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而上学新解

 继先心性文摘 2021-01-04

                                                                                                         张工

 在国内的书架或网络上,说起形而上学,几乎都认为是负面的;被接受批判的,这里粗略的原因很容易找到,因为在形而上学词义的解释中,有那么一条明显的观点,它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完全对立的东西。当然,这也不是全部,事实上在西方,对形而上学哲学理论看好者也属于少数。人类世界在佛经中被称为堪忍世界,众生愚痴,对世界的认识大都是颠倒的观点,不明业力轮回,执着太重,当然不愿舍身舍离。这样的说法体现在对形而上学的看法上便是如此。

 本文“形而上学新解”,直言就是对长期以来一系列观点的叛逆,笔者有意要对形而上学来一个正本清源。概括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经、道德经、易经其中很关键的内容,讲的就是形而上学,对形而上学的否定,也就等于对这些传统文化中核心理论的否定。从另一方面讲,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根本也形成不了对手,前者是形而上;后者是形而下,它们完全是属于二个层次的东西。我们接下来所作的分析,将有助于读者理解我们的观点,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何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一词最早源自《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仅仅从中文理解,应该上者为“道学”或“实相学”,也就是事物的“本体”(本质)以及“研究无形象的、非物质性的、可以作为规律或准则的事物的学科”。下者“器学”指的是产生于上者基础之上的现象。在远古年间,“形而上学”只在中国有,是中国思想和智慧领域的精华,它的题义主要就是讨论世界本体问题,而对于本体本来就属于一种探索的过程,就像中国道家所言的大道一样,对“本体”的追究本来就是不可分明的。

 把形而上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主要出自西方。形而上学最初由亚里士多德在一本包括十四卷的著述中构建。尽管亚里士多德在实质上创建了这门学科,但他却从来没用过“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来指代这门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解释大多数人认为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存有歧义。有时,对象是“诸第一原因和本原”;有时,研究对象指的是一切存在者。不过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二者并不存在歧义,一切存在者指的是整体或全部,各门科学也研究存在者,但各门科学仅研究某一部分存在者,并非一切存在者。整体或全部就是最终的本质或本体。

 如果仅从上面的解释来看待形而上学这门学科,本不应该出现什么问题,形而上学就是一门面向本体、事物本质的学问。大量的质疑应该出现在唯物辩证法盛行之后。从百度的注解中,形而上学虽然被界定为是对世界本质的看法,却又认为是一种与辩证法对立“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认为是为神学服务的。它的基本观点被归纳为:

 1、以孤立的观点同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相对立;(就事物关系而言)

 2、以静止不变观点同辩证法变化发展观点相对立;

 3、以片面的观点同辩证法全面的观点相对立;(就一个事物而言)

 4、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它同辩证法对立的焦点。

 现在就来说说我们的观点或叫新解。上述对形而上学的看法虽然分为四个细节,实际上要应对辩解时,发现这四个其实说的是一件事,那就是对唯心主义的不认同。形而上学是唯心主义的方法论;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二者的根本不同,一是在同一尺度上互为对立,即在辩证(矛盾)的角度上观点互为颠倒;二是在不同的尺度上,唯心主义在层次的上端,我们通常认为是用宇宙观来看待问题,唯物主义在层次的下端,是用世界观来看待问题,显然,究竟谁是片面、局部,谁是整体、全部一目了然。事实上,唯物主义在多种场合毫不留情地否认唯心主义,可是唯心主义并不这样回报唯物主义,而是带着一种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因为唯物主义也包含有它的真理,只不过它的真理是局限经验的,如在物质世界是可行的。这个世界发展至今,连铁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承认,人类能够认识的物质世界仅占宇宙的5%,还有95%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既然如此,你那5%怎么能够决断自己是代表全面、整体的、着眼于95%未知的探索是孤立、静止、片面的呢?

 粗看唯物辩证法的结论“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事物,并且否定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会感到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先哲会如此的不济,搞出一套连小学生都明眼可以判断出的错误大论,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唯心和唯物之争。

 一、形而上学还有一种称谓,叫“超物理科学”,其意就是以精神、意识为主的认识科学,所以被认为它是“超自然”的,和神学十分关联的学问。显然这样方法论建立起来的“本体论”必然是唯心的,是心学;意识学,它的初始状态是唯一的,这个唯一并不能理解成是孤立,而是整体,宇宙最终的本质是意识而不是物质,所谓的物质世界仅仅只是其中的部分或片段,它的分身而已。

 二、形而上学是研究本体的学问,不可否认,绝对的本体是不变的,就因为它的不变,所以真正的本体是无法被究竟的,即绝对的第一因是无法被我们所确认的。但是,宇宙必须要有一个开始,生命必然存在一个源头,这就有了一个绝对本体的模型,其本质是变化相对的,可是对它的理解又必须参照于绝对,是唯一的(孤立)、不变的(静止)、永恒的(轮回构成了时间上的永远)。所以,我们才有了不仅是宗教方面的“上帝论”、“实相论”、“道论”;同时又建立了科学方面的“整体全息论”。

 三、正因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是相对意义的唯一、整体、不变、永恒,所以宇宙的本质是“一切皆定!”“后面的事(现象)都是事先(本质)决定了的。”所谓的“命由天定”也是成立的。这里重点来说说“一切皆定!”的原理。

 本体的永恒论注定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封闭的圆,并且这个圆是在绝对本体的海洋中瞬间构成的,几乎处在一个没有时空的环境,即具有极致的振动(变化)频率,它在刹那间就完成了宇宙从头至尾(轮回)的一切变化,甚至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变化归纳到不变的本体行为中去,这就是圆或叫“既定”的由来。而我们随后的一切,包括已经发生过的和未来要发生的,就如一部已写作好的小说,后面的现象只不过是在复读浏览,同时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进行有限的修改,这就是改命或行运,也就是唯物论者所说的普遍的运动(现象)。可以想象,这刹那间的创世过程是光速所限的物质运动能够完成的吗?所以,这宇宙的本质不管如何认定,一定不是物质的。

 四、形而上学还有一个遭受非议的观点,“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即变化,变化即现象,现象是外向的,而不是内在的。是内在本质的投射,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以致现代科学都承认:一切现象皆幻影,都来自于意识的投影。此外,以现象世界来说,矛盾确实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础,但是,平衡却会推动事物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由形而上学“本体论”导致产生的层次论,它和对立论(矛盾)一起构成了万事万物必备的二元四象理论。

 形而上学是古代的思辨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基础所在,在物质至上的时代遭受普遍的非议,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最终的演变必然会引导大家走进真理的大门。

                       2020.7.2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