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标准答案愚化了孩子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第108期】让孩子学会学习系列(70)

莫让标准答案愚化了孩子

01

“3”到哪儿去了

上幼儿园5岁的贝贝回家做作业,其中有一道题“数字宝宝捉迷藏”。作业提示称:数字宝宝在图画中躲起来了,请找找它们藏在哪里?然后用线和左右两边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贝贝“找到了9个数字,就是3和10,怎么都找不到。“我明明认识0到10的数字呀,怎么做这道作业的时候却找不到了?”

贝贝大惑不解。大人们帮着找半天也没找到,家长把作业发到网上,众网友也没有找到……

大人们说,这样的作业实在是太难了!

02

孩子眼中的数字是鲜活的

果真如此吗?笔者以为并不尽然。

有首儿歌这样唱道:“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上飘,3象耳朵听声音, 4象小旗随风摇,5象衣钩挂衣帽, 6象豆芽咧嘴笑,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拧一道, 9象勺子能盛饭,0象鸡蛋做蛋糕。”

五岁左右的孩子,正是想象力丰沛的时期,在他们眼里,一个个数字不是枯燥僵直的抽象符号,而是鲜活灵动的具体事物;反之亦然。

当孩子“认识”数字以后也会把任何形态各异的具体事物,“抽象”成一个个“蹦跳”的数字,甚至有时在我们大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孩子们却乐此不彼。

从这个角度说,这道找数字作业题也就没有那么难了:一个花叶是3,两个花瓣也是3,白鹅的尾巴是3,“8”的一半也是3……在这幅图画上,3几乎无处不在;10也是如此,组成10的“1”不一定那么直,“0”也不一定那么圆,二者更不一定挨得那么近……

03

“标准答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可是,我们的贝贝小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找不“3”,“我明明认识010的数字呀,怎么做这道作业的时候却找不到了?”从贝贝疑惑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贝贝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更是一个认真的孩子,他一定认识“3”,而且对“3”的记忆非常清晰,正因为记得清晰,认真的贝贝便非要找出一个和258等数字一样的“货真价实的、标准的3”,而且按作业提示“数字宝宝在图画中躲起来了”所以,贝贝就把花啊草啊看成是数字宝宝的藏身之地,而从来没去想些花草本身“是不是”数字,从来也没想着要把花草动物和数字联系在一起……

这显然不符合5岁孩子的认知特点:五岁的贝贝已然被“知识”所禁锢,丧失了作为一个儿童应有的想象力,回答问题非“标准”不能是答案。

 有想象才会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始点,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想象力并不神秘,它是孩子天生与俱的。三五岁的孩子正是想象力飞速发展时期,他们认为花草树木会讲话,桌椅板凳能行走,飞鸟鱼虫把歌唱,老虎小羊好朋友……在他们的眼(想象)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充满灵性,都可以相通,把一个花瓣看(想象)成“3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孩子的这种想象力是弥足珍贵的。

04

想象力比分数更重要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天,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幼儿园薇拉小姐教的。此后不久,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其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想象能力。

这在中国家长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送孩子到幼儿园干什么?就是想让孩子学知识。在中国家长的思维里,知识只有两种,一是识字,二是算数。

有一个朋友的儿子3岁,半年间给孩子换了三家幼儿园,原因就是原来的幼儿园只让孩子玩游戏,不教孩子学知识。最后这家幼儿园天天教孩子识字、算数,孩子入园不到一周就认识了几十个字,会算十以内的加法了,朋友为此颇为得意。

在中国,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现在的幼儿园招生喊的最响的口号就是“打造神童”,从幼儿园出来就可以直入三年级……所以,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如果老师不教孩子识字,那是不可原谅的!伊迪丝妈妈状告老师教孩子识字的做法,如果不是疯子,就是神经出了问题:想象力能当饭吃?想象力能考分数?想象力能帮孩子考上大学?……识字、算数、分数才是硬理!

05

一味追求分数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

美国的小伊迪丝后来发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伊迪丝妈妈的官司却是打赢了,现行的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美国的幼儿园,老师一般不教孩子学识字,但是,正是在这“玩”的起跑线上,美国不但造就了芭菲特、比尔盖茨,还有众多诺贝尔获奖者的传奇……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没有出生,就给孩子制定出了“最科学”“最完美”教育方案,孩子呀呀学语,嘴里哼得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唐诗宋词;

幼儿园里孩子个个聪明绝顶,三岁的孩子《弟子规》倒背如流,五岁的孩子便可读报自如孩子上学前,百以内的加减乘除更是如数家珍;

一年级的孩子考试99分在班里还是倒数名次,因为班里孩子个个双百,排名次要按交卷的顺序;三年级开始,双百的孩子开始逐渐减少,到了初中,优秀(平均80分)的孩子便占只到班内的二分之一;到了高中,真正优秀的孩子屈指可数,在我们山东,近年来高考,一本分数数线基本上在良好(换算成标准分也就是七十分)左右徘徊……

等到上了大学,我们的许多孩子更是士气全无,甚至不少状元也挂科;

及至走上社会,有调查显示,没有多少状元能在各行各业做出卓越业绩;

这也就是说,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我们的孩子的越学越差,小时候聪明的孩子不知都到了哪里去了?

06

结语:能想象才是孩子聪明的标志

中国的聪明是分数,美国的才能是想象,人没了想象力就连电脑也不如,只如同一台靠齿轮传送的机器,再也没有了创造力和创新力……

所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我们教育首要的问题。

而我们当下的教育恰恰相反,正用“知识”,逼退孩子的天生与俱的想象力。

就像案例中的“找数字”,孩子的为什么找不到?正是我们“知识”教育的结果。孩子的学习就是做题(应试),做题需要的不是想象而“标准答案”。

不是吗?我们的孩子找不到,家长就帮忙找,家长也找不到。家长为什么也找不到,因为他们要找一个能作标准答案的“纯粹的3”,在这幅图里显然就找不到了“标准答案”。

于是乎,我们的家长开始愤愤不平,为孩子鸣冤叫屈,把题目发到网上求答案。

更可悲的是,众网友也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的题目太难!”。

这实在不知道是题出错了,还是我们大人的思维出了问题!

应试教育成长其来的大人们,把孩子带进“标准3”的死胡同里,久而久之,孩子们宝贵的想象力就会被“标准3”样的答案给耗尽了……没有了想象力的孩子,无论其考试分数多高,也是没有发展途的……

忽然想起,多年以前一个比较经典的故事:有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大学生听了,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初中学生听了,踌躇了一会,回答说,“是英文字母O”;问到小学生时,回答:他们很干脆地回答“是零”;问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月亮“、”烧饼”“乒乓球”、“家里防盗门上的猫眼”、“老师生气时的眼睛”……事后,有人给这个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现在,如果拿这个问题问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我想我们的小朋友会有两个答案:“数字0和英文字母O。对于这个答案,我们实在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