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稚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从这两方面入手

 鲁稚的阳台 2021-01-05

作者:鲁稚

“专注”是一种重要品质,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怎样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那就是兴趣和成就感。

人之所以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一方面是出于对那件事本身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对结果的期待。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方面要让孩子体验到做事本身的愉悦感,另一方面要体验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

所以在专注力培养中,首先是让孩子对“专注”有美好的体验,让他感觉到“专心做事”本身就是愉悦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惶惶恐恐心神不定,自然无法专注做事。很多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或者在学校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背后往往有家长的问题。要让孩子专注于探索世界,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就要给孩子基本的安全感,家里有安静和谐的气氛,让孩子能静下心来做事。

在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过多评价。譬如孩子正在搭积木,你可以让他自己玩,也可以和他一起玩,但不要老是评价他搭得怎么样。评价会产生压力,让孩子太在意家长的感受而不是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本身。

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做事时唠叨,这不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影响孩子的心情,让做事的过程不愉快,无法专注。在家里应该有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安静空间,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时,最好不要打扰他,让他自己完成。

当然,“不打扰”也并非是绝对不介入、不参与孩子的活动,相反,孩子很多时候是需要和人一起玩的,如果家长过度“不打扰”,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孤僻、冷漠、自我中心等社交障碍。其实,就培养专注力而言,有时父母的参与会让游戏更丰富,阅读更深入,探索活动更有趣,这也能让孩子保持更深更久的注意力。

至于什么时候该打扰,什么时候不打扰,这就需要家长随时观察孩子,灵活行事。当孩子专注于探索事物的奥秘,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时,家长就不要轻易打扰;如果孩子需要家长帮助,或者希望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感受,家长最好及时和孩子互动。

有时候孩子专注的事情并不利于身心健康,譬如玩电子游戏,或者当孩子过于专注而影响身心健康,譬如长时间看电视、图书,都需要家长及时干预。但打断孩子正在专注进行的活动需要一些技巧,比如孩子玩游戏正嗨,你让他马上停止,他必定不高兴,那么可以设立一个缓冲区,比如“打完这一局就休息”,或者利用他喜欢的角色进行引导,“大灰熊要吃饭了,吃了饭才有力气捉鱼”。

培养专注力的第二点,是让孩子获得专注做事带来的成就感。

孩子做事的过程虽然会遇到一些障碍,但当他专心致志克服困难最后达成目标时,会感受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这种体验就会强化他做事的态度,慢慢形成专心致志克服障碍的品质。

有些家长过于宠溺孩子,担心孩子受挫,遇到一点困难马上就迁就孩子,转移目标,结果使得孩子总是在最沮丧的时刻结束一件事,无法体验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形成轻易放弃,不能持续专注有始有终的习惯。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通过获得成就感而强化专注的品质呢?

首先是设置合适的目标。

孩子做的事情最好是能够满足他好奇心的。譬如带孩子去观察蚂蚁,孩子会很容易进入状态,蹲在那里一看就看半天,但如果让他去观察行人,他不一定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保持不住注意力,很容易半途而废。

其次,这件事的难度也有讲究。

任务太难,孩子无法完成,会产生挫折感,从而沮丧焦虑,失去耐心。譬如搭积木,3岁以前的孩子通常只能搭简单的建筑,他可能会很专注地把积木垒起来堆成一个塔,或者并排平铺成一条路,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动作就会让他很享受,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其中,因为这是符合他年龄特征的。如果家长非要指挥他去搭一个城堡,由于他对空间的理解和对建筑的技巧都还不够,难以完成,很快就会失去耐心,不再专注于玩积木。

任务太难不行,太简单也不行。轻而易举完成的事,并不能让孩子体验到充分的成就感,内心也不会真正满足,也就难以高度专注于其中。所以要让孩子有机会去挑战有一定难度的事,形成自信心。

凡是有难度的事都不可能轻松完成,这就需要纪律和规则的约束。专注并非都是出于兴趣,很多时候是因为要追求最终的结果,在过程中需要拥抱无聊和沮丧,用意志去帮助自己专注。所以,专注力和意志力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件需要长期、规律、认真去完成的事,譬如练琴、练球、练画等,制定出时间表,长期坚持去做。不一定非要达到某个水准,只要每次都认真完成,就能够一点点看到进步,当孩子最终克服障碍达到目标时,他会有发自内心的成就感,真正爱上弹琴,爱上打球,爱上画画。这种长年累月的训练对专注力、毅力都是极好的培养。

作者:鲁稚,作家。著有《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让孩子心灵强大》《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散文、随笔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