱咐患者适当地收缩肌肉。

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是屈髋肌。主动屈髋可明确它们的位置。为此,指导患者从髋中立位缓慢抬起腿,抬起过程中膝关节可轻微屈曲。

当屈髋加上外旋时缝匠肌可明显突出。沿着大腿中部,缝匠肌肌腹可明显看到。位于大腿远侧1/2的缝匠肌仅能在一些很瘦的患者中见到。

其内侧缘构成股内侧三角的边缘,其外侧缘构成股外侧三角的边缘。

在触诊时直到外侧面触及一个软且具有弹性的阻力结构时,缝匠肌的外侧缘可显露更明显。这是阔筋膜张肌的前缘。

阔筋膜张肌

在患者屈腿从外旋变为内旋过程中,阔筋膜张肌变得特别明显。

阔筋膜张肌前缘很容易被触及,而后缘常隐藏在大腿筋膜中。

肌肉起点延伸为肌腹。

股直肌和髂前下棘

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的肌肉边缘在上端相交,形成一个像箭头的倒V形状。尖端很容易在缝匠肌稍下方的髂前上棘的下方发现。股直肌形成这个不完整三角形的底面。

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汇合处,股直肌腱的起点消失在组织深部,头朝向髂前下棘。

为了触及这个附着点,检查侧下肢需要被动屈髋约90度,而且小腿需要维持在一个水平位。

患者在此过程必须完全放松腿部。利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治疗师横向触诊位于三角顶点深处的组织,施加轻微的压力,试图定位股直肌腱。这条肌腱相对周围组织更坚硬。

股直肌起点位于髂前上棘远端一横掌的位置。距髂前上棘5~6厘米,股直肌降到缝匠肌深面附着于髂前下棘,即髂前上棘内侧远端约4厘米处。

内侧股三角

内侧股三角内可触及以下结构:

  • 腹股沟韧带。

  • 长收肌外侧缘。

  • 缝匠肌内侧缘。

尤其是以下结构可被定位(从外到内):

  • 一部分髂腰肌,髂耻滑囊。

  • 股神经,动脉,静脉。、

  • 耻骨肌的近端附着点。

长收肌

髋关节适当屈曲并外展45度,维持这一姿势时所有的内收肌等长收缩。

长收肌是内收肌群中最主要的一块肌肉,长收肌的前面构成内侧股三角的边缘。

【课程指南】重要姿势肌触诊

本次系列课程共65讲

限时拼团价1元

支持永久复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