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获奖作品展播 第二集

 旷世缘q33hh84b 2021-01-02



二等奖

朱增岭·山东省

朱增岭,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入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展;第五届性灵派全国书法展;济南市第五届书法篆刻临摹展一等奖;山东省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王羲之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朱增岭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广艺舟双楫》节录

作品尺寸:97×180cm

作品释文:《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门颂》《孔宙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笼也。《六十人造像》《郑道昭》《瘗鹤铭》乃其法乳,后世寡能传之。

作品点评:

朱增岭这幅作品以北魏时期的摩崖石刻《石门铭》为根基,“石”“门”“铭”“逸”“奇”“分”“行”等字在原帖均有,作者在保持原帖基本特征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思考与手法,如“石”字中的“口”部几乎成为墨块状呈现,内部很小的一息空白让这一墨块状显得极为通透,并与四周大片空白形成鲜明的对比,“门”字的竖钩顿笔慢行极尽金石意趣,尤其是钩部的飞白与下方“铭”字长撇、左上方“疏宕”飞白相呼应,“浑”“碑”等字的竖画取斜势,就单一笔画来说似乎格格不入,但是统观全局的话便浑然一体,墨色的丰富变化更让这幅作品精神焕发。


赵毅·山西省

赵毅,1992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夏县政协委员,夏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等专业报刊杂志,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赵毅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送正字十九兄归江东醉后绝句》

作品尺寸:96×178cm

作品释文:命驾相思不为名,春风归骑出关程。离堂莫起临岐叹,文举终当荐祢衡。

作品点评:

赵毅这幅书法作品的特别之处是以隶书的笔法与结字来进行魏碑艺术创作,给人以朴拙古厚的审美感受,如“不”字的撇捺,基本延续了隶书斜画的写法,“为”“出”“举”等字的结字与用笔基本保持着两汉时期经典隶书的基本特征,“风”“骑”“叹”“文”等字也尽可能的以隶书来书写,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作品中很多字保持着隶书的基本形态,但是却洋溢着魏碑艺术所具备的风神,这便是作者能够将隶书基本特征巧妙融入魏碑创作的独到之处,其对魏碑艺术的深刻理解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古拙、奇趣的美学思想透过其书法创作得到较好的展现,这便是此书法作品的成功之处。


龙隆·云南省

龙隆,别署观庐,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广州边防指挥学校。自幼酷爱书法,擅楷兼学行草。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移民管理局书法创作员,骊山印社社员。长期从事书法创作,作品在省、市及全国全军各级展览中,50余次入展、获奖。出版有《龙隆书法》作品集。

龙隆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履园丛话》选抄

作品尺寸:96×180cm

作品释文:画家有南北宗,人尽知之,书家亦有南北宗,人不知也。嘉庆甲戌春三月,余至淮阴谒阮云台先生。时先生为七省漕务总督,款留者竟日,论及书法一道,先生出示《南北书派论》一篇,其略曰:“书法变迁,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反于古。盖由篆变为隶,隶变为真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真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南派不显于齐、隋,至贞观初乃大显。太宗独喜羲、献之书,至欧阳、虞、褚皆习《兰亭》,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然此时王派虽显,缣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及赵宋阁帖一行,不重碑版,北派愈微。故窦皋《述书赋》自周至唐二百七人之中,列晋、宋、齐、梁、陈一百四十五人,于北朝不列一人,其风迁派别,可想见矣。不知南北两派,判若江湖,不相通习。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宜于启牍;北派则中原古法,厚重端严,宜于碑榜。宋以后学者,昧于书有南北两派之分,而以唐初书家举而尽属羲、献,岂知欧、褚生长齐、隋,近接魏、周,中原文物具有渊源,不可合而一之也。”真为确论。余以为如蔡、苏、黄、米及赵松雪、董思翁辈亦昧于此,皆以启牍之书作碑榜者,已历千年,则近人有以碑榜之书作启牍者,亦毋足怪也。三代已有文字,而今不传,所传者惟《大禹岣嵝山碑》、《比干铜槃铭》、《周宣王石鼓文》、《穆王坛山石刻》、《孔子延陵十字碑》及《诅楚文》之类,前人有信之,有疑之。即如薛尚功《钟鼎款识》刻本载有夏雕戈钩带铭及商器各种款识,余亦未敢信也。惟周钟周鼎及尊彝壶爵卣鬲觯觚敦簋盘之文,尚有可据,虽后世亦有依式仿造者,而其铭文之古奥,字画之精严,决非后人所能伪作。故读书者当先读《六经》为文章之源流,讲篆、隶者当先考钟鼎文为书法之源流也。

作品点评:

墓志是北魏时期出土最多的书法遗迹,也是很多书法家以此进行书法研究与创作的基本途径之一,龙隆这幅作品便是一幅以北魏墓志为创作基调的力作,以乌丝栏的形式对每个字进行界格处理,每一笔画尽可能保持墓志凿刻、刀刻斧劈的视觉冲击力,在字形处理上有的以简就简,如出现大量的“之”字,以及“一”“人”“丁”“王”等字,简洁的一笔一划给人以正大气象,有的以繁就繁,如“献”“欧”“护”“识”等字随形就势,舒展大方,有的以简就繁,如“以”字以隶书的方式来书写,“至”采用天覆的结字方式,有的以繁就简,如“羲”字在笔画形态与结字上尽可能做到极为简练,尽管如此,作者却能较好的统筹各方,使作品各处均透露出匠心独具的艺术生命力。


郭云鹏·河北省

郭云鹏,2017年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并于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

郭云鹏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广艺舟双楫》节录

作品尺寸:97×180cm

作品释文:吾谓书莫盛于汉,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

作品点评:

郭云鹏这幅作品采用在行分明的基础上,字与字之间因其大小和形态随意安排的方式来安排,有着《瘗鹤铭》的开张气势与郑板桥乱石铺阶的逸韵,而《石门铭》的书写特征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如“盛”字的结构处理与右倾形态给人以憨态可掬的审美感受,如此之大的一个字之后,“于”字以小于“盛”字数倍而生发,“汉”字又以浓墨重笔来书写,“非”字又一转直下的以小字呈现,一疏一密、一大一小、一紧一松之间尽显中国哲学中的对比关系,这样的关系并不是以这样的形式重复出现,而是逐渐以不同节奏的字群来呈现,因此,一种富有节奏的音律便在整幅作品中产生,这便是作者把握艺术创作的一种展现。


孙超·陕西省

孙超,1986年生于西安,管理学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职工书协理事,西安篆书学会理事,墨池学院导师,西安书学院导师。书法作品入展获奖: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五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五届林散之奖·书法作品双年展;第三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全陕青年书法奖(最高奖) 等。

孙超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心无坐有联》

作品尺寸:34×180cm

作品释文: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作品点评:

孙超这幅十言联是一幅精彩的魏碑书法作品,这一作品与清代以来碑学兴盛中名家对联有着很大的不同,厚重之中透着灵巧,宽博之中有着精彩的笔致,如上联首字“心”字的书写,三个点画两个相聚的很紧,一个却分得很开,其疏密对比通过卧钩进行统领,给人以神采奕奕的感受,下联首字“坐”以隶书形态进行书写,上下联中的第二个字不只是文意中的有无对比,两个字的笔画粗细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欲”“琴”“书”“是”字左倾,却巧妙地通过“成”“石”“秋”字应有的字势进行补救,因此,所制造的矛盾得到很好的化解,“是”字上半部分极细的笔画别有情趣,与“有”以及“即”的左半部分相照应,妙趣横生。


李鹏·陕西省

李鹏,书法深得中国书法名家胡立民先生指教。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主攻魏碑、兼习行草。书法崇尚雄强高古、意态奇逸、兴趣酣足、气魄雄伟。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多次获奖。

李鹏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薄暮偕瘦松龙山散步》

作品尺寸:178.5×96.5cm

作品释文:兴来驱我去,薄暮入云深。流水半江月,松风万壑琴。归渔喧渡口,晚磬出疏林。与子一为乐,弥生清净心。

作品点评:

李鹏这幅投稿作品力求在苍茫美学思想中开拓进取,整幅作品除了“兴”“来”“出”“生”等少数几个字外,满纸云烟,以恣肆的笔触来追求碑刻艺术的草率之风,这样的艺术特征也是魏碑艺术中的一种审美取向,刻工任情恣肆的刻出有着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作者以笔来追求这种效果,在起笔、转折、收笔处大放异彩,如“半”字两横一竖的书写看似很随意,其中所蕴含作者的巧思于精微处可见,“薄”“深”“流”“月”“渔”等字更加恣肆,苍茫古劲的笔触有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兴”“暮”“喧”“归”“出”等字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调和了整幅作品厚润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司正博·陕西省

司正博,男,陕西省山阳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研究员,陕西长安书画院商洛分院副院长,陕西省商洛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山阳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获奖入展“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行书作品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作品展等。

司正博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何子贞论书》选抄

作品尺寸:94×180cm

作品释文:智师真草《千文》,草书分行比格,与真书齐同,故意近章草,而少参差超迈之趣。惟怀素小草书《千文》,神明变化,妙极古穆。文敏为此,使转纵横有自然凑泊之妙,盖曾见素师墨迹而仿为之者。素师卷今在六舟上人小绿天庵中。叙斋前辈嗜古搜奇,亦曾寓目及之否?楷则至唐贤而极,其源必出八分。唐人八分去两京远甚,然略能上手,其于真书已有因规折矩之妙。宋人不讲楷法,至以行草入真书,世变为之也。唐贤三昧远矣,况山阴裴几乎?襄阳精于摹古,迹恒苦行草中无楷法。此《老人星赋》典型庄正,乃有六朝之方整,而兼北海、季海之宽绰稳实者。“宽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信有此理。昔曾见米老大篆分石刻古拓本,欹斜无范,不料其入真书中已有此力量。顾其真书不多见者,欲以简札逾二王,不欲以模楷媲唐贤耳。究之短长自在,何若乃口口耶。山阴真面目无处寻觅,世间纷尚《黄庭》,其实了不见古人意思,即此刻亦苦横、直、撇、捺、戈法无古劲厚远之气矣。惟《曹娥》全是分书意度。余尝谓度尚大字八分碑,右军仿其意作小真书,故心手间尚有分法。子敬《洛神赋》用笔横逸疏宕,欲出父书之外,颇见本色。欲求二王律令,观此两种可想象十一,其余殆无足摹览,非谓《停云》刻不佳也。唐以前碑碣林立,发源篆分,体归庄重,又书手、刻手各据所长,规矩不移,变化百出。汇帖一出,合数十代千百人之书归于一时,钩摹出于一手。于执笔者性情骨力既不能人人揣称,而为此务多矜媚之事者,其人之性情骨力已可想见,腕下笔下刀下又止此一律。况其人本无书名,天下未有不善书而能刻古人书者,亦未有能一家书而能刻百家书者。余少年亦习摹勒,彼时习平原书,所钩勒者即尽与平原近。心是所学,谓本是一意,后渐于书律有进,乃知其误也。《戏鸿》、《停云》疵议百出,弊正坐此。而《淳化》则罕有雌黄,特因其所从出者,世不睹其初本,不能上下其议论耳。以余臆见揣之,共炉而冶,五金莫别,宋人书格之坏,由《阁帖》坏之。类书盛于唐,而经旨歧类;帖起于五代、宋,而书律堕。门户师承扫地尽矣。古法既湮,新态自作,八法之衰有由然也。怀仁《圣教》集山阴裴几而成,珠明鱼贯,风矩穆然,然习之化丈夫为女朗,缚英雄为傀儡,石可毁也,毡椎何贵耶!

作品点评:

拙是魏碑艺术中普遍的审美特征,司正博这幅作品以其简洁的笔墨与有趣的结字体现了这一审美特征,乍看之下,似乎这幅作品不太像魏碑艺术,好像其中隶书的结字与用笔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仔细观察的话,整幅作品中不只是具有隶书的基本特征,楷书、行书,甚至章草艺术特征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如“师”“千”“书”“分”“行”“妙”“文”等字具备着十足的隶书特征,“心”“不”“分”等字却是草书的基本写法,但是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来统筹整幅作品,如“亦”字下半部分直接以四个点来代替,“山”字中间的竖画与左边小竖画几近重合,大部分走之底的平捺极为夸张等等,以各种各样的夸张手法来表现,整幅作品尽管是小字,却有着大字的恢弘气势。


张园园·黑龙江省

张园园,女,82年生人。200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本科。师从葛冰华,张跃飞,曾翔先生。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华侨书画院书法院研究员,曾翔泓品高研班一、二期学员。作品及论文多次发表在《青少年书法报》,《书法赏评》等刊物。

张园园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龛收碑出联》

作品尺寸:65×178cm

作品释文:龛收江海气;碑出鱼龙渊

作品点评:

张园园是一位女性书法家,看到其这幅五言联,让人不禁想起游寿、萧娴两位近现代女书法家,这两位女书法家均是以碑入书,而且在气势方面有着独到的探索,张园园这幅作品一样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尤其是在枯笔表现力的探索上让人叹服,整幅作品中可以说没有一个字中不含枯笔,甚至有的字大部分笔画均是枯笔,让人称奇的是却能沉稳、熟练地驾驭毛笔来进行枯笔表现张力。这幅作品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字形结构看似随意却因全局所需而调整,如上联首字“龛”字三个部件均东倒西歪,却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视觉感受,尤其是与下联首字搁到一起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上联第三、第四个字“江”“海”左部六个形态各异的点恰似排山倒海的江海汹涌而来,与下联的“龙”“渊”字中的几个点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崔东明·河北省

崔东明,曾进修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高研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职工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华北油田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问业于魏碑书法名家康殷、李松老师。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10余次,入展省级展览100余次。

崔东明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承晋斋积闻录》节录

作品尺寸:96×178cm

作品释文:王著《淳化帖》中,集大内真迹摹勒上石,内多杂伪帖,而刻本亦肥。后潘驸马复从大内真迹摹刻,视《淳化》中伪者多摘去之,刻在绛州。前人评云,足证《淳化》肉胜于骨之失。然瘠马露骨,又未免失之瘦也。至若《潭帖》《鼎帖》诸刻,则翻《淳化》而不及者矣。《淳化》初刻枣木版,版有断处,以木银锭扣之,拓久则银锭纹见露纸上。后贾秋壑得木版《淳化》,重摹上石,并其银锭纹而亦摹之。其初拓甚善也,后复有屡翻刻秋壑本,则不堪矣。《淳化》最佳,后如《潭》、《绛》诸帖,名目甚多,有从《淳化》翻刻者,有翻而又翻者,亦有从真迹上石者,然皆本《淳化》以为宗,不能过《淳化》也。《宝贤堂》不及《淳化》丰腴,而劲挺过之。《淳化》之健,不及《澄清堂》。《玉烟堂》《馀清斋》二刻皆不甚佳,不及《宝晋斋》《宝贤堂》《停云馆》诸刻。近日如得初刻枣木《淳化》,初刻、初拓《绛帖》,虽一本可值百金。前明肃藩王所翻《淳化》,乃翻刻之佳者。《淳化》《大观帖》中所载王右军真迹,其体逆而促,多扁;伪作者,其体顺而直,多长。结构之稳适,撇捺之敛放,至《黄庭》已登绝境,任后之穷书能事者,皆无能过。然极圆浑苍劲,又极潇洒生动。修内司《十七帖》,宋高宗刻,刻手粗,多失笔意,然骨气劲健,无软弱之病,较唐人双钩本行世为少,而次序亦异。予曾收一宋拓本。宋拓曹之格《宝晋斋》,刻王大令《洛神赋》,与世传《十三行》不类,思翁疑李龙眠书,亦无确据。又谓多杂后人笔意,意指松雪。宋人岂得预刻松雪书?自是松雪酷学之耳。《宝晋斋》,宋帖最下者,不及《快雪堂》。《淳化阁》,淳化年者,旧拓;绍兴年者,后之翻刻也。无万历年号宋拓,近不可得;有万历年号而字肥者,乃明刻初拓。至后来拓本字瘦,神力不全,皆不及也。观《淳化阁帖》,须知得真假,须知得一点真味,须知得腴润之妙。唐人双钩《十七帖》《澄清法帖》,皆邢子愿翻刻,及肃府《淳化阁》,各有妙处。法帖中唯《兰亭序》《圣教序》《九成宫》翻刻最多。《淳化阁》中所有诸名帖,皆不及别处碑版;唐太宗字,别处碑版皆不及《淳化阁》中。《绛帖》肥本的佳,近来皆翻刻,无原本。若得原本,必宋拓也。智永《千字文》有规矩,《十七帖》有气魄,然究竟不如《十七帖》,因较《十七帖》略软。观《淳化阁》中唐太宗字,逸气蓬勃。具此本领,无怪其卑屑王大令也。王右军字大小、长短、匾狭,均各还体态,率其自然。至唐人颜、柳、欧、虞,则剪裁其体,直取方格内整齐,而欧得其骨,虞得其圆,褚得其风趣。《汝帖》刻,清挺《汝刻》少风韵;《淳化阁》风韵少清挺。《汝刻》十分中无《九成宫》《皇甫碑》一、二笔。汉隶莫佳于《校官碑》《张迁碑》《乙瑛碑》。隋楷莫佳于智永《千字文》。今世所传《乐毅论》《黄庭经》诸帖,皆不如《千字文》。汉魏碑如《校官》《张迁》《郑固》《孔宙》《尹宙》《礼器》《孔羡》《乙瑛》《孔褒》《衡方》《曹全》《郭有道》《白石神君》,魏《受禅》《上尊号》《九疑山》,吴《天玺》诸碑,皆最佳者。凡遇此本,急宜收藏。《孔羡》《白石神君》,魏《受禅》《上尊号》诸碑,险劲遒迈,转折皆方,锋棱俱出,开唐人八分门仞。汉人八分,神韵浑沦,有飘逸之致,魏人八分,则险劲遒迈,力趋精刻,斩金截铁,锋骨凛然。《孔羡》等碑,险劲处开欧、李之门,故知古人生辣横撑,皆非无本而然也。汉、魏、五代碑,其种类不多,见即宜收。若《张迁》《礼器》诸碑,得宋拓亦值百金,与宋拓《圣教序》同。《淳化阁》王右军字,其形匾短而古厚圆劲,多带章草,是其真迹。其伪作则转折不圆,笔力不健,轻飘油滑,直可弃耳。《淳化阁》右军之伪迹,多智永、智果及唐人所作,亦有杂献之书者。淳化阁右军字,惟十七帖较分外出色。淳化阁近有割页尾八分书,而仅存篆书者,乃假充原拓也。淳化阁王右军字,一味圆而飘纵者,乃伪作也。观蔡邕、锺繇、梁鹄诸家八分,劲健处最有益于楷法。《大观帖》行间错落,与《淳化》小异,而刻手极精。丙子岁,予得此帖于江南,继后所见本皆翻拓矣。唐碑皆从魏碑中出。草参篆籀,如怀素是也;而右军之草书,转多折笔,间参八分。楷参八分,如欧阳询、褚遂良是也;而智永、虞世南、颜真卿楷,皆折作转笔,则又兼篆籀。以此见体格多变,宗尚难拘。《淳化阁》中虞世南真书,似从庙堂碑摹来。宋拓怀仁《圣教序》,锋芒俱全,看去反似嫩。今石剥落,锋芒俱无,看去反觉苍老。吾等临其字,须要锋尖写出,不可如今人止学其秃也。《灵飞经》乃渤海藏真帖中最佳者。褚遂良书全将笔提空,固是难能,然终觉轻浮,不甚沉着,所以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唐大家、名家善行楷而复能八分者,唯欧阳询、徐季海。他如虞伯施、柳诚悬、颜鲁公、李北海、褚河南诸公,未见八分。楷书中带篆法者,平原之玄静碑、家庙碑;楷书中带隶法者,兰台之《道因碑》。

作品点评:

看到崔东明这幅作品让人不禁想起徐生翁的书法艺术,徐生翁书法的拙是以生硬的古来呈现,崔东明的拙却是以巧妙的安排来体现,整幅作品中精心安排的浓淡干枯笔墨是一种巧妙的安排,更加巧妙的和他在每个字的每个笔画部首中均藏有不同程度的巧思,如首行“淳”字,左部分三个点画有着一定的节奏,“子”部的横画进行夸张化的延伸,使得这个字既熟悉又陌生,与其相邻第二行的“淳”字,左部三个点以行书笔画形态来完成,右半部分则巧妙地与首行“淳”字区别开来,第七行的“至”字以浓重的宿墨书写本就有着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作者将该字下半部分两个横画压得很紧、拉得很长,给人以更加显著的视觉冲击力,“黄”字尽管每个笔画都不是很凸显,两个点使得整个字魅力无穷。


廖胜柏·湖南省

廖胜柏,男,泸溪县书协副主席。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30多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35年。在省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上发表新闻、散文、报告文学、论文等200多篇,其中30多件获奖。书法大赛获奖、入展情况:获第二届“天砚山”杯书法大赛优秀奖;首届“张大千”杯书法大赛优秀奖;湖南省第二届公务员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普法书法展入展;湖南首届楷书展入展等。

廖胜柏决赛阶段参赛现场图

投稿作品:《学书感言》

作品尺寸:97×179cm

作品释文:吾临习魏碑几十载,尤喜《张猛龙碑》和《石门铭》摩崖石刻。前者斜画紧结,方圆兼备;后者线条厚重,弹力十足,体势开张奇崛,气象雄浑,乃魏楷取法之最佳范本也。《张猛龙碑》与此融合有奇效,常习之,心手双畅。

作品点评:

廖胜柏这幅作品的内容道出了其艺术特征,作者研习魏碑书法艺术几十年,对《张猛龙碑》、摩崖石刻《石门铭》情有独钟,《张猛龙碑》斜画紧结、方圆兼备的艺术特征在每一个字中均有体现,《石门铭》线条厚重、弹力十足,体势开张产生的气象也在作品中时有展现。作者认为将《张猛龙碑》与摩崖石刻《石门铭》相融合有着奇迹般的效果,其书写过程也心手双畅,从整个作品来看,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均有着这两个石刻的基本特征,因为此作品是这两个碑刻相融合的产物,自然也就具备着似而非似的艺术效果,甚至有一些字具备着唐楷书法特征,如“门”字的竖钩,“园”字右侧的竖画的笔画形态有着褚遂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这是作者对魏碑艺术积极探索所致。



颁奖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