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淮北大地的乐章

 马尔的视觉 2021-01-04

我们的车经四马路向济宁进发的时候,2021年元日的早晨,沐浴在朝阳里的小城显得无比俏丽。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旭日照射出来的温柔,好似深爱着的女人的眼神。

很难相信这是新的一年里严寒标杆出的清晨的景象。

我们要奔驰300多公里,为小城的一位画家在济宁的一次雅集活动助阵。

上车前,我把《画家李雷印象》一文在公号里推了出去。文字叙述了我和李雷的相识,对他近期创作的概观。

东篱堂主沈怀远转的时候,用了“小城大画家”之赞誉。


车里还坐着文联老主席郭宜中。此时还不知道,次日我们将在济宁博物馆郭守敬和马之贞的京杭大运河纪念像跟前,展开一场郭家与马家的当代对话。

京杭大运河,济宁的重要堪比扬州,它的上高冈的水系设计,其智慧和精妙,与都江堰异曲同工。

郭主席跟李雷兄相熟甚早,去济宁的路上,他谈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也是他几年前概括李雷人物画的两大亮点:超越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实现传统水墨的现代转变;把大写意活化到三国人物的营造上。

宜中兄和原美协主席纵横老师,皆为小城很有影响力美评的大家,看了李雷的一批画他就断言:“李雷的三国人物画,必将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对中国水墨人物画所做的发展和创新,当为淮北书画的骄傲。”

也是另一版的“小城大画家”之说。


济宁郊外原野的雪仍残存余声,明晃晃的耀眼。

李雷兄有点小激动,零下8度的天气,三个多小时的单程,郭主席、堂主我们出现的时候,他兴奋的迎出来,拉着手晃。

对这次在山东济宁办展,李雷非常重视。

往返几次,筹划一个多月。

山东是中国书画大省,济宁更是传统文化大市。

仅说印章一块,济宁有六位西泠印社会员,而整个安徽只有四位。“西泠印社会员”的招牌,比中国书协会员更硬气。

济宁也是孔孟故里,而以关公、钟馗作为表现载体的李雷的水墨人物画,便扎根在儒教的仁义礼智信基本价值观上。所以济宁也是李雷的文化和精神故里。

他的展标用了孔子和关公两个人物,这种连接表现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传承,用心是极其刻深的。

中国人的历史,就是人文与精神特质的血脉相连或割裂出剧痛的沉沉浮浮。

李雷把这次展览称作“书画雅集”,很重要的立意就是想和济宁的书画界同行以展出作品为话题,做一次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深入交流。

把这么多年李雷式的探索,展开给济宁的书画家去检验、评判。

他也以这种方式寻觅知音,寻求应和或批评的声音。

雅集地方的选择,他也和汉园的高馆长用足了心思。他想让自己的人物画从殿堂里走出,放到自然环境里去观赏,以此致敬画里蕴含的所有的民俗文化元素。

其实是很冒险的举动。

殿堂展厅的凝聚性,灯光、装饰提升画作阅读效果的手段一并要丢弃,就像是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角儿,素颜跑进野地里唱“空城计”。

李雷就想看看作品自身的笔墨语言,究竟有多大的视觉和审美影响和冲击力。

庭院里的展出,他比之近代法国画坛的“沙龙展示”。

连我们都没想到的是,30多件作品件件被济宁同行盛赞,引发了热议。

济宁市政协文史委王主任说,李雷的画是字画诗印的集大成,堪比吴昌硕的追求与达成;济宁市书画院郑院长直接评价为“大画家的力作”。

济宁电视台王台长既是资深媒体人,也是济宁的著名美评家。

他在画展资讯里写道:观李雷的人物画,绝对不会出现与人雷同的感觉,却会浮现出似曾相识的眼熟。这种似曾相识,不是看到谁创作过这些画,而是中华文化民间艺术符号积淀的折射。

在李雷的人物画里,充满了抽象变形的意味,他那种象征的符号已经变得更加抽象,却能够让你一眼即识,且印象深刻,能给人留下强烈而持久的视觉冲击。

他的人物画在经历了多次的蜕变之后,凸显出笔法和墨法的有机结合,每一笔都体现出笔法的变化和墨色的变幻,达到了中国画技法的新境界。

王台长也是绘画爱好者,他对李雷的着笔用色有细致分析:以篆籀笔意入画,中、侧锋并用,使转纵横,墨色浓淡相宜,线条枯润相生,体现在画面上只有寥寥数笔,看着似是而非的形象,实则是最为概括的形象。

李雷作品用色极少调和,红黄绿多为简单的纯原色,热烈明快,张力浓郁,妙趣横生,缤纷的色彩体现的是红尘中的丰富和热闹,有一种奔放的快感。红得彻底,决不拖泥带水;绿得纯粹,一气呵成。

他运笔老道,用色大胆,笔墨所及,处处彰显独特的自我视角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让人不禁暗自拍手叫绝。

在王台长的行文里,我读出了济宁文化人的厚重底蕴。

李雷的画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业内外高度关注。

他的创新性和独一辨识度皆有特点。

行家赞他色墨并重,浓烈酣畅,造型稚拙质朴,笔墨灵动活泼,线条有较高的质量,形成了作品的独我特色。

不同于一般的写意逸笔,李雷的画面渐趋于繁,刻画更为深入,更讲求造型和色墨的微妙变化,整体疏密聚散的安排也更为精致。

他有文人画的根底,却不拘泥于追求文人性灵的抒发,更强调绘画性。他从戏剧、社火中汲取了较多的视觉元素,因而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出民间的、大众的审美趣味。

深厚的版画素养也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鲜明的设计与构成感,进而体现出传统水墨的现代转换。

李雷的独创性非常突出,传统笔墨的来由是他的食材而非简单的营养,民俗呈现出衔接而非搬弄的刻意。

版画是其笔墨韵味的造化。

水浒传里的梁山泊故事就发生在济宁地界,济宁的几位同行力推李雷画一些水浒人物。

李雷表示可做探索,他正在研读的汉画石的表现技法可做尝试。

室外已是零下九度。

这次雅集显然是成功而感人的,大家在冰天雪地里看画谈画好几个时辰,并没觉得多冷。

通过李雷和他的画,济宁的艺术家们知道了还有淮北这座了不起的城市,这座城市还有一批了不起的艺术家。

来自淮北平原的一声歌吟,温暖了济宁的冬。

作者相关文章

画家李雷印象——《东篱故事》人物篇选登

东篱原就是一本书——《东篱故事》自序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