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哭着吃过饭的人,是可以坚强活下去的

 佳易博览 2021-01-05

在日本地铁上,拍到的一幕:一个年轻的男生在地铁上边哭边大口地吃着东西,也许是想要用食物堵住自己的悲伤吧。

是工作的不如意?还是刚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

我们,不得而知。

想到前段日子,看到的视频——

华山,一跳崖男子,先是镇定地望了望四下,跳了下去。

无甚留恋。

南京万达,一女高管,留下丈夫与女儿,跳楼自杀。

毅然决然。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

但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经历过多少心路,流过多少眼泪,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答案,已随风而逝。

但只有生活的暗涌,才能帮你洞察内心。


大庭广众之下痛哭,无独有偶,想到作家沈从文。

文革后,有记者采访沈从文。

沈从文一直都微笑着,他说他那时被安排打扫厕所,

是多么的尽心尽责,连缝道中的污垢都被他用指甲抠了出来。

然后有些得意地说,我打扫的厕所在当时可是全北京最干净的。

此时,一个刚出道的女记者站了起来,

走到沈的身边,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说:“沈老,您受苦了。”

眼里,隐约有泪花闪动。

刚才还是谈笑风生的沈从文,

忽然一把抓住女记者的胳膊,

失声痛哭了起来,劝也劝不住,

就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孩子一样,

哭了很久才慢慢缓和下来。

在场的很多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沈老这么失态过。

甘苦寸心知,男儿有泪不轻弹,

如果不是委屈至极,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落泪。

毕竟,一个人越是成熟,越是拒绝透露个人烦恼。

沈老,已是古稀之年了。

1949年,沈从文被郭沫若称作粉红色文人

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曾经自杀。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邀请沈从文来到他们清华的家休养。

此时的林徽因,正在带领团队,设计国徽。

她完全有理由对沈从文视而不见,可以置之不理,但她没有。

不久,妻子张兆和收到丈夫沈从文的信后,回复——

我读了信,心里软弱得很。难得人间还有这样的友情……可是人家对我们好,无所取偿地对我们好,感动得我心里好难过!听说徽因自己也犯气喘,很希望你能够振作起精神,别把自己的忧虑再去增加朋友的忧虑,你的身体和神经能在他们家里恢复健康,欢喜的当不止她一人。

在沈从文精神几近崩溃时,在清华园,

梁林夫妇及众多好友,为他营造宁静空间。

有时候,人需要的不是物质的富有,而是心灵的慰藉;

不是甜言蜜语的左右,而是相互的懂得。

当然,走出心魔,还是靠自己。

1949年,韩寿萱是北大博物馆系主任,沈从文去帮忙,捐了不少东西。

从此,他不在北大教书了,转到了文物这一行。

妻子兆和说——

幸好他转了,转的时候有痛苦,有斗争。他确实觉得创作不好写了,难得很。

人的一生当中,总有一些选择,必须要去面对,不得不有所取舍。

沈从文,来到历史博物馆工作。

除了在馆里鉴定、收藏文物外,常到午门楼上展览会自愿当解说员,他自己称之为“唯一和人民碰头的机会。”

汪曾祺,当年亲眼看见老师沈从文非常热情地向观众讲解的场面,

不免唏嘘而叹——

从一个大学教授到当讲解员,沈先生不觉有什么“丢份”。他那样子不但是自得其乐,简直是得其所哉。只是熟人看见他在讲解,心里总不免有些凄然。

老友萧乾也曾见过这一幕——

那个时候他在故宫处境不好,一个那么有名的作家,到了新社会反而难处。当时有中苏友好协会、工会之类,挑着人入会。听说就没让沈从文加入,在政治上给他压力。

我跟他有几次接触,彼此的心情都很复杂。有一回我陪外宾去故宫参观,恰好是他在解说,拿一根讲解棍,非常认真。我看了很伤心,觉得这是一个青年人干的事,怎么让他干?我怕影响他,也怕伤害他,躲得远远的,没有上前跟他打招呼。

一个人就像一片茶叶,只有在开水中,才知道自己有多少坚强与从容。


1980年,聂华苓(美籍华人作家)夫妇来到北京,来到沈家——

您不写了,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我的小说过时了。

好的艺术品永远不会过时。

现在研究古代丝绸,不是写作的心情了,也写不出来了。

沈先生捧出一叠厚厚的本子,是一片片精美厚朴的锦绣。那是他在漫长艰苦的日子里,用另一种方式而凝练的艺术匠心。

华苓夫妇惊叹得说不出话。

沈从文微笑着,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恬适,无挂,无虑,无求。

那微笑透着摸不透的禅机。

1984年6月,北京,聂华苓再见沈从文,没久留,也没多说话——

只是要沈先生知道,天涯海角有那么一个人,在为人和写作上,沈从文是她仰望的天空。

其实,我们读着别人的故事,心中更多的是品评着自己。

换位思考,如果换作我,应该如何处理?

并且,我们想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取更多的智慧、力量、经验与教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

有件事,让我难忘——

那时,孩子九个月大,还在喂母乳,我已休完产假上班。

一次,不知因何原因,与先生发生争执。

话赶话,彼此唇枪舌剑,火星四射。

愤怒之下,我穿上大衣,离家而去。

深秋的傍晚,寒意正浓。

去哪里?父母家?

不想为年迈的老人添堵,更不想让他们忧心;

朋友家?

朋友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也要操心一大家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千回百转,一个人沿着路灯,向前走。

发现没,当时的我,还记着“安全第一”,点个赞!

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反反复复,兜兜转转……

旁边的马路上,匆匆忙忙,是行人的脚步。

慢慢地,平复了心绪,擦干眼泪,走回家。

按响门铃,先生开的门,对望一眼,都没吱声。

想必,在我出走的那一时段,他也是千沟万壑,感同身受。

现在想来——

从两人世界,到三口之家;

一地鸡毛,需要磨合。

很正常的事。

只不过那时的我,刚当上妈妈,角色的变换,还不适应。

对方,也是如此。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笑而过。


但那时的我,没有现在的从容淡定。

读书、修养、阅历……,是要渐进成长的。

毕竟,心力是被折磨过才会有的,且只赋给那些击而不倒的人,不会一蹴而就,必是潜移默化。

学会与书交朋友,让我收获更多。

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

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胸襟也愈恢阔。

当然,人生的烦恼,不会因为你读书多了,就会自然消失,它们一直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

只不过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深刻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而已。

哭着吃过饭的人,是可以坚强活下去的。

愿你我,在今后的路上,多读书,读好书,优雅地慢慢变老。

有一天,你我也会笑着讲述那些曾让你我流泪的瞬间,

风轻云淡……

人的一生强大与否,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快乐与否,不取决于他的肢体力量,也不主要取决于他的知识力量,而主要取决于他的心理内力。

生活从未变得容易,只不过是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盘点经典电影:如果你想活着,你需要培养一种坚强的精神态度

让人幸福的25张图:故作坚强,就会坚强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