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读|聪明的圈套

 阳光心情jr 2021-01-04

有语谓聪明过头,通常指的是算计太多,结果反而受累。《红楼梦》有句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当我们说某某人聪明过头时,通常带有贬义的色彩。

其实,聪明永远不会过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芯片、人工智能等产品日新月异,足以证明人类具有无可比拟的聪明。通常说聪明过头,其实说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聪明没有伴以智慧,或者说是缺乏智力判断,最聪明的人可能就是铸成最大错误的人。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区别聪明和智慧:一辆马力大的跑车驰骋飞快,足以使你在一天内玩转上海,但是大排气量的马达不足以保证你能安全地玩上海,如果开车的人不懂交通法规,不谙安全开车,那么上路不多久,肯定会吃到罚单,甚至命丧黄泉。报章曾有过报道,说是美国很早就有专家认为“千禧一代”(24-39岁)头脑聪明,但容易犯错,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那些所谓专家、所谓学者的经济主张几乎使得人人遭劫,美国才开始强调投资理财的判断必须是理性的,要以证据为基础等等。

人们称学习成绩优秀的人为“学霸”,“学霸”者,聪明的人是也。但如果对名牌大学的“学霸”作一调查就可以发现,缺少基本生活常识的人大有人在。我中学的一位同班同学,被公认为数学奇才,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进北京的一所著名的大学,后来在研究所工作。但是,他连料理自己基本生活的能力也不具备,不到70岁就被家人送进了养老院,实在令人扼腕。

这就是聪明的圈套: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往往不太容易听取别人的忠告,也不太会从自己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有多个学位的人面对问题往往会固守自己的偏见,其后果不仅仅是个人受累,也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更有甚者,那些中招聪明圈套的人,往往善于用各种理由来使自己的中招合理化,甚至倚重迷信八卦来为自己辩解。一位朋友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攒了些钱回上海买房子、买股票,结果屡屡碰壁,却迷恋上算命、八字等,最近他说正在思考写一本书,用命运的理论来阐述投资理财。其实,他忽视了自己判断力上的问题,充其量是用一种偏见来替换另一种偏见而已。

摆脱聪明的圈套,不需要灵丹妙药。谦卑一点看待自己,放下身段待人,广开言路,容忍反对的意见等等,这些看似常识,却是自以为聪明的人最难做到的。我注意到有一档电视节目谈及夫妻间发生激烈争吵,节目主持人没有作直接的调解,而是要双方放下架子,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发生冲突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误的地方,结果是不仅冲突迎刃而解了,夫妻还增加了互信和亲密感。

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而智慧是可以学会的。问题是当今的社会依然鼓励逞能、强势,而比较慢条斯理、比较周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受重视。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提出问题要学生举手回答,嗣后,老师往往不忘表扬第一位举手的学生。据我所知,这种把速度、把反应快奉若神明的教育方式,有些老师还在运用。过于急功近利,就会看重速度。我们往往说此人有小聪明而没有大聪明,就是指此人比较功利而缺乏智慧。(周炳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