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职称评聘时,师德情况单位已查证公示,师德码是多此一扫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平湖一柱 第1325期】

【核心提示】这种看似借助大数据的“师德码”很先进,很方便,但实际上,99.99%的教师都相同,使用频率并不高,因此,其存在的价值并不大。但收集、整理、录入这些数据,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花如此高的代价只为每年几次的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推优评先时“扫一扫”,实在是一种浪费……


近日,浙江温州市上线“瓯越师德码”,引发网友的质,甚至中间还夹杂着着不少的声讨声。有人把它比为教师群体的“良民证”;有人认为这是对教师群体的感情伤害和人格侮辱;还有人大呼“狼来了”,从此广大教师要心惊胆战地教书……为此,蒲公英评论员吕老师发出正面声音,师德码”并不那么可怕,其“副作用”也不必过度解读,其实施还是有其积极、务实的一面。

其一,“师德码”释放善意,着眼于建设。无论绿码、黄码还是红码,都是教师自己个人书写的“师德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只是如实记录,不会无理强加。

其二,“师德码”主要用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推优评先等方面用作参考,不对社会公布,学校与教师“你知我知”,没有“他知”,更不会随便“一扫便知”。

其三,“师德码”着眼于建设。黄码、红码教师试图转岗“洗白”,行不通,这是对孩子、对教育的高度负责。

对于第二点,既然大家都不扫,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扫一扫,那么此码存在的意义便不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宝贵的数字资源更没必要;对于第三点,教师转岗“洗码”行不通,也仅是指在温州“有码的境内”,出了温州“,他处无“码”,“码”便失去了作用。而在温州境内,有违师德者是记录在案的,文件、档案都是教育系统”通用“的,个人也是无法洗白的,因此何必再多此一“码”呢?由此返回去再看每第一点,无记录便是“绿码”,则更有些人吃饱了撑的慌,没事找事干了。因为,参照此法,社会上每个公民,只要没有过违法行为记录,岂不是也都要弄一个守法绿码?如果社会上两人相见,就亮出绿码以显示自己"遵纪守法",那这个人如果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隔壁阿尔,就是神经上出了毛病。

吕老师还说,师德建设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借用力大数据用,“师德码”汇总、记录教师“师德史”是一种创新。我想,这是对师德建设“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误读了。

师德建设要与时俱、跟上时代步伐的核心与重点应该是教师的师德行为要根据社会和国家要求,根据学生学情变化而变化,要与新时代要求要求相适应,而非是在师德师风记录的表现形式上。

而且如前所言,这种看似借助大数据的“师德码”很进先,很方便,但实际上,99.99%的教师都相同,使用频率并不高,因此,其存在的价值并不大。但收集、整理、录入这些数据,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花如此高的代价只为每年几次的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推优评先时“扫一扫”,而且在“扫码前”,个人已做了诚信保证,相关单位已做了调查证实、负责人签了字,单位盖了公章,并进行了公示,早已把“红码”者排除在圈外,更不要说还有文件可以再查证,如此情况下,非得再弄个师德码“扫一扫”,是实实在在的“多此一扫”……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