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染色——草染与石染

 长剑三尺 2021-01-04

石染与草染均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染色技法,现在一般称为“草木染”或“植物染色”,“天然染色”。

石染即是用朱砂、矾石等矿物作的染料。亦指用这类染料染衣服。夏纁玄《周礼·天官·染人》汉 郑玄 注:玄纁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石染当及盛暑,热润,始湛研之,三月而后可用。” 孙诒让 正义:凡染用草木者,谓之草染,祭服所不用。祭服纁玄,染必以石,谓之石染。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已经知道染色。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发现赤铁矿(赭石)粉末和涂染成赤色的石珠、鱼骨等装饰品。新石器时代的涂彩更多。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酒器和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红、白、黑、褐、橙等多种色彩。当时所用的颜料,大都是矿石研成的粉末。除粉状赭石外,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发现朱砂。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彩绘和研磨矿石等工具。这些矿石的粉末,曾用于纺织品着色。

石染的主要染料有

赤色的朱砂 ,朱标,赭石黄丹。黄色的石黄雌黄土黄。青色的空青、扁青、曾青、白青、沙青五种,均有毒。绿色的铜绿,石绿,沙绿,孔雀石。白色的白垩、铅粉、蛤粉。黑色的黑石脂此外,如玛瑙、珊瑚、宝石、松花石、琥珀……不是普遍被使用的颜色。矿物质颜料通称石色

石染是最早使用的染料,但随着植物染料的兴起,石染逐渐被草染说代替,因为草染的染料真丰富,色彩更多,使用更方便,效果也比石染好。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缁。(《周礼》)都是关于染事的描述。而《诗经》中终朝采绿,不盈一焖,……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东门之蝉,茹蒽在彼则具体点明了所用染料是靛蓝和茜草。据《周礼》载,在西周初年国家就设有专司染事的管理机构,主管染料的征集、加工和漂染。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则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主要的染草有蓝、茜、芷和栀等,多为人工种植。染青色主要用蓝草。染红色,主要用茜草。染黄色,用栀子、地黄。染紫色,用紫草。染绿色,用艾草。染皂褐色,用皂斗。黑色调染料植物中大多因含有丰富的鞣质而能染成黑色。鞣质需在铁媒染剂下才能染得极佳的黑色。常用的有麻栎的果壳,榛、槲的树皮和薯莨的根部等,其中麻栎的果壳,在周代已经使用。

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诗.小雅.采蓝》:终朝采蓝。,《说文》:蓝,染青草也。,《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蓝草,泛指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其中有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爵床科的马蓝等。

红花(又名红蓝草)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无染料价值;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红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艳的一种,故用红花染成的红色被称为真红或猩红。我国红花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 
  我国用红花染色始见于西汉,《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汉唐之后红花成为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红花染色技术在隋唐之际亦从我国传入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明代的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均对红花染色工艺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紫草根可用作染料,染紫色。在八、九月紫草茎叶枯萎时,采掘紫草根,加椿木灰、明矾媒染,可染得紫红色。紫草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很久,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韩非子·外储说》中曾记载: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现代医学证明,紫草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较早出现的植物染料之一。茜草的根可作红色染料,色泽娇艳而略带黄光,染色牢度良好。茜草染色开始于商、周时期,是秦汉之前用来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茜草的提炼工艺和染色技术在隋唐时期曾流传到日本。西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被誉为真红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取代了茜草作为红色染料的首要地位。此后,茜草虽不再作为大红色的主要染料,但仍然大量用于其他各类红色调颜色的染色加工中,一直延续到近代。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古文献中早有记述,《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西汉毛苌传《郑风。东门之墠》云:茹藘(音虑),茅蒐(音搜)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茹藘,茅蒐,蒨(音茜)草也。(按:蒨草即茜草)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

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绿色类的冻绿(亦称中国绿);蓝色类的蓝草(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的色彩。 

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草木染也称植物染色。由于天然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对于蛋白质纤维、纤维素纤维而言,染色方法主要有无媒染,先染后媒,先媒后染,同媒染色等。最佳染色工艺应该依据染料性质来定。

文:黄荣华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