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已经有好几个地方要把羊汤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去了。 早晨起来,出去喝碗羊汤,要纯肚滴,再来个芝麻烧饼,羊汤里,抓一点儿香菜,撒上胡椒粉,辣椒面儿,几粒味精,续两遍热汤,热乎乎的吃完,上班去了。 又是一个幸福的一天。 很多承德人都是这样过的。 可有很多人不知道,一碗纯肚羊汤,曾经引发过一场惊天大案。 七百多年前,一个大夫姓卢,行医多年,也不知医死了多少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他不但医术不好,道德品质也有问题,估计也是一个xx系的民营医院。他借了村儿里蔡婆婆十两银子,到期后连利息应该还二十两。 这老家伙估计也没赚到钱。没钱,就把蔡婆婆引到野外要掐死。 正在这时,无业青年张驴儿和他爸来了,爷俩见义勇为了一次,把卢大夫打跑,救下了蔡婆婆。 张驴儿父子见蔡婆婆家里只有婆媳二人,自己也是光棍子两个,于是就想俩好变四好,婆婆基本同意,可媳妇死活不依。 于是事情就撂下来了。 这天,婆婆生病了,张驴儿给做了一碗纯肚羊汤,里面放进去从卢大夫那里买来的毒药,想要药死婆婆,栽赃媳妇,逼媳妇就范。 婆婆端起碗来还没喝,突然觉得头晕,就放下了。 这个时候,张驴儿他爸张孛老来了,看见有羊汤,喝了,死了。 也有说是张驴儿他妈的。 所以,有句歇后语:张驴儿他爸——死的那张馋嘴上了。 最后一众人等把投毒这件事栽倒媳妇身上了,媳妇是窦娥。 以后人们说自己冤枉的时候,都喜欢说:我比窦娥还冤! 窦娥说我是真冤,她发了三个誓言:如果你们杀了我,将血溅六尺白绫,六月鹅毛大雪,连续大旱三年。 这三件事果然一一应验,这是真冤。 六年以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任廉访使,来楚州办案,窦娥冤魂出现,窦天章重审此案,窦娥才得以伸冤。 这是故事。 中国人把吃放在生活的首位,吃穿住行,民以食为天等等, 中国人不但讲吃讲吃,还讲吃的礼仪,讲究吃的方式和样子,尤其是官员。 克己复礼,即便饿死,也要优雅的饿死。 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大人说食不语,尤其讲究不吃零食,不许一边走路一边吃。 母亲说,只有要饭的人,才一边走路一边吃饭呢。 小时候村里有个靠要饭为生的,姓白,据说小时候还读过私塾,不知怎么的就那样了。我观察了一下他,的确。 现在每次在大街上看到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的人,都要想起这句话。 我们读书的时候,有一课讲地动仪,一个大的圆球,上面雕着几条龙,龙的嘴里含着圆球,下面蹲着蛤蟆,等那个球掉到蛤蟆嘴里的时候,那个方向就有地震了。 发明这个地动仪的人叫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官员。 还有一个人也叫张衡,武则天时期的官员,时居四品,已经是高干,组织部门已经考察完了,还正准备提到三品,可就是因为吃,丢失了大好前程。 古代时候上早朝的时间比较早,按时辰来讲都是卯时上朝。 为了不迟到,很多官员都是从寅时就来外面候着,夜里三点多钟,多数时候都是饿着肚子来。 朱元璋是苦出身,体谅肚子饿不好受的滋味,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从他那里发明来的。他“每日视朝,奏事毕,赐百官食”,管饭。 宋仁宗的时候退朝后在房檐下管一顿饭,叫“廊餐”,管了一段时间后,管不起了。 有那么能吃吗?! 看到这里,我就又想起所有的单位食堂不好管了,能管好一个食堂,让大家都没有意见,还不浪费,这个人的能力能当副总理。 因为没饭吃,于是大家有的从家里带饭盒,吃完后再处理公务。 这一天退朝后,张衡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坚持不住了,那天张衡没带饭,估计老婆回娘家了。看见路边有新出锅的蒸饼在卖。清冷的早晨,麦子的香气随着呼呼的热气钻到鼻子里,真想吃。就自己花钱买了一个,一边吃着一边骑着马回自己的衙门继续搞科研。
不巧的是,被负责纪检的御史看到了,御史有查处干部的任务指标。平时大家都很注意,尽可能不被抓到,另外,官场上的事,有时官官之间又说不清楚。 所以,御史有时候很难完成任务,也出现过“给领导提意见,你太不注意休息”的笑话。 这个张衡也是技术官员,业务干部,和纯行政官员的思维不一样,估计平时也不太注意联络这些关系。 御史可抓到一个提意见的机会,怎能放过?于是就给武则天写个了奏折,细说张衡在马上吃饼一事。 武则天批示:“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 看不起科学技术,是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呀。 本来要提拔着,因为一块饼,泡汤了。 吃丢了前程。 什么是流外出身呢(以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不看了) 就是不是从正规渠道来的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