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孩子个“星期八”,他们的天才之芽才会萌发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398期】

还孩子个“星期八”,他们的天才之芽才会萌发

        一个学生曾写过一篇作文《我想有个星期八》,文中写到,“我是天下最忙的人,一周七天从不休息,星期一至星期六,白天上学一整天,晚上作业到十点;星期六下午要上绘画班,星期日上午要上奥数班,下午要上钢琴班,晚上还要做作业,妈妈抱怨时间太少了,还有书法、舞蹈、提琴没有学……一周又一周,“周”而复始,不知要到何年何日,我真得感觉好累好累……大人一星期只上五天班,休息两天,而我一星期七天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真想有个星期八,闭目养神不干啥……”

        我们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希望孩子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是状元,因此恨不能让孩子一夜之间背会大百科全书,学会十八般武艺,因此每天的时间挤了再挤,各种补习班一个接着一个……可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稚嫩的双肩是不是能承载起我们无边的“欲望”?孩子的承受能力是不是无边无限?我们都有吹气球的经验,吹到一定程度便不可强吹,超过一定限度,美丽的气球便将销香玉损。

        揠苗助长的道理人人明白,可是揠苗助长的事我们干得却不亦乐乎。不管孩子想不想做、愿不愿做、能不能做,我们都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做。我们总认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的成长,可事实证明,结果却往往事于愿为……气球是不能强吹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吃饱了需要时间来消化,消化吸收了才能再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走一程要休息,只有休息好了才能积聚起前进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学习也是如此,学过的知识要有时间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要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才算真正学会。如果只是一股脑儿把知识硬塞进大脑,不消化,不吸收,那么这些知识就毫无意义,甚至会僵化,会阻碍人的学习,影响人的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爆炸,新知识每时每刻都在诞生,在这是新月异的社会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关键不不是看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不是具备了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一个人记住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会不会应用,在运用中创造新知。

        电脑的记忆不可谓不强、互联网上的知识不可谓不多,可是没有人的干预,电脑只是一台机器,没有人的综合、分析,互联网只是一堆堆抽象的文字符号而已……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自由闲暇的时间,否则就无从谈起。

        要给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该休息时就休息,该游戏时就游戏,休息非休息,游戏非游戏。休息是为可持续学习积聚动力,游戏本身就是学习。处处皆知识,事事长能力。

      还孩子个星期八,他们的天才之芽才会萌发……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