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前胡鉴别

 植物游记樊蓉 2021-01-05
写在前面

文中的“前胡”是在贵州毕节药材市场遇见的,老板说,这是紫花前胡,含量达不到药典,做前胡卖,一般卖10多块钱左右一公斤。

只有一条直根的为野生紫花前胡,有多条分支的根的为家种紫花前胡。

前胡目前在市场上情况较为复杂,一个是前胡乙素含量极难符合药典标准。

一个是市场种类较多,品种复杂,很多掺伪掺假情况,难以鉴别。

我们来看一看目前文献中,与前胡相关的资料。

药典上的前胡和紫花前胡
01
两者不同点

【基源】

前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釆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紫花前胡: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的干燥根。秋、冬二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浸出物】

前胡: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紫花前胡: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0%。

【含量】

前胡: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白花前胡甲素(C24H22O7)不得少于0.90%,含白花前胡乙素(C24H26O7)不得少于0.24%。

紫花前胡: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花前胡苷(C20H24O9)不得少于0.90%。

【用法与用量】

前胡:3~10g。

紫花前胡:3~9g,或入丸、散。

02
两者相同点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前胡使用历史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的药材前胡为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的根。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的前胡基原植物仅为白花前胡1种;

《中国药典》2010年版开始则把紫花前胡作为一个新增的药材单列出来,不再是前胡药材的基原植物。

前胡以干燥根入药,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省。

前胡使用现状

前胡始载于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此后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中均有收录,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用药历史。

随着前胡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因物种分布、传统认识、地理位置和民族特点的影响,药用前胡经历了品种变异、药效、植物来源等一系列变化。

当前中国各地及日本、朝鲜、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伞形科16属的40多种植物,被充当前胡使用。

加之其植物来源丰富,正品前胡又以地下干燥根部分入药,在去除花、果实、叶等器官和组织后,仅从外观形态上难以进行物种鉴定,很容易造成用药混乱。

前胡及其混伪品鉴定

对前胡的混伪品防风、石防风、泰山前胡、滨海前胡等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

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可通过薄层荧光斑点数、颜色和Rf值加以区分。

防风和石防风荧光斑点数目不同;

泰山前胡和前胡都有3个荧光斑点,但各斑点Rf值及颜色区别明显;

而滨海前胡仅有2个斑点。

利用薄层色谱法能将紫花前胡和白花前胡,成功地进行真伪鉴别。

石防风在白花前胡甲素特征峰处无对应峰,表明石防风不含白花前胡甲素。

文献上的紫花前胡与前胡

近年来前胡和紫花前胡饱受关注和争议,许多专家学者就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正品地位互有争论。

有人认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为药材前胡的2个品种,均为正品。

综合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二者在亲缘关系、特征性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认为紫花前胡不应作为药材前胡基原。

《中国药典》2000年版以后前胡来源仅收录白花前胡一种,紫花前胡以药材名“紫花前胡”单列出来。

但是《中国药典》对二者的功效与主治描述又完全一致,导致紫花前胡被充作前胡一直沿用。

四川标准中的川防风

      【基源】伞形科前胡属植物竹节前胡 (Peucedanam dielsianam)、西风芹属植物松叶西风芹 (Seseli yannanense) 或竹叶西风芹 (Seseli mairei)的干燥根及根茎。前者习称“竹节防风”,后者习称“西防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竹节防风:有纵皱纹及竹节样环节,断面不平坦而显纤维性。气特异,味辛、微苦。

西防风:根头四周有环纹和灰黄色毛状残存叶茎。皮层黄白色,占根的大部分,散生棕色油点,接近形成层处尤多,木心淡黄色。气香,味微甜。

【炮制】除去杂质,淋润,切薄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结尾

经咨询,文中的前胡既不像白花前胡,也不像紫花前胡,断面犯油,倒与川防风相似。

伞形科真是难倒大家了,就像前面的柴胡,可以看到根不一样,但原植物的花都好像。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前胡及其混伪品的中药鉴定学研究进展 吴沿胜 吴沿友 刘宇婧 邢德科 于睿 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镇江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

(2)中国药典2020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