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保险以来,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保险公司没听过,靠谱吗?会不会倒闭呀?大家有这种担心,我非常理解,毕竟对保险没那么了解。但说实话,等你真正了解中国保险业的各项制度后就会发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保险公司成立之前要经历层层审查,没有雄厚的实力很难拿到牌照。 按《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2亿,且必须是实缴,一般没有10个亿都很难成功。 而且光有钱还不行,股东实力也要强。每一个所谓的小公司背后,都可能站着一位实力强大的金主爸爸,甚至中央政府。 保证金一般是不能动,除非万不得已,保险公司到了破产边缘,这些钱才能拿出来补偿用户。 比起其他行业,保险业的风险意识真的高了好几个level。 其他行业都是嫌钱不够,借钱搞事情;而保险业,刚成立就要为防止破产做准备,即使破产的可能性很小。 保障被保人权益,保证偿还能力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 保险公司卖出保单时,就做好了理赔准备。每卖一份保单,必须计提相应的责任准备金,用作未来可能的赔偿。 这也是不少新成立保险公司亏损的原因,关哥之前专门解释过:保险公司每年收那么多钱,为啥还亏损? 保险公司获得利润后,不能全部分给股东,必须留一定比例在公司。这样做,年景好的时候能存点粮,年景不好的时候能拿出来吃,为的就是保险公司能够长期经营下去,不让保险公司盈亏波动那么大。保险公司带上这三重紧箍咒后,监管爸爸还会时刻盯着。保险公司每季度末、每年末都要向上汇报。有点像员工给老板汇报KPI。 监管爸爸审查后,一旦发现谁偿付能力不达标,就会过来敲打一下: 你这偿付能力有点低,得加钱?(股东增资) 你偿付能力都这样了,还花钱开什么分支机构?(停止新开分支机构) 你这产品可能会有利差损,以后不准卖了!(叫停相关产品) ...... 给大家科普一下,中国现在用的「偿二代」系统,每季度末、每年末都会用详尽的数学模型对保险公司进行压力测试,通过测试后,就能确保保险公司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倒闭。 保险公司投资范围及比例受银保监会严格管控;保险公司财务与资产独立,不得通过借款、违规担保占有 对应法条:保险法第106条,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第16条,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管理办法第10条;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投资是以低风险的国债、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就算现在股市行情再好,也不能满仓一把梭。比如我有100万重疾,保险公司会分一些给再保险公司,比如50万,等到理赔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分别承担50万,保险公司的风险就下降了。今天二条就是一个涉及到再保险的案例。 如果上面这一层层防护都没抗住,保险公司依然濒临破产,我们还有最后的终极兜底制度。保险公司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由保险保障基金依法提供救济;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国务院监管机构可以对其进行接管。对应法条:保险法第99条、145条,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保险保障基金是由银保监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保险公司每收一笔保费,就要拿出一定比例缴纳基金。一旦发生极端风险,就会动用基金进行救助。监管部分接管安邦后,保险保障基金直接注资608亿,真的是不差钱。在这期间,所有保险理赔、兑付也都是正常进行的。如果所有方法用尽,还是没把保险公司救回来,国家会指定进行相关机构接手。这种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没发生过。银保监会的官方公众号也曾发过一篇文章,详细解读过中国保险行业的监管问题:担心保险公司会倒闭?闹哪! 看完你应该会对中国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有信心。 说实话,很少有行业像保险业这样,有这么多部法律管着,还有专门的行政部分盯着。归根结底,保险是规避风险的工具,保险公司倒闭的风险,大家都很难承担。这一点国家比谁都清楚,所以对保险公司的管理,一切从严,基本从生管到死。虽然我不敢说保险公司一定不会破产,但概率有多低,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