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歌汉阙:夹江杨公阙

 CHANJIJI陈吉吉 2021-01-04

蜀国多雨,近雨城更多遇雨。自雨中乐山奔赴雨中夹江,雨没有丝毫减弱之意,却有加重的势头。我和小溪在路边买了把雨伞,我又身披了一件临行时,小妹采购的雨衣,乘三轮车,向着雨中杨公阙而去。

杨公阙园环境清幽,看阙老两口人极好。虽然听不懂我们讲话,却一直不停的为我们找雨具,想为我们遮风挡雨。此情此意,让我想到自己的父母,每每总是在雨天为出行的我准备雨具,于是不禁泪潸潸。雨中的杨公阙拍照不易。好多细节没有拍好,匆匆一观便离去。留下个念想,将来还想去看看杨公阙和看阙的老两口。

杨公阙为三国时期益州太守杨宗的墓阙。杨公阙东西对称,坐南向北,各由露出地面的十块巨大坚硬的红砂石垒建而成。依据石材质量及硬度、颜色,阙座宽大厚重,推测为雅(安)石,中、上部石质、颜色与本地千佛岩的石质相似,为本地岩石。阙身每块巨石间,自然重叠堆砌,充分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目前,只有西阙上铭文尚可辨识一二。

关于阙主。在《夹江县志》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记载:“汉二杨墓……有石阙二座东西并列,一镌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道十六字;一镌汉故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十五字,俱隶书。”如果根据夹江县志的记载的话,杨公阙应该分属杨君和杨畅的墓阙。二阙并立,却分属不同的人,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东阙上仅有北宋题记一铺,上刻有“时大宋岁次末朔景德肆年孟夏月二十有四日使帖口口口口攒为图经入进故记之”的内容。“汉故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并未得见。

西阙于南宋淳熙年重建。负责磊筑工程的是当时的邑令杨仲修,他在磊筑完工后,题诗一首:“府君阙二右识亡,沟啮厥趾左复昂,肇汉迄宋淳熙皇,屠维作噩主岁阳,昏七星中朏夜央,軯□震掉吁独僵,奔神泣幽原惨荒,后七旬浃晦弋藏,倒流瘗壤居墓旁,乃据断偈屹两行,刓画勒故居祠方,令其裔末作题扬,仲修德阙临邛乡,仿佛君子咸无疆。淳熙十六年己酉三月三日。”

从杨仲修的诗意上看杨仲修是照碑上断裂的痕迹竖好碑原文刻画以前字迹,并未将“太守”误刻为“州牧”。至于“东阙”称为杨畅阙,上面如有“仲普墓道”字样,不至于在宋代就漫漶毫无字痕。实际上,从北宋末的赵明诚、南宋的杨仲修到何绍基及历代文人墨客,恐怕都从未在东阙上看到“汉故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的文字。而至今东阙上仅有前述“景德”题刻,并无其他痕迹痕迹。

所以,目前只能认可杨君阙一种可能。二阙分属二杨的说法,有待进一步认真的研究和考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