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国最后一位圣人身上,浅谈“儒释道”!

 灵哥陪你读传记 2021-01-04
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灵哥哥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图片

图片

作者 l 灵哥哥

来源 l 灵哥哥

大家好,我是灵哥哥。

这些天,通过不断的写文章,通过不断的阅读,我发现,我自己已经是“阳明心学”的忠实粉丝。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你们的转发,点赞,评论,交流都是让我成长。

这种成长是让我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总结,梳理框架,乐此不疲的每天分享,通过感性的方式传播出去。所以,感谢大家!(正所谓:教学相长!)

当然,谈到感谢,离不开强大的祖国。更离不开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我做的事很有意义,也算一种弘扬方式!

图片

01

“儒释道”文化

图片


我尽可能用简单,幽默,易懂的方式,聊聊这个话题。毕竟谈到思想,哲学,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

首先解释一下何为儒释道:

儒:“儒“指的是儒家,是孔子开创的学派,孔子,孟子(曾子,子思)这些都是思想家代表!儒家主张的是:仁、义、礼、智、信!

释:“释”指释迦牟尼,代表的佛家思想,追求出世,讲究清净,一心向善,相信因果循环,金刚经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道:“道”指的是道家,创始人是老子,著作《道德经》,讲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眼观天地,天人合一,心不要被一个东西吸引,不要偏执。

看完这三段解释,会不会觉得很懵逼,是不是一看就头晕?说实话,一般人是不会去看,去研究的。但之所以写出来,是因为跟我们的主人公有关系,所以又不得不提及。

总结起来就是,儒释道文化,经过中华文化的传承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成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

总结一句话就是:慢慢演变成今天我们,为人,处事,职场,创业 ,心态,思想的结合体!

图片

好了,有了以上的基础,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故事。

话说,上次我们谈到王守仁,在28岁之际,终于考上了进士,后来就被朝廷分派到工部实习。实习期满后,他一心想调到兵部(从小就喜欢阅兵),但不巧又分到刑部。刑部也办了一些案子,比较妥善。

有一次,话说王守仁跟好朋友柯崧林到了一个叫”无相寺“的地方。而且见到了一个叫”性空“的和尚。他便问和尚道:“世间上,一个人的名字能够反映这个人的志向。那么贵寺这个无相有什么来历?

和尚反问:“施主读过《金刚经》吗?”,王守仁说”读过,只是读不明白。“

性空和尚说:“如果明白,自然就没有疑问了。《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相’就是诸相非相的意思。当年六祖慧能大师,听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这时柯崧林好奇地问道:“开悟了什么呢?”

和尚反问:“施主读过《心经》吗?”这时两人同时吟诵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性空和尚等两人背完后,说:“《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是《金刚经》五千多字的浓缩。”

“正如刚才王施主所言,名字能反映一个人的追求,无相寺是本寺的追求,老衲的法号就是老衲的追求。”

和尚又接着讲,梨子的味道不是说出来,是吃出来的。人人机缘不同,神秀大师是一口一口吃的,方法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大师是一口吞吃的,方法是‘身非菩提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两座桥,一座是一步步走过去的,一座是一步飞过去的。

学道修道?王守仁自己一向自认聪明,满腹才华,但就是一直破解不了性空法师所说的“空”的谜底。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苦思冥想。从王守仁的成长史发现,他是中国最后的一位圣人,但对于佛学思想,还是有不通的地方,原因何在?

另外,大家想一个问题,何为圣人?有人的说法是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品格先不说,智慧最高超,那就说明思想层面,认知方面都是在金字塔尖的人群,既是塔尖,面对佛学,仍有不解。说明,有些思想,就像法师所讲,要么一步步走过去,要么有捷径飞过去!但大多数,都是要靠走过去,包括王守仁后面的龙场悟道!

图片


02

论道说法

图片

过了几天,王守仁和朋友到了下一个目的地。

当然,王守仁攀登九华山的最初目的地李白祠堂。李白祠堂在九华街上。一般来讲,哪里都不缺导游,有道人看见王守仁给诗人李白上香,立马过来介绍道:

“这是李太白亲手种下的银杏树,七八百年了。那是李太白用过的水井。李太白也是我们道中人,是位居士,自号青莲居士。”李白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小时候读书,李白的诗可没少读。

道人接口道:“像这棵银杏树上的白果叶,入药的话,药性平,入肺经。这个药性看得见吗?虽然看不见,它又确实存在。这叶是空还是不空?”

这真是,前几天的空还没想明白,这里又来个空字,真的是令人头大!王守仁脑子里一直在琢磨这个空字。

这时,王守仁通过和李白的对比,想起了自己。李白是空掉了,流传了诗歌和英名。自己呢?几十年后也一定会空掉的。自己将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呢?自己有什么可以传之后世呢?这不等于生也没有生,空来人世一场吗?爹娘生自己干什么呢?朝廷授予自己进士和官职干什么呢?自己愿意无所作为吗?自己熟读兵书,一心报国,不是一直在时刻准备着吗?

国家不是不需要自己这样的仁人志士,几年来,边境没有一个月的安定,和自己兄弟姐妹一样的男男女女,每时每刻都处在鞑靼铁骑践踏的危险中,靠那些爵七代爵八代的统帅来领兵保护吗?就凭自己在京师武学会讲课时接触的那些世袭将领,由他们带兵打仗,边境不危险才是怪事呢。

将帅不会领兵,兵就能打仗吗?这两年自己在刑部,可是清楚这些兵的来历,不是抓派的壮丁,就是流放的罪犯。唉!自己一肚子谋略,每天跃跃欲试,可就是有劲使不上。罢罢罢!学李白,山中读书;学禅家二祖慧可,山中修道。有了道,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传道,拯救这些需要拯救的人吧。谁是需要拯救的人呢?眼下自己就是一个。也许,自己在九华山中高卧,能够卧来三顾茅庐的刘玄德。

所以,王守仁又陷入了深思!因为此时的他,想带兵打仗,但又进了刑部。所以,古人是想的非常多的,不像现代,有手机,有高科技,真的是手机在手,天下我有。

我们都成了工具道德绑架的工具!当然,这里也只是论一论道,说一说法!当时的王守仁是极其困惑!

图片

03

山崖问僧人

图片

再过几天,既然是论道说法,就一路看,一路走。

后来从山脚到了山顶。看到了一位僧人,僧人面无表情地问道:“你到山顶是不是要从山脚处上来?”

晚生对‘性空’二字一直不明白,一直‘照’不见这个空。请法师赐教。

僧人便说:”出家人四大皆空,不求空也是空。你能空吗?你能舍身出家吗?你能抛弃父母妻子吗?你能舍弃官位富贵吗?”

王守仁摇了摇头,自己空不了。

山洞异僧面无表情地继续说道:“既然空不掉,就不要纠缠这个空。《心经》‘照见五蕴皆空’,那是出家人的追求和操守。你为官为学,身在红尘,何必荒废自家的田,操心别人家的地呢!

西方有圣人,东方有圣人,佛家有方法,儒家有门径。佛家有《心经》,短小精悍,二百六十字;儒家有《识仁篇》,二百四十一字,一样短小精悍、字字精华。”

说到这里,其实王守仁大概就明白了,每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系统,都有自己的传承。至此,论道说法,便就此为一段落!

图片


04

“阳明”号的来历


图片

后来,王守仁请了个病假,劳累致病,需要静养。王守仁在九华山一个多月的生活提醒他,静养莫过于山中。

所以就考察选择静养地点。在这期间,遇到了王文辕,并通过王文辕结识了专心读书修道不求官职的许璋。王文辕熟悉会稽山,他和许璋陪着王守仁入山踏访,选择风水好的静养地方。

王文辕介绍许璋时说,这人不简单,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中通阴阳八卦和奇门遁甲。许璋很谦虚的说,只是区区天文地理略通一二,八卦遁甲初识皮毛。还真是应征那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有才之人,还真聚不到一块!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兰亭集》,讲的便是会稽山

这次许璋重点讲道:“说到神仙,会稽山天柱峰,是东南的天柱。话说天下道家各路神仙,被玉皇大帝分封在各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想起了天龙八部的天山童佬下属)我们会稽山属于第十一小洞天,号阳明洞天。为什么号阳明呢?哈哈!这个是很有讲究的。功夫到了家,纯阳之体,身静心静,放大光明,洞彻天地。此为阳明。”

阳明两个字打动了王守仁的心,王守仁转身看许璋,发现许璋的眼睛发亮,脸上都泛着光彩,王守仁在心里琢磨,这难道就是阳明境界?王守仁观察,这个许璋看来是真有道在身,自己爬山深一脚浅一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王文辕累得腰比早上更弯了,许璋呢,一直说笑着,没有一点疲劳的样子。

王守仁已经不由自主地神往这个神仙洞府了,他巴不得能马上坐进去,坐他个三天两夜,实实在在地体验一下许璋说的那个妙不可言。

再听许璋这么说,更加坚定了心中的决定,就是这里了,哪儿也不再找了。龙王洞,我王守仁的神仙洞府,与圣人大禹为邻,说不定哪天就能得到三代圣人失传了的悟道心传,说不定哪天就无心插柳地得来黄帝埋藏的金简,说不定哪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真人会亲自来传授心法,说不定多年来苦苦寻觅的道法就在这个石洞里,说不定……

王守仁决定先不管说不定的事,先把能说定的事定下来,于是他果断地说道:“两位兄弟,静室养病,静坐观心,不选此洞,还要何处?这里,阳明洞天,就是我身心的皈依处。”

自此,阳明一号就从这打来!

图片

今天的文章写起来难度较大,原因在于,没有通俗易懂的故事。多跟文化,思想有关。所以,自己写起来也比较吃力。

同时,我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理解,还达不到一定境界。

最后就是因为时间,平时健身回家都是20:30,会留出3个小时写文章。今天因为跟一位老朋友聊了一个钟,有一点点影响。

我既然读王阳明,肯定也是阳明心学的受益者。知行合一,自己也是在一直执行。不管遇到再大的插曲,不管节奏如何,我都会做对的事情,一直做。

也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和理解。如果喜欢我的朋友,可以点一下关注,点下赞。我的公众号是:灵哥哥。我的头条号是:灵哥哥哥。

读人物传记,品智慧人生!我愿陪你一起进步!



图片

最后的话: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王阳明语录

图片
··················END··················

--------推荐阅读--------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